第167頁
這一切都被報如實地記錄了下來,B市的人民聞風走動,而T大的學子們看了報紙也幾乎瘋了一般地討論,飯堂里到處都洋溢著青年們意氣風發、指點江山的言論。賀松柏看完報紙後,默默地給鄉下的李忠發了個電報,讓他趕快來B市,另外讓家裡的姐夫給他匯一筆款。
賀松柏來到B市念書後,便讓李大力幫襯照料養豬場的生意,所幸養豬場那邊經過了一次緊急轉移之後一切都進入了正軌,李大力盯著也不難。
李忠收到了合伙人賀松柏的電報之後,很快地揣著他幾乎所有的積蓄來到了B市。他氣喘吁吁地出了火車站,賀松柏接了李忠的行李,行雲流水給他開了一間賓館的房間,順便請他去北京飯店吃了一頓飯,把人家的招牌菜點了一圈上來。
李忠坐在大首都亮堂堂的飯店裡,有些局促不安。
他嘿嘿地扒了幾口飯,嘖嘖稱奇:“不愧是B市,氣派又敞亮,剛才我粗氣都不敢喘。”
“一頓飯燒掉那麼多錢,賀老闆大氣啊!”李忠不由地揶揄道。
賀松柏眼睛微眯,唇角不由地揚起,露出了潔白的牙齒。
他沒有同李忠提他之前一個學期伙食費僅僅花了七十來塊,十來二十塊一個月,每頓飯幾毛錢足夠解決溫飽。他每年穿不了幾件新衣服,穿的都是鄉下大姐親手做的。
與賀松柏同系的一個家境較為優渥的男同學,在北京飯店恰到見到了點單加菜賀松柏,他見到賀松柏眼皮不眨一下便點了最貴的紅酒,差點沒跌下眼鏡,他盯了好久才敢上去認賀松柏。
“這不是賀同學嗎?”
賀松柏跟同系的同學寒暄完後,才回到包廂繼續跟李忠閒聊。
賀松柏的這個同學離開後,心裡默默想:“恐怕很多人都要大跌眼鏡了,原來這位賀同學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賀松柏剛來的時候背著一卷破鋪蓋,穿得寒酸破舊,平時吃飯節約又簡單,很難讓人相信他是有錢的人。他做實驗也好、寫論文也罷,因為成分的原因遭受到不少的質疑和打擊。
包廂里,李忠喝完了紅酒,砸吧著嘴道:“這不夠咱的二鍋頭夠勁兒,跟女人似的軟綿綿。”
賀松柏微笑道:“再開瓶二鍋頭給你。”
李忠美滋滋地喝了飯店的名酒,澄澈的酒液盛在胎質凝滑白皙的瓷杯里,映著柔和的燈光,香醇的酒液甘甜綿長,他邊喝邊道:“我打算把鐵柱這小子帶過來的。”
“誰知他不肯來,嫌遠。我跟你說,鐵柱去年討的婆娘,今年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和你那外甥鐵頭就差了一個月。”
賀松柏淡定地道:“難怪他不願意來B市,來了弟妹肯定得要罵我。”
李忠說:“他雖然不來B市,但是他說他要去g市哩!還記得你以前談的對象嗎?”
“這小子多半是去找趙知青了,聽說要跟她做生意。他以前就愛幫襯趙知青的生意,想當年她的甜點滷味在咱縣裡賣得那是一個走俏。”
賀松柏聽到“趙知青”這三個字,沉默地喝了一大碗的酒。
“她嗎……你肯定是聽錯了,她現在會過得很好,衣食無憂,用不著再像以前那樣沾這種髒事,掙這份賣命錢。”
李忠雖然喝得有點醉了,但也自知戳中了賀松柏的傷疤,他打著哈哈趕緊轉移話題。
“你這次讓我來,打算干點啥事?”
賀松柏湊近了李忠,低聲說了一段話。
李忠聽著聽著,眼睛射出精光來,躍躍欲試。
他說:“你敢幹,我就敢跟!”
改革的步子越來越大,北方談話結束不久,十二月份舉國上下迎來了春天的第一響巨雷,它嘭地一聲炸開了封塵了十年的華夏大地。會議內容有很多,賀松柏最關心的是它嘗試對現有的計劃經濟做出調整改變,企圖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除了國有企業、集體產業,國家開始鼓勵起非公有制的發展,這徹底地令人瘋狂了!
李忠買到當天的報紙,一口氣買了一百份跑到T大,一股腦地扔到賀松柏的面前。
他興奮地跟賀松柏說道:“以後咱們這不叫投機倒把,叫私營企業了!”
“快快去研究研究,怎麼申請註冊!”
賀松柏抽出他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報紙,他心潮澎湃難當,感覺像潛伏在陰暗的地裡頭的土撥鼠,頭一次正大光明地鑽了出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他再也不用體驗那種時時刻刻被人勒著脖子的滋味了。
很快他發了電報,讓鄉下的姐夫趕緊給養豬場走正規的流程,註冊商標。緊接著,他和李忠兩個人成立了一個簡陋的建材工廠。
十一屆三中全會裡有涉及城市建設的內容,身在建築系的賀松柏瞄見了商機,他和李忠掏出了自己的積蓄在郊外建起了工廠,招攬了一大批B市的流動人口。說來也是嘗到了政策的甜頭,當地政府給予了很多的鼓勵和幫助。
賀松柏順利地註冊了“香柏”這個商標。
李忠瞅見了它,暗地裡默默搖頭感嘆,“何必。”
79年的春天,中央又發布了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的決定。那一天,對於賀松柏來說是特殊的一天,他感覺自己這輩子的好運氣仿佛都用在了大學。好消息接二連三,令人雀躍令人歡喜。
但這無疑卻是他在這幾年聽到過的最值得開心的喜事之一。令賀松柏有種如釋重負、如沐春風的感覺。
這個帽子,曾經沉重得跟大山一般壓得他不堪重負,夾起尾巴做人。連念個大學他都低調謹慎,從不與人交惡,唯恐錯失了念書的良機。這讓他不禁地想起了第一次談對象的時候,因為成分問題而自卑自棄的自己,他不禁微笑起來。
很快他發電報告訴了鄉下的老祖母,他幾乎不用想都可以預見,老人家接到電報的時候那副老淚縱橫的模樣。
不過賀松柏的預想肯定是落空了,因為李阿婆早就從紅星收音機里收聽到了這個“摘帽”的新聞,當時老人家激動得熱淚盈眶、年過古稀卻還忍不住嚎啕大哭。接到孫子發電報的時候,李阿婆正被女婿背著,一家人給她逝去的先夫、愛子立墓碑,修葺墓穴。
賀家後的那個小山坡,聳著兩個鼓包包,卻從來沒有墓碑,每到清明,土包上會壓著幾片白紙。今年終於立上了墓碑,清晰地刻下了主人的名諱,他們的墓志銘是阿婆熬了兩宿親自寫的。
……
1980年的冬天,賀松柏是在忙碌的奔波中度過的,他請了學校的假去S市拓展業務。
賀松柏談完了生意,掏出錢幣和票來坐公車,他把腦袋靠在車窗外,閉目養神解酒氣。
班車不知不覺駛到了終點站,他被售票員轟下了車。下了車的賀松柏漫無目的地走著,一陣冷風吹來,吹散了他渾身的酒氣。他不知不覺之中走到了熟悉的巷道。
那條他曾經因為催債、挨家挨戶敲門的小巷子,他撇過頭朝著公車站奔去。兜兜轉轉,他走到了一家照相館門前。
賀松柏來到B市念書後,便讓李大力幫襯照料養豬場的生意,所幸養豬場那邊經過了一次緊急轉移之後一切都進入了正軌,李大力盯著也不難。
李忠收到了合伙人賀松柏的電報之後,很快地揣著他幾乎所有的積蓄來到了B市。他氣喘吁吁地出了火車站,賀松柏接了李忠的行李,行雲流水給他開了一間賓館的房間,順便請他去北京飯店吃了一頓飯,把人家的招牌菜點了一圈上來。
李忠坐在大首都亮堂堂的飯店裡,有些局促不安。
他嘿嘿地扒了幾口飯,嘖嘖稱奇:“不愧是B市,氣派又敞亮,剛才我粗氣都不敢喘。”
“一頓飯燒掉那麼多錢,賀老闆大氣啊!”李忠不由地揶揄道。
賀松柏眼睛微眯,唇角不由地揚起,露出了潔白的牙齒。
他沒有同李忠提他之前一個學期伙食費僅僅花了七十來塊,十來二十塊一個月,每頓飯幾毛錢足夠解決溫飽。他每年穿不了幾件新衣服,穿的都是鄉下大姐親手做的。
與賀松柏同系的一個家境較為優渥的男同學,在北京飯店恰到見到了點單加菜賀松柏,他見到賀松柏眼皮不眨一下便點了最貴的紅酒,差點沒跌下眼鏡,他盯了好久才敢上去認賀松柏。
“這不是賀同學嗎?”
賀松柏跟同系的同學寒暄完後,才回到包廂繼續跟李忠閒聊。
賀松柏的這個同學離開後,心裡默默想:“恐怕很多人都要大跌眼鏡了,原來這位賀同學才是真正的有錢人。”
賀松柏剛來的時候背著一卷破鋪蓋,穿得寒酸破舊,平時吃飯節約又簡單,很難讓人相信他是有錢的人。他做實驗也好、寫論文也罷,因為成分的原因遭受到不少的質疑和打擊。
包廂里,李忠喝完了紅酒,砸吧著嘴道:“這不夠咱的二鍋頭夠勁兒,跟女人似的軟綿綿。”
賀松柏微笑道:“再開瓶二鍋頭給你。”
李忠美滋滋地喝了飯店的名酒,澄澈的酒液盛在胎質凝滑白皙的瓷杯里,映著柔和的燈光,香醇的酒液甘甜綿長,他邊喝邊道:“我打算把鐵柱這小子帶過來的。”
“誰知他不肯來,嫌遠。我跟你說,鐵柱去年討的婆娘,今年給他生了個大胖小子,和你那外甥鐵頭就差了一個月。”
賀松柏淡定地道:“難怪他不願意來B市,來了弟妹肯定得要罵我。”
李忠說:“他雖然不來B市,但是他說他要去g市哩!還記得你以前談的對象嗎?”
“這小子多半是去找趙知青了,聽說要跟她做生意。他以前就愛幫襯趙知青的生意,想當年她的甜點滷味在咱縣裡賣得那是一個走俏。”
賀松柏聽到“趙知青”這三個字,沉默地喝了一大碗的酒。
“她嗎……你肯定是聽錯了,她現在會過得很好,衣食無憂,用不著再像以前那樣沾這種髒事,掙這份賣命錢。”
李忠雖然喝得有點醉了,但也自知戳中了賀松柏的傷疤,他打著哈哈趕緊轉移話題。
“你這次讓我來,打算干點啥事?”
賀松柏湊近了李忠,低聲說了一段話。
李忠聽著聽著,眼睛射出精光來,躍躍欲試。
他說:“你敢幹,我就敢跟!”
改革的步子越來越大,北方談話結束不久,十二月份舉國上下迎來了春天的第一響巨雷,它嘭地一聲炸開了封塵了十年的華夏大地。會議內容有很多,賀松柏最關心的是它嘗試對現有的計劃經濟做出調整改變,企圖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
除了國有企業、集體產業,國家開始鼓勵起非公有制的發展,這徹底地令人瘋狂了!
李忠買到當天的報紙,一口氣買了一百份跑到T大,一股腦地扔到賀松柏的面前。
他興奮地跟賀松柏說道:“以後咱們這不叫投機倒把,叫私營企業了!”
“快快去研究研究,怎麼申請註冊!”
賀松柏抽出他早已經背得滾瓜爛熟的報紙,他心潮澎湃難當,感覺像潛伏在陰暗的地裡頭的土撥鼠,頭一次正大光明地鑽了出來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他再也不用體驗那種時時刻刻被人勒著脖子的滋味了。
很快他發了電報,讓鄉下的姐夫趕緊給養豬場走正規的流程,註冊商標。緊接著,他和李忠兩個人成立了一個簡陋的建材工廠。
十一屆三中全會裡有涉及城市建設的內容,身在建築系的賀松柏瞄見了商機,他和李忠掏出了自己的積蓄在郊外建起了工廠,招攬了一大批B市的流動人口。說來也是嘗到了政策的甜頭,當地政府給予了很多的鼓勵和幫助。
賀松柏順利地註冊了“香柏”這個商標。
李忠瞅見了它,暗地裡默默搖頭感嘆,“何必。”
79年的春天,中央又發布了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的決定。那一天,對於賀松柏來說是特殊的一天,他感覺自己這輩子的好運氣仿佛都用在了大學。好消息接二連三,令人雀躍令人歡喜。
但這無疑卻是他在這幾年聽到過的最值得開心的喜事之一。令賀松柏有種如釋重負、如沐春風的感覺。
這個帽子,曾經沉重得跟大山一般壓得他不堪重負,夾起尾巴做人。連念個大學他都低調謹慎,從不與人交惡,唯恐錯失了念書的良機。這讓他不禁地想起了第一次談對象的時候,因為成分問題而自卑自棄的自己,他不禁微笑起來。
很快他發電報告訴了鄉下的老祖母,他幾乎不用想都可以預見,老人家接到電報的時候那副老淚縱橫的模樣。
不過賀松柏的預想肯定是落空了,因為李阿婆早就從紅星收音機里收聽到了這個“摘帽”的新聞,當時老人家激動得熱淚盈眶、年過古稀卻還忍不住嚎啕大哭。接到孫子發電報的時候,李阿婆正被女婿背著,一家人給她逝去的先夫、愛子立墓碑,修葺墓穴。
賀家後的那個小山坡,聳著兩個鼓包包,卻從來沒有墓碑,每到清明,土包上會壓著幾片白紙。今年終於立上了墓碑,清晰地刻下了主人的名諱,他們的墓志銘是阿婆熬了兩宿親自寫的。
……
1980年的冬天,賀松柏是在忙碌的奔波中度過的,他請了學校的假去S市拓展業務。
賀松柏談完了生意,掏出錢幣和票來坐公車,他把腦袋靠在車窗外,閉目養神解酒氣。
班車不知不覺駛到了終點站,他被售票員轟下了車。下了車的賀松柏漫無目的地走著,一陣冷風吹來,吹散了他渾身的酒氣。他不知不覺之中走到了熟悉的巷道。
那條他曾經因為催債、挨家挨戶敲門的小巷子,他撇過頭朝著公車站奔去。兜兜轉轉,他走到了一家照相館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