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頁
除了備以上吃食,還要吃月餅、燃燈,而且依宮裡的習慣,這一天飯後要有皇后領著大夥去祭祀‘太陰君’。如今朱慈燐尚未大婚,自然是沒有皇后的,歷來中秋佳節便由慈安太后或楊太后做領頭祭祀‘太陰君’。
兩宮太后一人輪一年,今年根本輪到楊太后主持祭祀‘太陰君’工作,可楊太后想躲懶,便讓事兒推給了慈安太后。好在祭祀‘太陰君’的程序並不負責,只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里。香壇是一個方斗,斗里盛滿新高粱,斗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
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為祭兔時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裡用涼水沖一下。就這樣,由正宮娘娘領著妃子啊、公主啊一起對供桌行完禮,就算禮成。程序不算複雜,所以慈安太后取笑了一下楊太后偷懶的行為,便又接下了今年繼續主持‘祭祀太陰君’的工作!
“也不知道今年晚上沒看到月亮不,寶兒記得昨年、去年中秋佳節時,月亮都躲到了雲層里,連面都沒有出來露過。要知道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是最美不過的事兒了,缺一不可,這沒月亮可賞真的生生減少了幾分性質!”
“姐姐說的是個理,不過你跟貝兒說沒用。貝兒可不是太陰星君,管不了月亮什麼時候出現。”
朱淑婒蹲在一旁,一邊往剁好的月餅餡里放糖,一邊笑嘻嘻的吐著嫡親姐姐的嘈。對此,朱淑娖自然是不干,忙作勢要擰朱淑婒。
朱淑婒一邊笑著躲避,一邊求饒道。“好姐姐,貝兒錯了,你就別撓貝兒的痒痒肉了,不知道貝兒最怕被人撓痒痒肉了。”
朱淑娖自然是不會理會朱淑婒的求饒,兩人玩笑一會兒,才在旁人含笑的目光下,又重新和起了餡。
楊太后看了一眼說說笑笑的眾人,笑著道:“哀家記得馬喀塔和麗塔都喜歡吃鹹的吧。”
正在幫楊太后打下手的馬喀塔忙回話道:“太后記得沒錯,臣妾和妹妹都喜歡吃鹹味的東西。”
楊太后對於馬喀塔和麗塔這兩來自草原的雙姝還是很喜歡的,這兩丫頭一直以來都本本分分的過日子,比之那兩喜歡作妖的李姓姐妹好得不能再好,所以楊太后也樂得給她們臉面,也和顏悅色的道。“那一會兒別忘了也和點鹹的肉餡做月餅餡兒。”
“那臣妾就先在這兒謝太后的恩典,等一會兒月餅出籠了先吃。”
楊太后噗嗤一笑,正準備繼續說笑幾句時,一直跟著朱慈燐伺候的王體乾居然急匆匆的跑來,尖著嗓子道。
“兩位太后娘娘,陛下有請,有要事相商。”
居然叫了兩宮太后一起去坤寧宮,想來事情定然很重要且與慈安太后有關。
楊太后眸中幽光一閃,卻是不動聲色的上前,對著愣住了的慈安太后道。“姐姐,走吧,別讓皇帝等急了。”
慈安太后回過神,卻仍然顯得有些心神不靈的和楊太后一起坐上鳳攆,往乾清宮而去。就這樣,抬著鳳攆的小太監們一路小跑,很快就到了乾清宮。下了鳳攆,步入乾清宮後,楊太后一看到坐著的朱慈燐,就覺得他的臉色有幾分難看,不免有些凝重的問:
“皇帝你這麼急匆匆的叫我哀家和你張母后來,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兩位母后, 先看過這摺子再說!”
朱慈燐將半攤在案桌上的摺子合上, 遞給了楊太后。楊太后一瞧,先是詫異的挑了挑眉,然後卻什麼話也沒說、不發一語的將摺子遞給了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忐忑不安的接過, 一瞧之下忍不住變了臉色。
原來,這摺子乃是御史台言官們一起上書的彈劾奏章。奏章中彈劾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慈安太后。彈劾奏章中說,慈安太后立身不正,整日只知禮佛、卻忘了約束族人,讓張氏族人仗著皇親國戚之勢人誑財虐民,每征子錢,奪人田宅子女。
楊太后琢磨著,估計這回張嫣的娘家人鬧得太過分, 不然朱慈燐也不會擺出一副為難的模樣, 請了兩宮太后一起到來。楊太后心想,朱慈燐估計打著讓自己壓陣、迫使張嫣不得不當面表態的主意。
這兔崽子不愧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 可越來越會算計人了。這不,明知是計,她這個當娘的也會站到他這一邊, 而不是站在張嫣這一邊。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 誰讓朱慈燐是她的親兒子, 而張嫣、說穿了不過是從丈夫早死後、相處才逐漸和諧之人罷了,講真雖說相處久了、有那麼一分感情,但比起對於親兒子朱慈燐,那真的是差得太遠了。
楊太后一瞬間思緒萬千, 卻依然沒吭聲的在一旁宮娥端來的軟凳上落了座,待慈安太后焦躁的看向她時,楊太后才開口道。
“姐姐別急,皇帝是明白事理的,萬萬不會將本與你無關的事扣在你身上。”不說其他,單憑慈安太后身上還掛著嫡母之名,朱慈燐就不能對慈安太后和張家相提並論。如今他擺出一副為難之急的樣子,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把控事情走向而已。
楊太后嘆了一口氣,繼續寬慰慈安太后道。“我和你做了幾十年的姐妹,知你本性、也知你一進宮就甚少與宮外的家眷有交集。張家族人犯事著實與你無關,你且放寬心吧。皇帝是萬萬不會讓張家族人牽扯到你的。”
“我倒不是怕張家犯事的族人牽扯到我,而是怕陛下顧忌我,手下留情、放那壞了張家名聲的族人一馬。”
“放一馬不好嗎!”朱慈燐突然笑著道。“畢竟是張母后的族人啊。”
慈安太后深深的看了朱慈燐一眼,道:“請陛下嚴懲犯事之人,不要顧忌哀家和他們有親而輕拿輕放。家父本是小小員外,進封承恩公,已是得蒙天恩,卻不知約束族人、導致民憤洶湧、御史台大夫一起上書呈言,實該嚴懲。”
朱慈燐默了一下,卻是輕笑著道:“張母后深明大義,兒臣佩服。也請張母后放寬心,別為族人不肖之人傷心動怒。”
“放心好了,張母后不會傷心動怒的。”
慈安太后淡淡一笑,隨後以還要主持祭祀工作,告辭離開乾清宮。慈安太后走後,乾清宮只剩朱慈燐和楊太后二人,一時之間兩人都沒開口,倒顯得整個大殿莊嚴而靜謐。
過了好一會兒,楊太后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其實今日你大可不必這麼試探你張母后的。”
朱慈燐笑著道:“兒臣知道。”
楊太后:“你突然來了這麼一手,可是出了什麼哀家不知道的事兒。”
“不愧是母后,只一猜就猜到了大概。”朱慈燐收了笑容,仍顯稚嫩的臉蛋上浮現出一抹嚴肅。“兒臣記得母后曾說過楊家的人都死了,可前不久兒臣收到了消息說,母后的生父楊老爺子出現了張家宅院裡。”
兩宮太后一人輪一年,今年根本輪到楊太后主持祭祀‘太陰君’工作,可楊太后想躲懶,便讓事兒推給了慈安太后。好在祭祀‘太陰君’的程序並不負責,只在庭院的東南角上,擺上供桌,請出神碼來(一張紙上印一個大兔子在月宮裡搗藥),插在香壇里。香壇是一個方斗,斗里盛滿新高粱,斗口糊上黃紙,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盤月餅,月餅疊起來有半尺高。
另外,中間一個大木盤,放著直徑有一尺長的圓月餅,這是專為祭兔時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葉放在碗裡用涼水沖一下。就這樣,由正宮娘娘領著妃子啊、公主啊一起對供桌行完禮,就算禮成。程序不算複雜,所以慈安太后取笑了一下楊太后偷懶的行為,便又接下了今年繼續主持‘祭祀太陰君’的工作!
“也不知道今年晚上沒看到月亮不,寶兒記得昨年、去年中秋佳節時,月亮都躲到了雲層里,連面都沒有出來露過。要知道中秋佳節賞月吃月餅喝桂花酒是最美不過的事兒了,缺一不可,這沒月亮可賞真的生生減少了幾分性質!”
“姐姐說的是個理,不過你跟貝兒說沒用。貝兒可不是太陰星君,管不了月亮什麼時候出現。”
朱淑婒蹲在一旁,一邊往剁好的月餅餡里放糖,一邊笑嘻嘻的吐著嫡親姐姐的嘈。對此,朱淑娖自然是不干,忙作勢要擰朱淑婒。
朱淑婒一邊笑著躲避,一邊求饒道。“好姐姐,貝兒錯了,你就別撓貝兒的痒痒肉了,不知道貝兒最怕被人撓痒痒肉了。”
朱淑娖自然是不會理會朱淑婒的求饒,兩人玩笑一會兒,才在旁人含笑的目光下,又重新和起了餡。
楊太后看了一眼說說笑笑的眾人,笑著道:“哀家記得馬喀塔和麗塔都喜歡吃鹹的吧。”
正在幫楊太后打下手的馬喀塔忙回話道:“太后記得沒錯,臣妾和妹妹都喜歡吃鹹味的東西。”
楊太后對於馬喀塔和麗塔這兩來自草原的雙姝還是很喜歡的,這兩丫頭一直以來都本本分分的過日子,比之那兩喜歡作妖的李姓姐妹好得不能再好,所以楊太后也樂得給她們臉面,也和顏悅色的道。“那一會兒別忘了也和點鹹的肉餡做月餅餡兒。”
“那臣妾就先在這兒謝太后的恩典,等一會兒月餅出籠了先吃。”
楊太后噗嗤一笑,正準備繼續說笑幾句時,一直跟著朱慈燐伺候的王體乾居然急匆匆的跑來,尖著嗓子道。
“兩位太后娘娘,陛下有請,有要事相商。”
居然叫了兩宮太后一起去坤寧宮,想來事情定然很重要且與慈安太后有關。
楊太后眸中幽光一閃,卻是不動聲色的上前,對著愣住了的慈安太后道。“姐姐,走吧,別讓皇帝等急了。”
慈安太后回過神,卻仍然顯得有些心神不靈的和楊太后一起坐上鳳攆,往乾清宮而去。就這樣,抬著鳳攆的小太監們一路小跑,很快就到了乾清宮。下了鳳攆,步入乾清宮後,楊太后一看到坐著的朱慈燐,就覺得他的臉色有幾分難看,不免有些凝重的問:
“皇帝你這麼急匆匆的叫我哀家和你張母后來,可是出了什麼大事。”
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o(* ̄︶ ̄*)o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兩位母后, 先看過這摺子再說!”
朱慈燐將半攤在案桌上的摺子合上, 遞給了楊太后。楊太后一瞧,先是詫異的挑了挑眉,然後卻什麼話也沒說、不發一語的將摺子遞給了慈安太后。慈安太后忐忑不安的接過, 一瞧之下忍不住變了臉色。
原來,這摺子乃是御史台言官們一起上書的彈劾奏章。奏章中彈劾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慈安太后。彈劾奏章中說,慈安太后立身不正,整日只知禮佛、卻忘了約束族人,讓張氏族人仗著皇親國戚之勢人誑財虐民,每征子錢,奪人田宅子女。
楊太后琢磨著,估計這回張嫣的娘家人鬧得太過分, 不然朱慈燐也不會擺出一副為難的模樣, 請了兩宮太后一起到來。楊太后心想,朱慈燐估計打著讓自己壓陣、迫使張嫣不得不當面表態的主意。
這兔崽子不愧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 可越來越會算計人了。這不,明知是計,她這個當娘的也會站到他這一邊, 而不是站在張嫣這一邊。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 誰讓朱慈燐是她的親兒子, 而張嫣、說穿了不過是從丈夫早死後、相處才逐漸和諧之人罷了,講真雖說相處久了、有那麼一分感情,但比起對於親兒子朱慈燐,那真的是差得太遠了。
楊太后一瞬間思緒萬千, 卻依然沒吭聲的在一旁宮娥端來的軟凳上落了座,待慈安太后焦躁的看向她時,楊太后才開口道。
“姐姐別急,皇帝是明白事理的,萬萬不會將本與你無關的事扣在你身上。”不說其他,單憑慈安太后身上還掛著嫡母之名,朱慈燐就不能對慈安太后和張家相提並論。如今他擺出一副為難之急的樣子,不過是為了更好的把控事情走向而已。
楊太后嘆了一口氣,繼續寬慰慈安太后道。“我和你做了幾十年的姐妹,知你本性、也知你一進宮就甚少與宮外的家眷有交集。張家族人犯事著實與你無關,你且放寬心吧。皇帝是萬萬不會讓張家族人牽扯到你的。”
“我倒不是怕張家犯事的族人牽扯到我,而是怕陛下顧忌我,手下留情、放那壞了張家名聲的族人一馬。”
“放一馬不好嗎!”朱慈燐突然笑著道。“畢竟是張母后的族人啊。”
慈安太后深深的看了朱慈燐一眼,道:“請陛下嚴懲犯事之人,不要顧忌哀家和他們有親而輕拿輕放。家父本是小小員外,進封承恩公,已是得蒙天恩,卻不知約束族人、導致民憤洶湧、御史台大夫一起上書呈言,實該嚴懲。”
朱慈燐默了一下,卻是輕笑著道:“張母后深明大義,兒臣佩服。也請張母后放寬心,別為族人不肖之人傷心動怒。”
“放心好了,張母后不會傷心動怒的。”
慈安太后淡淡一笑,隨後以還要主持祭祀工作,告辭離開乾清宮。慈安太后走後,乾清宮只剩朱慈燐和楊太后二人,一時之間兩人都沒開口,倒顯得整個大殿莊嚴而靜謐。
過了好一會兒,楊太后突然開口打破了沉默。“其實今日你大可不必這麼試探你張母后的。”
朱慈燐笑著道:“兒臣知道。”
楊太后:“你突然來了這麼一手,可是出了什麼哀家不知道的事兒。”
“不愧是母后,只一猜就猜到了大概。”朱慈燐收了笑容,仍顯稚嫩的臉蛋上浮現出一抹嚴肅。“兒臣記得母后曾說過楊家的人都死了,可前不久兒臣收到了消息說,母后的生父楊老爺子出現了張家宅院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