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頁
這一時間,英國也在北美殖民地進行了菸草和棉花的商業種植、需要大量人力,而法國在加勒比海島嶼的甘蔗種植園也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兩國對奴隸的需要也日益擴大,於是奴隸貿易再次火熱。
奴隸大多是從非洲抓捕來的、或者通過南北美洲那些部落酋長之手用一些低廉的工業製品購買來的,因為低成本、高暴利,很快荷蘭以及丹麥作為活躍的貿易中轉國也加入了其中,從中分得不少的利益,而見此更多的歐洲國家也紛紛加入了奴隸貿易這一罪惡的活動當中,
要知道大明的當今天子泰昌帝朱慈燐同志是個錢串子,得知那些歐洲殖民國家靠販賣人口賺了不少銀子,眼紅的朱慈燐也想從中插一手,準備將俘虜的南疆百姓以及清韃子們販賣到急需奴隸的殖民地種植園去。
很可惜,朱慈燐這想法剛一說出來,就被楊太后無情的拍滅了。楊太后想著大明各地新建的礦井、以及種植園也缺人手呢,怎麼能為了蠅頭小利、就將廉價的勞動力給推出去了呢。
要知道因為全國大面積的免稅,如今百姓家家有餘糧不說,還有閒錢做些小買賣。更有聰明者、更是廣種桑園、廣養桑蠶,開辦紡織輕工廠,為對外出口絲綢增添了不少助力。
都說商人逐利,其實不管是達官貴人也好、平頭百姓也罷,逐利乃是人的本性。一見紡織絲綢出口貿易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桑養蠶。如果不是大明朝廷下了嚴令,不許改良田種桑,想來種桑養蠶之風更甚。
扯遠了,咱們回歸正題。種桑養蠶的園子越多,必然造成佃戶的需求量越多。相比花費大量錢財僱傭人手,當然是廉價購買來的奴隸更划算。所以對於朱慈燐想插手人口販賣之事,楊太后持反對意見,並出言讓掛在明達名下的魏氏商社出面、朝萬惡的奴隸主手中購買了人數為幾百的黑人奴隸,充入皇家種植林園。
楊太后這一手倒比直接出手從奴隸主手中購買奴隸要好得多,雖說都知道魏家商社隸屬於皇家商行、魏家商社出手等同於楊太后出手。但知道是知道,如果拐了一個彎,至少明面上不會有書生在那高談闊論、說此舉有違人倫之道。楊太后當然不是怕了言官士大夫們的那張嘴,只是少些念叨、讓耳根子清淨一會兒也是好的。
泰昌十年八月,南征南疆的十萬大軍得勝而歸。舉行完慶功宴會,楊太后經不住慈安太后的念叨以及恨嫁的朱淑娖的哀怨眼神,下懿旨封了驃騎將軍李定國為長平侯,尚長平大長公主、於三年後朱淑娖滿十六,也就是虛歲十八完婚。
至於同樣也很恨嫁的昭仁長公主朱淑婒也同時指給了鎮國將軍戚承志,與李定國那對一樣,也於三年後完婚!
指完婚,便正式進入了秋季。這一年因為廣免農業稅,和大量利民農具的使用,到讓農民佃戶們幹勁十足,糧食以及經濟作物的產量翻了幾番,至於占了總稅收將近七成的商業稅、則託了越來越繁榮的海外貿易,成功的突破了一個億。
而租借給法國的濠鏡澳的一年租借費用加上礦產稅、茶稅、鹽稅加起來也達到了1.5個億左右。
如此豐盈的稅收,成功讓戶部官員們眉開眼笑,難得主動上書提議在重新歸附的南疆地區增設駐軍,重開陸上絲綢之路。
楊太后之所以出兵打南疆,就是為了重開陸上絲綢之路,因此很欣然的同意了戶部官員們的建議,並讓吏部清點戶籍,與戶部溝通處理撫恤之事,以及讓兵部推薦合適的人選遠赴南疆駐軍。
因為南疆地處荒涼、但連通中東、西歐各種,算是邊塞重地,因此挑選駐守主將必須慎之又慎。楊太后本傾向於在南疆一戰成名的李定國的,但鑑於下懿旨讓其尚了公主,所以楊太后略微思索片刻,便同意了兵部提議、讓剛丁憂完等待繼職的楊嗣昌以兵部左侍郎身份赴南疆就任巡撫、經略南疆軍政。
至於同在推薦名單上的兵部右侍郎袁崇煥則就任北疆巡撫,經略北疆軍政,維持當地因為廣增各類種植園、馬場而引發的治安問題。
做完這些,楊太后本打算去西苑游湖放鬆一下的,但沒有想到廠衛傳來消息說、八月八日這些,幾艘打著聖佐治貿易旗幟的船隻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駐紮廣州虎門炮台的守軍見到後,立即鳴炮示警讓他們駛離虎門亞娘鞋。但當時英國船隊像是故意挑起事端似的,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
因為事發突然,中國守軍很快敗退。英方指揮長威德爾派出一百多位水手進入炮台,扯下大明、日月旗幟,掛上了英王旗幟。除了這些,囂張的威德爾更是下令拆下炮台上共計三十五大炮,將其作為戰利品搬到了英船上。
此事一出,廣州巡撫自覺臉面大失,一面派人與英方交涉,一面派人快馬加鞭趕往京師,詢問朝廷的看法。
要知道大明士大夫們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愛面子。如此打臉下面子之事,文武百官一聽說,立馬挽袖子、義憤填膺的表示治英方一干攻打虎門亞娘鞋炮台之人、藐視上邦之罪。楊太后對於此事自然也是生氣的,一來氣英方欺人太甚,二來也氣自己忙得忘了查閱歷史,讓亞娘鞋事件如歷史一至的發生了。
尼瑪,別以為哀家不知道那威德爾之所以敢這麼做,完全是得到了英國軍方的授意。不就是想明政府再多開放幾個對外貿易口岸,放寬貿易限制嗎。呵呵,哀家平生最不喜的就是別人威脅,你敢玩這一手,試探哀家(明朝廷)的底線,哀家就敢為討一口氣,對你宣戰。
楊太后她還不信了,憑著如今大明的國力以及兵強馬壯的軍事力量,還會怕人口只有幾百萬人,死傷數以千為大的英~國不能。要知道現在的英國還處於發展階段,正跟著荷蘭的屁股後面,像豺狼一樣撿些殘羹剩餚,可不是十八世紀時依靠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大明如今已然擴充大百萬人數的海軍對上英國,勝算那是相當大的。所以,順著文武百官提議出兵宣揚國威、找回面子之事,楊太后欣賞准奏,並派兵部尚書盧象前往廣州,與剛從台灣迴轉的戚承志商談是先禮後兵呢,還是先兵後禮。
“這些蠻夷既然敢突然襲擊我虎門亞娘鞋炮台,就該承受這麼做的代價。要知道不光文武百官,就連太后娘娘以及陛下都十分的震怒。所以必須得打,且要狠狠的打。”
擔任兵部尚書以及內閣次輔多年,盧象升算是比較了解大明目前最尊貴的兩位主兒的秉性。依二人的性格根本不會選擇和談,所以戰爭不可避免會爆發。
盧象升對於‘攻占’了虎門亞娘鞋炮台的威德爾一行幾百人根本就不放在眼裡。要知道此行前,楊太后可是特批讓他去已經成為大明兵工廠的神機營、領了五百蹲大炮以及數千支外型已然接近後世步~槍的火~槍,讓他到了廣州虎門後,直接圍了亞娘鞋炮台,用猛烈的炮火、將他們全數變成屍體後,才討論要不要講禮儀、來什麼先禮後兵。
奴隸大多是從非洲抓捕來的、或者通過南北美洲那些部落酋長之手用一些低廉的工業製品購買來的,因為低成本、高暴利,很快荷蘭以及丹麥作為活躍的貿易中轉國也加入了其中,從中分得不少的利益,而見此更多的歐洲國家也紛紛加入了奴隸貿易這一罪惡的活動當中,
要知道大明的當今天子泰昌帝朱慈燐同志是個錢串子,得知那些歐洲殖民國家靠販賣人口賺了不少銀子,眼紅的朱慈燐也想從中插一手,準備將俘虜的南疆百姓以及清韃子們販賣到急需奴隸的殖民地種植園去。
很可惜,朱慈燐這想法剛一說出來,就被楊太后無情的拍滅了。楊太后想著大明各地新建的礦井、以及種植園也缺人手呢,怎麼能為了蠅頭小利、就將廉價的勞動力給推出去了呢。
要知道因為全國大面積的免稅,如今百姓家家有餘糧不說,還有閒錢做些小買賣。更有聰明者、更是廣種桑園、廣養桑蠶,開辦紡織輕工廠,為對外出口絲綢增添了不少助力。
都說商人逐利,其實不管是達官貴人也好、平頭百姓也罷,逐利乃是人的本性。一見紡織絲綢出口貿易有利可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種桑養蠶。如果不是大明朝廷下了嚴令,不許改良田種桑,想來種桑養蠶之風更甚。
扯遠了,咱們回歸正題。種桑養蠶的園子越多,必然造成佃戶的需求量越多。相比花費大量錢財僱傭人手,當然是廉價購買來的奴隸更划算。所以對於朱慈燐想插手人口販賣之事,楊太后持反對意見,並出言讓掛在明達名下的魏氏商社出面、朝萬惡的奴隸主手中購買了人數為幾百的黑人奴隸,充入皇家種植林園。
楊太后這一手倒比直接出手從奴隸主手中購買奴隸要好得多,雖說都知道魏家商社隸屬於皇家商行、魏家商社出手等同於楊太后出手。但知道是知道,如果拐了一個彎,至少明面上不會有書生在那高談闊論、說此舉有違人倫之道。楊太后當然不是怕了言官士大夫們的那張嘴,只是少些念叨、讓耳根子清淨一會兒也是好的。
泰昌十年八月,南征南疆的十萬大軍得勝而歸。舉行完慶功宴會,楊太后經不住慈安太后的念叨以及恨嫁的朱淑娖的哀怨眼神,下懿旨封了驃騎將軍李定國為長平侯,尚長平大長公主、於三年後朱淑娖滿十六,也就是虛歲十八完婚。
至於同樣也很恨嫁的昭仁長公主朱淑婒也同時指給了鎮國將軍戚承志,與李定國那對一樣,也於三年後完婚!
指完婚,便正式進入了秋季。這一年因為廣免農業稅,和大量利民農具的使用,到讓農民佃戶們幹勁十足,糧食以及經濟作物的產量翻了幾番,至於占了總稅收將近七成的商業稅、則託了越來越繁榮的海外貿易,成功的突破了一個億。
而租借給法國的濠鏡澳的一年租借費用加上礦產稅、茶稅、鹽稅加起來也達到了1.5個億左右。
如此豐盈的稅收,成功讓戶部官員們眉開眼笑,難得主動上書提議在重新歸附的南疆地區增設駐軍,重開陸上絲綢之路。
楊太后之所以出兵打南疆,就是為了重開陸上絲綢之路,因此很欣然的同意了戶部官員們的建議,並讓吏部清點戶籍,與戶部溝通處理撫恤之事,以及讓兵部推薦合適的人選遠赴南疆駐軍。
因為南疆地處荒涼、但連通中東、西歐各種,算是邊塞重地,因此挑選駐守主將必須慎之又慎。楊太后本傾向於在南疆一戰成名的李定國的,但鑑於下懿旨讓其尚了公主,所以楊太后略微思索片刻,便同意了兵部提議、讓剛丁憂完等待繼職的楊嗣昌以兵部左侍郎身份赴南疆就任巡撫、經略南疆軍政。
至於同在推薦名單上的兵部右侍郎袁崇煥則就任北疆巡撫,經略北疆軍政,維持當地因為廣增各類種植園、馬場而引發的治安問題。
做完這些,楊太后本打算去西苑游湖放鬆一下的,但沒有想到廠衛傳來消息說、八月八日這些,幾艘打著聖佐治貿易旗幟的船隻到達虎門亞娘鞋停泊,駐紮廣州虎門炮台的守軍見到後,立即鳴炮示警讓他們駛離虎門亞娘鞋。但當時英國船隊像是故意挑起事端似的,下令扯下聖佐治貿易旗,升起英國國王的軍旗,擺出一副準備戰鬥的架勢,指揮船隊炮轟虎門炮台。
因為事發突然,中國守軍很快敗退。英方指揮長威德爾派出一百多位水手進入炮台,扯下大明、日月旗幟,掛上了英王旗幟。除了這些,囂張的威德爾更是下令拆下炮台上共計三十五大炮,將其作為戰利品搬到了英船上。
此事一出,廣州巡撫自覺臉面大失,一面派人與英方交涉,一面派人快馬加鞭趕往京師,詢問朝廷的看法。
要知道大明士大夫們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愛面子。如此打臉下面子之事,文武百官一聽說,立馬挽袖子、義憤填膺的表示治英方一干攻打虎門亞娘鞋炮台之人、藐視上邦之罪。楊太后對於此事自然也是生氣的,一來氣英方欺人太甚,二來也氣自己忙得忘了查閱歷史,讓亞娘鞋事件如歷史一至的發生了。
尼瑪,別以為哀家不知道那威德爾之所以敢這麼做,完全是得到了英國軍方的授意。不就是想明政府再多開放幾個對外貿易口岸,放寬貿易限制嗎。呵呵,哀家平生最不喜的就是別人威脅,你敢玩這一手,試探哀家(明朝廷)的底線,哀家就敢為討一口氣,對你宣戰。
楊太后她還不信了,憑著如今大明的國力以及兵強馬壯的軍事力量,還會怕人口只有幾百萬人,死傷數以千為大的英~國不能。要知道現在的英國還處於發展階段,正跟著荷蘭的屁股後面,像豺狼一樣撿些殘羹剩餚,可不是十八世紀時依靠海軍奪取了法國在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片領土,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流的殖民大國,大明如今已然擴充大百萬人數的海軍對上英國,勝算那是相當大的。所以,順著文武百官提議出兵宣揚國威、找回面子之事,楊太后欣賞准奏,並派兵部尚書盧象前往廣州,與剛從台灣迴轉的戚承志商談是先禮後兵呢,還是先兵後禮。
“這些蠻夷既然敢突然襲擊我虎門亞娘鞋炮台,就該承受這麼做的代價。要知道不光文武百官,就連太后娘娘以及陛下都十分的震怒。所以必須得打,且要狠狠的打。”
擔任兵部尚書以及內閣次輔多年,盧象升算是比較了解大明目前最尊貴的兩位主兒的秉性。依二人的性格根本不會選擇和談,所以戰爭不可避免會爆發。
盧象升對於‘攻占’了虎門亞娘鞋炮台的威德爾一行幾百人根本就不放在眼裡。要知道此行前,楊太后可是特批讓他去已經成為大明兵工廠的神機營、領了五百蹲大炮以及數千支外型已然接近後世步~槍的火~槍,讓他到了廣州虎門後,直接圍了亞娘鞋炮台,用猛烈的炮火、將他們全數變成屍體後,才討論要不要講禮儀、來什麼先禮後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