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句顢頇無能,把他擼了。

  賈璉用同樣的辦法讓徐琛做了紹興知府,可是崔鳳舉有些難處,錢塘屬於杭州,杭州知府是賈芸。

  崔鳳舉對於茶葉的種植有了一些新的設想,賈璉不忍放棄他,遂暗暗招來熊石頭:“嗯,你是本地人,別人說話本督不大信任,你說說,浙江省內那一個府還可以開發出一品名茶?”

  熊石頭狐疑看著賈璉:“大人不是已經開發了龍井系列產品,茶園也有幾萬畝,這還不夠貿易?”

  賈璉一笑:“這你甭管,你就說說,據你所知,閩浙還有哪種茶葉可以做大?“熊石頭皺眉半晌方道:“安吉白茶!”

  賈璉擺手:“安吉不成,這地方太小了,最好是一個府!”

  熊石頭有抓耳撓腮半天道:“武義縣有一種茶,不亞於龍井茶。”

  武義縣,屬於金水府。

  此地山清水秀,好山好水出好茶,也不奇怪。

  賈璉曾經走訪過許多地方,這個武義縣也去過。

  至於茶水,賈璉不大注意。

  “這茶水滋味如何?”

  熊石頭道:“武義茶形似細雨,色澤嫩綠,滋味甘醇,茶霧蒸騰之際,有蘭之清香。”

  第231章231

  翌日,賈璉帶著崔鳳舉向武義縣出發,然後找到武義縣最大的茶園,卻是小的可憐只有五十畝。

  賈璉崔鳳舉一行人裝作路人討茶吃。

  茶園主十分熱情,招待賈璉幾個一壺武義茶。

  賈璉細細品味確乎不錯,崔鳳舉心中瞭然,因問那茶園主:“請問老丈,這茬如此甘醇清香,不輸龍井,為何外頭聽不到武義茶的名字?”

  老丈一笑:“龍井茶源遠流長,西湖龍泉名聲在外。武義縣山高路險,等閒人不到這裡來,故而,這酒好也怕巷子深啊。“崔鳳舉與老丈說話之時,賈璉信步外出,凝目觀察武義山,頓時訝異,無他,賈璉再茶園之中看見了稀薄的靈氣飄散。賈璉頓時精神一震。慢慢踱步到靈氣飄散之處。

  賈璉仔細查看,發覺,這一出之所以有靈氣飄散,卻是因為這裡有一股細細的沁水。茶園主,卻把這一股沁水引流到一處水塘之中。

  賈璉詢問老丈:“你們這茶園生在半山腰,不怕乾旱嗎?”

  老丈一笑:“老漢活了五十年,從未見過這武義山乾旱過。”

  賈璉仔細揣摩,暗忖,只怕這靈氣乃是這山中有靈物,靈氣助長靈物,靈物反哺大山靈氣。武義山是塊寶地。

  大約這也是武義山植被特別蔥鬱的緣故。

  老丈見賈璉特別注意那一股沁水,熱情的介紹:“我們常常取用此水煮茶,茶水會越發清香,這茶出了武義縣,味道會淡雅許多。”

  賈璉心裡划算,這個地方大約分自己萱草堂一般功效,這裡的靈氣太過分散,很稀薄,他上次回京,水井坊的靈氣濃烈的竟然接了一層頭名的冰靈石。靈氣的雲含量比之前的靈石多了十倍。只可惜,他祖父沒留下後面的功法,賈璉如今丹田的靈氣都聚集汪洋了,賈璉不知道下面該如何修煉,每次修煉也不過增加基地靈液罷了。

  賈璉深深吸一口空氣中的靈氣,格外清香,他笑道:“這也是老丈不願意住在城裡卻願意自此隱居的緣故吧。”

  老丈哈哈一笑:“雅客慧眼!”

  賈璉一拍崔鳳舉:“小子,你有福氣了,本督建議你,金水府府衙搬遷到這裡來吧,包管你在此呆上三五年,你就會發覺你占了天大的便宜了。”

  崔鳳舉一臉懵懂,卻是點頭:“謹遵大人指令。”

  賈璉因此跟老張拉呱:“武義縣像是這樣能夠栽種的山脈還有多少?”

  老張一笑:“武義縣十分山脈一分地,全部是山脈,應該說,半數山脈可以種茶葉,只是,這投資可不小,只怕沒有誰有這樣的大手筆。”

  的確,崔鳳舉大約沒有賈芸的號召力,能夠進京一次拜年籌集資金二十萬。

  不過,賈璉不會放棄武義縣這塊上天砸下來的大餡餅,隨對崔鳳舉言道:“你現在開始在武義縣調查統計,需要多少資金啟動,換算好了報給我知道。“賈璉回道督撫衙門,迅速寫下好一封信箋,連帶一包茶葉,派遣五百里加急急送回京交給嘉康帝。

  信中,賈璉言稱,經過他的考察,這武義茶有延年益壽之功效,奉上一斤請帝後品嘗,若是帝後覺得此茶可用,賈璉建議把武義茶列為貢茶,由朝廷出資開闢茶園。

  若是嘉康帝看不中,賈璉言稱,他願意出資開發武義茶。

  嘉康帝接到賈璉五百里加急信箋,莞爾一笑,以為賈璉太過小題大做,區區茶葉,何必如此興師動眾。

  家可能更低將此事當成笑話說給皇后聽,於榴玥頓時肅靜了面色詢問嘉康帝:“陛下自從認識賈督撫,何曾見他無的放矢?何時辦過於國於家無益之事?”

  嘉康帝一想也是啊,無論這小子練兵,還是剿匪、還是去平安洲、去草原,去海疆,看似輕描淡寫,他從來都辦的四平八穩,正中靶心,似乎一切事情都在掌握之中,只要他想幹的事情,必定馬到成功。

  且賈璉似乎從來沒有幹什麼什麼麼有意義的事情。

  嘉康帝因問:“賈愛卿言稱此茶延年益壽,於國於家何益?”

  於榴玥淡然一笑:“陛下償命百歲千歲萬歲,難道不是社稷之福,朝廷之福?”

  嘉康帝聞言頓時笑了:“賈愛卿應該是想帝後萬壽無疆吧。”

  嘉康帝很快回信,同意武義茶成為朝廷貢品,也同意賈璉參股,總不能賈璉發現的好東西,皇帝老子一股腦兒搶了去。

  嘉康帝回信將一切託付給賈璉:“愛卿參股十之一,將來收成,除開每年貢品,餘下單憑愛卿處理。”

  接到嘉康帝回信,賈璉再臨武義縣。此時,崔鳳舉已經尋覓了三五處沿河的山村,預備開發茶園。

  分別為武陽河,嵐陽河,溪家河,沐雨河,巫溪河,這是沿河的五個村鎮。每個村鎮每個村大約兩千那木土地,但是能夠耕種的土地約莫千餘畝,餘下多是大山坡地,糧食產量低到及至,委實貧瘠。

  好在整個武義縣人口也相對稀少,一個村鎮不到千人。

  大部分山區沒被開發,這對於茶園的開發來說,購買土地的手續就簡單多了。

  根據走訪,茶葉最喜歡生在在半高山地區。

  賈璉隨著崔鳳舉走訪了他踩好的的五個茶園基地,發覺武陽河,沐雨河,巫溪河三地都蘊含靈氣,不過,沐雨河與巫溪河的山峰都比武陽河陡峭,種植面積相對要少,不過能偶開發幾百畝的茶園。

  武陽河最長,幾乎穿過整個武義縣,武義縣大約能夠開闢茶園數千畝,而最好的茶園就是包括那茶園主占據的五十畝在內的三百畝方圓,亦即,整個武義山脈。

  最後,賈璉決定,嘉康帝的貢茶基地放在武陽河,自己的私家茶園放在沐雨河與巫溪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