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螺州是盆地,又因靠運河,所以在大魏各城中經濟算是靠上。

  可天子腳下也有貧民窟,這螺州城外,也有貧民聚集地。

  夫妻二人沒有騎馬,一人背著個藥箱,走了很長一段路,才到達那個事發地:王賈村。

  兩人還沒到村子裡,已經看到四周大片大片的良田。即將入夏,大片的田地里稻子綠油油地看著十分喜人。

  田邊有個穿了薄衣的農人在堵水,兩人從遠處經過時,看那人正彎著腰肢要堵洞。結果身體一歪,倒栽蔥便進了麥田裡。

  附近的幾個上人農人跑過去將那人拉起來的時候,他已經染成了泥人。

  念錦燭跟睿子都走過去,站在田坎邊,“老鄉,那大哥沒事吧。”

  幾個村民看到兩個陌生男女,而且看著像是走街郎中,大喜,“姑娘可否給他看看,他暈過去了呢。”

  念錦燭走過去,那些人便跟著讓出條道來。

  田坎不寬,那人的身體一橫著,一半在田上,腿便掉在一旁。

  念錦燭看到這個人的脖子也是粗的,他的皮膚臘黃,應該是體虛才會暈厥的。

  “怎麼樣?他沒事吧?”

  幾個農人擔心地盯著念錦燭,生怕這個人真的會出什麼事兒。

  念錦燭點點頭,“長期缺鹽,體成了體虛之症。一時半分好不了的,你們按著他的人中,片刻便會醒過來。”

  念錦燭的藥箱裡有些青皮給這人吞下,過了片刻,那暈厥過去的農人咳嗽兩聲,果然轉醒過來。

  得知是念錦燭救了他,那人十分感激。

  因為付不起醫藥費,他便請念錦燭與睿子都到自己家裡小坐,喝杯熱茶解解渴。

  於是,過了會念錦燭跟睿子都便坐在了這個農人家中。

  不能說家徒四壁,但也絕不富有。

  農家小院不大,四周方方正正地圍著矮牆,幾隻家雞關在籠子裡咯咯叫個不停。

  兩人坐了片刻,念錦燭喝到了一股子發酸的味道,她找了半天,才在院子一側找到了掛著的幾刀肉。

  現在這個季節,午時的太陽已經很毒辣了。肉這麼白生生掛著不發酸發臭才怪,她等那農人出來以後便道,“大哥,我看你這兒掛著肉,怎麼不先醃一醃?都酸了,不能吃的。”

  那老漢看念錦燭大概不是他們這裡的人,便嘆息兩聲,將手裡缺了口的碗遞給念錦燭,“姑娘怕不是這裡的人吧,你不知道嗎,我們這裡的人家已經沒幾個還用得起鹽了。哎……”

  他也是個粗脖子病人,只是還沒有到影響他的身體的程度。

  念錦燭皺了一下眉,“我看大哥你這家中的家禽不少,何不賣了換些鹽回來?也好過你這肉直接暴曬啊。”

  生肉若不醃製,根本不可能存多長時間。

  不過,他們既然已經吃不起鹽,自然也不可能奢侈到用來醃製食物。

  “這些畜生?哪裡值幾個錢?500文的鹽呢,咱們村子裡之前有人合力湊了想買一斗來大家分,結果好不容易湊了錢,鹽卻買不回來。”

  “說什麼?”

  “沒鹽啊。螺州的鹽啊,都讓那些有錢的貴人們分了,要不就是幾斗幾斗的賣,咱這一斗人家根本就不賣。”

  有鹽怎麼會不賣?

  院子裡坐著沒說話的睿子都皺眉,“你的意思是官府那邊不賣鹽給你們?”  他喝郎中打扮,但是那統領千軍的氣質根本壓不住。老漢哪裡知道這個氣度不凡的郎中是誰,只點了下頭,“也不是不賣,只是螺州的鹽

  正文 第658章 趙春來門生

  上,所以官家都是成批地賣給大戶。可咱這鄉下人沒多少錢,湊了半天也就買的得一斗而已。”

  大魏官府鹽販賣是有嚴格規定的,絕不許官府自行定價,尤其不許他們貯鹽抬價。

  這可是重罪。

  鹽是百姓絕不可缺的生存之本,而民是國之本。大魏盛世之下,卻也是吏治嚴酷。睿子都不認為螺州官府敢做這樣的事,螺州城中有天機府,只要他們敢做,天機府就會上報給朝廷。

  念錦燭走向睿子都,生怕他說什麼話嚇到這個農人,“大哥,那螺州城中缺鹽的事,你們就沒向官府報過?”

  那老漢聽了卻忽然間沒說話,也不知道是想到什麼傷心事,情緒一下子十分低落。

  自那以後,念錦燭與睿子都再要打聽什麼,那老漢都是有一句沒一句說的混亂無比。兩人沒辦法,坐了一陣後便出了他的小院。

  兩人在村中又碰到一群在樹下納涼的人,他們發現這些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臉黃脖子粗重,嚴重一些的已經在往氣管壓迫了。

  兩個走街郎中打扮的人在村了走了一圈,除了意外救的那個農人,再也沒人找他們看病。

  念錦燭與睿子都又去了臨近的幾個村,結果看到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尤其當念錦燭看到在村中玩耍的小孩子竟然也染上了粗脖子,她心疼的不行。

  一番查看下來,兩人發現附近村子的情況大體相似,都是因為窮的根本出不起鹽價所以湊錢想要買鹽,結果一斗官府根本不賣,所以才會變成這樣。

  兩人在城外一天,探聽的消息大體相似,官府的鹽價是正常的,可是鹽太少了,根本分不到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身上,所以……

  有錢也沒鹽。

  何況這些普通農人,哪來什麼錢。

  這件事情,影響很大。

  百姓沒有鹽,所有的食物都無法貯藏。而且一個人長期不吃鹽的話,身體結構也會遭到嚴重破壞。

  大魏的鹽不應該這麼缺才對,尤其螺州本身就有鹽井。

  兩人回城以後,睿子都便去了螺州知府府,想問問情況。

  他來螺州的事情,知道的人原也不多。那螺州知府起初哪裡知道大魏名噪一時的神武王爺竟在他的轄下,得知睿子都上門的原由後那知府生生嚇出一生汗來。  “王爺,這件事情小人也是為難啦。”那知府小心地跪在睿子都面前,“事情是這樣的,最近螺州的鹽供應不足,城中採購官鹽的人卻多起來。大魏朝的規矩是百姓購鹽,十旦以內不可拒絕,大戶購鹽,

  百旦配量。之前百姓不知道哪裡聽來傳言鹽價要漲,便成群結隊地來買鹽。我看庫府鹽量不足,才想出這法子的。”

  知府的法子,嚴格來說沒什麼問題。

  百姓聽信流言搶購官鹽,他提出暫行計量購買的法子,同時也報了上面批准,所以,他的做法沒問題。

  至於那些城外受災的百姓,那知府一時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睿子都在知府這裡得不到有問的消息,這些話也挑不出才能毛病。

  便打數回去再細細思量這件事情,他並不知道,自己前腳一走,那知府後腳就將睿子都欲插手螺州鹽市的情況加急送入京中。

  螺州知府原是刑部尚書趙春來的門生,兩人之間喝無直接往來,不過在螺州鹽市上知府的處理方法可以說是得了趙春來的指點。

  現在睿子都這個王爺要插手,他自然要向京中趙春來求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