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頁
自然下面的人就得照辦了。
畢竟,王號嘛,這般冊封也就是冊封了。而且,在皇家中,一字封號為親王,兩字封號為郡王。擺明了,弘文帝給三個弟弟冊封的王爵,就是郡王爵位。
春一過。
夏季來。
乾清宮。
御書房。
弘文帝在一個雨後的晌午,召見了他的三個弟弟。
兄弟四人,那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這感情是真箇好。
弘文帝就是招呼了三個弟弟落座,然後,讓侍候的護衛和宮人全部退下後。他是笑道:“我喚你們來,是有正事與你們講。”
“皇兄,有何事讓弟弟們辦的?弟弟最近最閒的慌。”朱瞻亨在大哥面前,那一直是好弟弟,叫大哥一指,他就衝鋒陷陣,絕不含乎的。
“是啊。皇兄,弟弟成家了。這要養家餬口的,可得辦點兒正事,掙點功勞才成。”朱瞻貞這個老四,這會兒也是嘻嘻哈哈的笑著提了建議。
倒是黎東王朱瞻利,他還是安靜的性子,似乎等待傾聽了皇兄的吩咐。
“這是輿圖,你們看看。”
弘文帝朱瞻元手一揮,那就是一卷錦布展開。
那上面一針一線繡的是一張輿圖,不光繪了中原大地,更有海外諸國。
三位王爺都是湊了上去,仔細的查看了起來。他們相信,皇兄貴位天子,讓他們看了這份輿圖,那肯定不是白給的。
“嘶。”
朱瞻亨倒吸了一口涼氣。
同樣的,朱瞻利、朱瞻貞也是目光中有驚訝。
因為,在這一幅輿圖上,特別是南邊的地方。他們三人看到了用紅線專門繡出來的三塊地方,用文字標註了。
“鄭南國、黎東國、蘇祿國”這明晃晃的九個大字。
讓三位王爺驚訝的地方就在於,他們三人的王爵,可分別是“鄭南郡王”“黎東郡王”“蘇祿郡王”。
“皇兄,這……”
朱瞻亨指著那紅線繡出來的鄭南國,問道:“此地不是皇祖父之時,征服的安南之國嗎?”
“安南國滅了,我有意分封二弟你為新的鄭南郡王。”
“這一回,非是藩王,而是諸侯之王。”
弘文帝朱瞻元雲淡風輕的說道。
弘文帝能鎮靜。
可朱瞻亨、朱瞻利、朱餐貞三個弟弟,卻是一點不平靜。
要知道,這藩王跟諸侯之王,那妥妥的兩回事情啊。
一個只是王爵,哪怕是藩王的食邑,那也是有朝廷官員在管理的。至於那諸侯之王,根本就是實在的一國之君。
這跟宗主國與藩屬國,就是妥妥一個性質啊。
“重臣與勛貴,豈會同意?”
朱瞻利說了一句話道。
“二哥,三哥,你們太不鎮靜了。皇兄此意,肯定是深思熟慮。而且,鄭南、黎東、蘇祿,這三個地方,全是朝廷新得的地方,其上土人甚多。想來,皇兄是想以西周之時,化夷為夏的法子,為我朱氏社稷實實在在的開疆拓土。而非貪一時虛名……”朱瞻貞這會兒,對弘文帝朱瞻元那拱手一禮,說話說得叫一個慷慨激昂。
“也就是四弟的意思。”弘文帝朱瞻元同意了四弟朱瞻貞的大體話。
在弘文帝朱瞻元的心中。
前一世,掙脫了老朱家統治的安南之地,就是他的一塊心病。
這一世,朱瞻元翻遍了史書,他終於找到了實在的法子。
西周之時,華夏不過大河一域之地。分封八百諸侯,最終,在始皇帝混元統一之時,整個中原的土地,已經有天下九州。
可謂是開拓疆土幾十倍有餘。
當然,這功勞不是某一人,而是西周封建諸侯,一步一步化夷為夏,幾百年下來的成果。
不光是二弟分封的鄭南郡王。
便是三弟分封的黎東郡王,那一塊地方,前朝之時,也是羈絆統治。其上的土人太多,空得一個大琉球府的名頭。
弘文帝朱瞻元的心思,那就是寧可把王位給了弟弟們,也要實在的讓老朱家統治了那地方。而不是讓當地的土司頭人,就是供奉一個名頭。
再則蘇祿國不提。
那是南洋小國。有獻土之心。雖然,那地方確實離中原太遠,不過,據朱瞻元從二舅舅那兒得到的消息。那地方土地卻是不錯,特別是因為氣候炎熱,若是種地的話,那一年三熟,都叫一個常事兒。
這等好地,為何便宜了土人?
還不如由得三個弟弟分封治之,移了中原的貧困百姓去居之。
要知道。
中原大地上,百姓缺耕種的土地啊。
特別是這三個地方,鄭南、蘇祿,都能一年三熟。就是黎東,那也是一年兩熟的地方。
比起北方的冬天之冷。
南邊的土地就是暖和如春。
“皇兄,歷代以來,皆是防了藩鎮之禍。前畫之鑑,後世之師……”朱瞻利勸了一話。這一位黎東郡王,倒真是皇兄考慮的。
畢竟,要知道他們的皇祖父永和帝,可就是藩鎮起家,最後橫掃天下的。
“咱們親兄弟說話。”弘文帝朱瞻元笑著,說道:“我也不瞞什麼,就說實在的。”
“我準備,把你們三個分封去南邊。至於中原的叔叔伯伯,還有族弟族侄的,也會慢慢的移封到草原上去,又或者也移封去南邊。”
弘文帝說到這兒時,手指在輿圖上一划,又道:“中原腹心,整個天下九州,我不準備分封了藩王了。往後,也不會再有皇家分封的藩王。”
“藩王,全部去開拓,如西周之時一樣,去跟土人、夷人、蠻人、胡人搶了疆土。”弘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
藩王能造反?
那得有人口,有基礎。
而天下富庶的地方,就是中原的九州之地。其它的地方,目前是一片蠻荒。
“至於將來……”
“若是蒼海桑田,荒地之地的皇家宗室們,能把貧瘠之地,經營的富庶繁華。那麼,那是天命如斯。”弘文帝的目光,似乎看得更遠。
這位帝王非常鎮定的說道:“若如此,也是好事。至少,皇家有強力的宗室存在,朱氏的社稷會更加的穩固。”
“不管強枝弱杆,還是弱枝強杆,只要祖宗基業在,我等就是無愧於先輩流血,打拼下來的江山社稷。”
弘文帝意思很明白了。
若他的後輩中,他的子孫里,占著天下九州的子孫,坐著帝位,占了天下大義,還統治不好社稷江山。
只能說,這是沒天命啊。
若如此,哪怕是被分封的朱氏子孫奪了帝王又如何?
肉在爛鍋里,還是自家的。
更何況,朱氏的子孫,若能把天下山河,一代一代的拓土開疆,於黎民百姓而言,亦是大善。
朱瞻元從皇祖父派了人多回出海,已經把目光從中原大地移開了。
畢竟,王號嘛,這般冊封也就是冊封了。而且,在皇家中,一字封號為親王,兩字封號為郡王。擺明了,弘文帝給三個弟弟冊封的王爵,就是郡王爵位。
春一過。
夏季來。
乾清宮。
御書房。
弘文帝在一個雨後的晌午,召見了他的三個弟弟。
兄弟四人,那是一母同胞的嫡親兄弟,這感情是真箇好。
弘文帝就是招呼了三個弟弟落座,然後,讓侍候的護衛和宮人全部退下後。他是笑道:“我喚你們來,是有正事與你們講。”
“皇兄,有何事讓弟弟們辦的?弟弟最近最閒的慌。”朱瞻亨在大哥面前,那一直是好弟弟,叫大哥一指,他就衝鋒陷陣,絕不含乎的。
“是啊。皇兄,弟弟成家了。這要養家餬口的,可得辦點兒正事,掙點功勞才成。”朱瞻貞這個老四,這會兒也是嘻嘻哈哈的笑著提了建議。
倒是黎東王朱瞻利,他還是安靜的性子,似乎等待傾聽了皇兄的吩咐。
“這是輿圖,你們看看。”
弘文帝朱瞻元手一揮,那就是一卷錦布展開。
那上面一針一線繡的是一張輿圖,不光繪了中原大地,更有海外諸國。
三位王爺都是湊了上去,仔細的查看了起來。他們相信,皇兄貴位天子,讓他們看了這份輿圖,那肯定不是白給的。
“嘶。”
朱瞻亨倒吸了一口涼氣。
同樣的,朱瞻利、朱瞻貞也是目光中有驚訝。
因為,在這一幅輿圖上,特別是南邊的地方。他們三人看到了用紅線專門繡出來的三塊地方,用文字標註了。
“鄭南國、黎東國、蘇祿國”這明晃晃的九個大字。
讓三位王爺驚訝的地方就在於,他們三人的王爵,可分別是“鄭南郡王”“黎東郡王”“蘇祿郡王”。
“皇兄,這……”
朱瞻亨指著那紅線繡出來的鄭南國,問道:“此地不是皇祖父之時,征服的安南之國嗎?”
“安南國滅了,我有意分封二弟你為新的鄭南郡王。”
“這一回,非是藩王,而是諸侯之王。”
弘文帝朱瞻元雲淡風輕的說道。
弘文帝能鎮靜。
可朱瞻亨、朱瞻利、朱餐貞三個弟弟,卻是一點不平靜。
要知道,這藩王跟諸侯之王,那妥妥的兩回事情啊。
一個只是王爵,哪怕是藩王的食邑,那也是有朝廷官員在管理的。至於那諸侯之王,根本就是實在的一國之君。
這跟宗主國與藩屬國,就是妥妥一個性質啊。
“重臣與勛貴,豈會同意?”
朱瞻利說了一句話道。
“二哥,三哥,你們太不鎮靜了。皇兄此意,肯定是深思熟慮。而且,鄭南、黎東、蘇祿,這三個地方,全是朝廷新得的地方,其上土人甚多。想來,皇兄是想以西周之時,化夷為夏的法子,為我朱氏社稷實實在在的開疆拓土。而非貪一時虛名……”朱瞻貞這會兒,對弘文帝朱瞻元那拱手一禮,說話說得叫一個慷慨激昂。
“也就是四弟的意思。”弘文帝朱瞻元同意了四弟朱瞻貞的大體話。
在弘文帝朱瞻元的心中。
前一世,掙脫了老朱家統治的安南之地,就是他的一塊心病。
這一世,朱瞻元翻遍了史書,他終於找到了實在的法子。
西周之時,華夏不過大河一域之地。分封八百諸侯,最終,在始皇帝混元統一之時,整個中原的土地,已經有天下九州。
可謂是開拓疆土幾十倍有餘。
當然,這功勞不是某一人,而是西周封建諸侯,一步一步化夷為夏,幾百年下來的成果。
不光是二弟分封的鄭南郡王。
便是三弟分封的黎東郡王,那一塊地方,前朝之時,也是羈絆統治。其上的土人太多,空得一個大琉球府的名頭。
弘文帝朱瞻元的心思,那就是寧可把王位給了弟弟們,也要實在的讓老朱家統治了那地方。而不是讓當地的土司頭人,就是供奉一個名頭。
再則蘇祿國不提。
那是南洋小國。有獻土之心。雖然,那地方確實離中原太遠,不過,據朱瞻元從二舅舅那兒得到的消息。那地方土地卻是不錯,特別是因為氣候炎熱,若是種地的話,那一年三熟,都叫一個常事兒。
這等好地,為何便宜了土人?
還不如由得三個弟弟分封治之,移了中原的貧困百姓去居之。
要知道。
中原大地上,百姓缺耕種的土地啊。
特別是這三個地方,鄭南、蘇祿,都能一年三熟。就是黎東,那也是一年兩熟的地方。
比起北方的冬天之冷。
南邊的土地就是暖和如春。
“皇兄,歷代以來,皆是防了藩鎮之禍。前畫之鑑,後世之師……”朱瞻利勸了一話。這一位黎東郡王,倒真是皇兄考慮的。
畢竟,要知道他們的皇祖父永和帝,可就是藩鎮起家,最後橫掃天下的。
“咱們親兄弟說話。”弘文帝朱瞻元笑著,說道:“我也不瞞什麼,就說實在的。”
“我準備,把你們三個分封去南邊。至於中原的叔叔伯伯,還有族弟族侄的,也會慢慢的移封到草原上去,又或者也移封去南邊。”
弘文帝說到這兒時,手指在輿圖上一划,又道:“中原腹心,整個天下九州,我不準備分封了藩王了。往後,也不會再有皇家分封的藩王。”
“藩王,全部去開拓,如西周之時一樣,去跟土人、夷人、蠻人、胡人搶了疆土。”弘文帝的意思,很明白了。
藩王能造反?
那得有人口,有基礎。
而天下富庶的地方,就是中原的九州之地。其它的地方,目前是一片蠻荒。
“至於將來……”
“若是蒼海桑田,荒地之地的皇家宗室們,能把貧瘠之地,經營的富庶繁華。那麼,那是天命如斯。”弘文帝的目光,似乎看得更遠。
這位帝王非常鎮定的說道:“若如此,也是好事。至少,皇家有強力的宗室存在,朱氏的社稷會更加的穩固。”
“不管強枝弱杆,還是弱枝強杆,只要祖宗基業在,我等就是無愧於先輩流血,打拼下來的江山社稷。”
弘文帝意思很明白了。
若他的後輩中,他的子孫里,占著天下九州的子孫,坐著帝位,占了天下大義,還統治不好社稷江山。
只能說,這是沒天命啊。
若如此,哪怕是被分封的朱氏子孫奪了帝王又如何?
肉在爛鍋里,還是自家的。
更何況,朱氏的子孫,若能把天下山河,一代一代的拓土開疆,於黎民百姓而言,亦是大善。
朱瞻元從皇祖父派了人多回出海,已經把目光從中原大地移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