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不是朝中最近要事太多了?”

  “瞧瞧, 你都連續好幾日,天天歇得太晚了。”福娘不想夫君太忙碌。因為,打從遇刺拔過毒後, 福娘的夫君啊,身體底子就弱了。

  特別是福娘還知道,她的夫君在娘胎時,帶了些體弱之症。這完全是多年練武下來,才是慢慢調養好些的。結果,遇刺後,多年的調養功夫算是白瞎了。

  “也就忙碌近些日子,等過些時候就好了。”

  “放心,我尚算不得忙碌,倒是瞻元這些日子受累了。”朱高熙講了實在話,這些日子的忙碌,他這個太子把個總,真忙碌實事的人是他的長子瞻元。

  “瞻元是你兒子,給你這個當爹的跑跑腿是應該的。”

  福娘嘴上這般講,還是又道:“不過,也不能讓孩子真累著了。若不然,你當爹的真不心疼了?”

  朱高熙哈哈笑了。

  笑過後,朱高熙才說道:“瞻元那裡你莫擔心,他怕是樂在其中。我看得出來,瞻元是一個喜歡辦了事情,有擔當的男子漢。”

  “那是你當爹的教訓的好。”福娘誇了夫君一句。

  “對了,你們父子最近忙碌什麼事情?非得急了這一時?”福娘真不覺得,這朝廷之事就是急在一個關頭的。這滿朝上下多少的朝廷重臣。那些臣子應該用起來,這可是給皇家辦事,應該狠狠的用來擔當重任啊。

  “父皇要在三月再次北上親征草原。”

  朱高熙說了此話。

  福娘驚呼一聲。

  “永和十年北征,永和十二年第二次北征。今年,又要第三次北征?會不會太著急了?”福娘真覺得,今年永和十三年又第三次帝王御駕親征草原,太急了吧。

  “北征的收穫多,可花銷也大。”朱高熙這時候也是頗無奈的說道:“奈何父皇心意已決。朝廷上,沒有勛貴重臣敢勸。我這個太子,同樣不敢勸。”

  這話,說出了永和帝如今的帝王之威。

  因為威望太高,已經沒有朝臣勛貴敢置疑了帝王的權威。

  帝王的權威,不是憑空得來的。那是用無數敵人的屍體與鮮血換來的。要知道,打從登基之後,永和帝的功業就是在青史之上,能狠狠留了好幾筆。

  不管是蕃薯的的種植,這等利國利民的事情,那就是給永和帝添了無上的威望。

  還有滅安南一國,開疆拓土之功。

  前面兩次北征草原,都是大獲成功。這中間又有多少人得了好處。那些人,可是永和帝最踏實的追隨著。

  濤濤大勢之下,帝王的無上權柄,自然是擴大,再擴大。

  至如今,是沒人敢逆了帝王之威的。

  莫說朝廷上的重臣勛貴沒那等膽量,就是朱高熙這個太子,這個東宮的儲君在面對了帝王之時,也是心頭清楚的知道。

  父皇?

  皇父?

  實際上,永和帝與太子,先講了君臣之義,再談了父子之情。

  這才是朱高熙這個太子能安穩當下去的前題啊。

  若太子不識趣,那就是自尋苦惱了。

  “大軍開拔,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朱高熙談了實情,道:“有些準備,不是大軍出行時,才去準備的。而是在大軍出動前,已經完全準備妥當了。”

  “如今這些準備,匆匆上馬,朝廷整個兒都是忙得團團轉。”

  朱高熙這般一講。

  福娘完全明白了。

  上頭一句話,下面跑斷腿。

  帝王一聲吩咐,整個大周朝的朝廷可不是連軸轉動了起來嘛。特別是永和帝還是一位馬上帝王,那治人治軍,都是嚴厲著的。

  “辛苦你了,五郎。”

  福娘說這話時,是真心疼夫君的。

  此時。

  朱高熙倒頷首一笑,他不覺得累了,他就是這般辦了實事,能得父皇一聲誇讚就是心滿意足了。

  春,三月。

  永和帝第三次北征草原。

  帝王御駕親征,留下來在燕京城監國的自然還是皇太子、皇太孫。

  說起來,永和帝真正拿捏的緊是軍權。

  至於治事辦差的權利,便是監國又如何?要福娘講,還是前一世時,某位偉人說的對。這槍桿子裡出政權。

  永和帝拿穩了軍權。

  這帝王的權威就是無可動搖。

  永和帝北征了。

  福娘應該娶進了門的媳婦兒,還是沒擔擱。

  這個秋季,二兒媳婦吳惠珠得嫁進皇宮。

  這個冬季,三兒媳婦郭雲瑤也得嫁進了皇宮。

  說起來,這兩樁大婚之事,太孫妃這個長嫂可是前前後後的忙碌呢。福娘這個當婆母的,倒是做了兩回的甩手掌柜。

  永和十三年。

  秋。

  正亨殿,那叫一個張燈結彩。

  人人都知道的,今個兒,二皇孫朱瞻亨要當了新郎官。

  福娘和夫君朱高熙這一天,也是高興的迎了賓客。要知道,這一天,他們的次子朱瞻亨就是成家了。

  成家立業。

  這成家了的皇孫,就不用再上南書房進學,而是能到了朝堂上辦差理事。學一學辦差的能耐,也算是為將來當了藩王,提前正式的實習實習。

  免得嘛,將來真成了藩王,做了一個藩王府長史手上的提線木偶。

  這人啊,總得有些本事和能耐,那才能真正的干出了好事來。若不然,糊塗人,辦糊塗事,更多的時候,好心都可能辦成了壞事兒。

  燕京城。

  吳宅。

  吳惠珠今個兒是專門讓全福人給梳了妝。

  吳父、吳母在今天,也是要送了女兒出嫁。從此,吳惠珠就從吳氏女,變成了皇家的二皇孫妃。未來更會成為了一位分封的藩王王妃。

  若提心情?

  在哭嫁時,吳惠珠是真捨不得親人。

  因為,她對於未來有些忐忑不安的。雖然,從吳母的嘴裡,吳惠珠知道了二皇孫是一位非常好的皇孫,人是翩翩君子,有本事有相貌。當然,最主要還是出身尊貴。

  可心底里,吳惠珠還是擔憂的。

  未來的夫君會愛重於她嗎?

  太子妃這位婆母會滿意於她嗎?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擔憂,不過,吳惠珠還是覺得,她會努力的做好了一位妻子,一個兒媳婦。

  喜樂聲,在吳宅響起。

  出嫁後,上了花轎時,吳惠珠又是微微臉紅了。她緊張著,雖然,面上在故意表現出了淡定。可紅紅的臉頰,紅紅的耳根子,還是出賣了她的真正心情。

  從吳宅,到皇宮。

  從毓慶宮,到正亨殿。

  在拜了天地,拜了高堂,夫妻對拜之後。

  吳惠珠知道了。

  她真的嫁給了她的良人。

  未來,她會跟他相守一生。

  在正亨殿的婚房裡。

  龍鳳喜燭在燃著,朱瞻亨拿著玉稱,挑開了新娘子的喜帕蓋頭。

  鳳冠帶於發上,微是淡妝的吳惠珠美。她抬頭,眸子輕輕動一動,那一汪似秋水一樣溫柔的眼睛,讓朱瞻亨瞧了一眼後,是看入了眼底,印在了心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