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頁
左慶眨了眨眼:“爺,這聲音真好聽,我們上前面去看看?”
齊浩正給了他一個毛栗子,低聲喝道:“不得無禮。”不過腳下的步子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雖然沒用輕功,他的大長腿也是不能小視的,沒一會兒,就看到前面四個身影,一位穿粉紅色褙子的女子走在最前面,不時回頭笑言催促身後的兩個丫鬟一個婆子,但她戴著帷帽,看不到臉,只能見身材窈窕輕盈。
齊浩正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不寬不急地跟在她們後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樣的速度對他來說,簡直是散步了,惹得左慶左賀二人嘟囔不斷。
好一會兒,那女子好像也累了,輕喘著站在一個亭子邊上休息,喝了幾口丫鬟遞過來的水,笑道:“山上的風,好涼慡好舒服。”說完迎著風張開雙臂,風吹著她帷帽上的面紗、寬大的袖擺、裙擺,飄飄欲仙,好像整個人兒就要隨風而去,讓人有一種想要上前拉住她的衝動。
這一幕,讓齊浩正突然覺得好熟悉,不由地也停下了腳步,站在了另一邊的懸崖邊,倚靠在一塊大石上。這邊正在懸崖邊上,山風迎面吹過來,確實好愜意。
只聽到那姑娘感慨一聲:“回到京里,也不知還有沒有這麼舒服的日子,那一大堆的規矩,就煩人的緊。我還是寧願在莊子上陪祖母。”
她身邊的婆子遞了一塊帕子過去:“姑娘是大家小姐,哪能一直呆在莊子上?夫人再不待見姑娘,也要為她自己那兩個女兒考慮不是?您可是方家的嫡長女呢。何況大爺一向最疼姑娘了”姑娘剛過了十九歲生成,都快二十歲了,自從十六歲那年正準備成親時被退了親,接著為先夫人守孝三年,到現在連親事都沒有定下。而被扶正的李氏生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如今也是一個十六,一個十四了,聽說都已經議了親,只是長姐在前面未定親,她們也還沒能定下罷了。
好在姑娘總算還有老夫人的疼愛和嫡親兄長的掛念維護,這次接姑娘回京,就是要議親的,聽說大爺和大奶奶可是為姑娘的親事費盡了心,否則真要被夫人定給她娘家那個什麼侄兒就完蛋了,那就是一個空有舉人功名、遊手好閒的紈絝,看的還不是先夫人留給姑娘的嫁妝?聽說他的原配就是被他氣死的,連嫁妝都被他吃喝嫖賭用光了。
說到兄長,心情愉悅的方家大姑娘方怡有了一絲惆悵和愧疚:“聽說大哥本來要外派去西南的,因為我親事未定下硬是放棄了。都是我耽誤了大哥,否則以大哥的才幹,到西南去輔佐雍親王世子,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方怡主僕二人的聲音很輕,但齊浩正是習武的人,耳力不同一般人,加上順風,聽得是一清二楚。不禁一愣,方家?原來方昊沒有去西南任職是因為這個妹妹?
齊浩正番外(二)
對齊浩正來說,同靜玄大師下棋是一件讓心靈愉快沐浴的事,每一步都有佛理,都是一種感悟。一局棋下了近一個時辰,靜玄大師笑道:“正世子是個心寬、氣正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王爺倒是多慮了。”
雍親王擔心齊浩正與馬凌兒的那段被北齊王控制的利益婚姻給他留下心結,所以才無意再成親。
齊浩正苦笑,或許他是該成親了,父王對他本就覺得很愧疚,他的親事一直懸著,只怕父王的心也一直無法放下,又怎能好好地安享晚年?兩情相悅……也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吧?父王同母妃成親前,不也只是在荷塘飛瀑偶然一遇?
不知為什麼,齊浩正耳邊突然又響起愉悅的銀鈴般的笑聲,有那樣笑聲的女子,心裡一定很乾淨,生活也能過得很坦然很陽光吧?
靜玄大師捋了捋鬍子,笑道:“姻緣天註定,正世子順其自然就好。”
從靜玄大師住的禪房出來,齊浩正輕鬆了很多:“走,去看看荷塘飛瀑,又三年沒見了。”荷塘飛瀑真的很美,不僅是父王母妃最鍾愛的景致,他也是無法忘懷。即使少了那快樂旋舞的身影,依然讓他惦念。
這個時間點,來上香、聽經的人基本上都下山了。齊浩正不喜歡人太多太擁擠,所以上山、看荷塘都選擇往後一些的時間,避開人群,這樣才能更好地閒心靜氣地欣賞風光不是?
不料,才走近荷塘,就聽到一陣若隱若現的笑聲,心一動,屏氣靜下心來聆聽,果然是那方姑娘悅耳的沒有雜質的笑聲。
齊浩正的唇角又愉悅地提起,這姑娘還真愛笑,好像她的生活中沒有任何煩惱似的。可是聽她身邊那位媽媽話中的意思,她應該不乏不順心之事呢,否則她也不會說“寧願在莊子上陪祖母”了。
遠遠看了看那個正指著瀑布開心地同身邊丫鬟說什麼的粉紅色的背影,齊浩正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對面面相覷的左慶左賀招呼一聲“回了”,就大踏步而去。那笑聲已經給了他愉悅的心情,他就讓方姑娘沒有打擾地享受美景吧,呵呵,公平!
出了玉林鎮,回京就快多了,當騎在馬上的齊浩正遠遠看見頭髮花白,但氣色精神很好的雍親王爺親自帶著一眾家人在王府大門處等候時,嚯地一下跳下馬快步奔過去跪下:“父王,正兒回來了。”
雍親王淚光閃閃地親自拉起兒子,笑道:“好,好,這次回來多呆些時日,你皇叔父也是這個意思呢。圓兒,圓兒,趕緊過來見過你爹。”
快要四歲的圓兒小大人似地一手牽著一個堂弟、堂妹,那是齊浩寧和書瑤的龍鳳胎兒女歡歡、喜喜,今年兩歲多了。三個小寶貝都穿著紅色的喜慶衣裳,都是白白嫩嫩萌萌的,此刻都一臉好奇加崇拜地仰頭看著齊浩正。
齊浩正看了一眼就醉了,心裡柔軟得一塌糊塗,蹲下身向他們張開了雙臂。歡歡、喜喜看了圓兒一眼,圓兒轉頭看了嬸嬸書瑤一眼。書瑤忍不住笑道:“圓兒你發什麼愣呢?你爹同畫像不像麼?那真是你爹呢,你昨晚不是捧著畫像念叨了一個晚上?還有歡歡喜喜,怎麼還不拜見大伯呢?”
圓兒咧嘴一笑,高興地點點頭,然後又肯定地朝弟弟妹妹點了一下頭,三人齊齊撲向憋著笑的齊浩正:“爹”“大伯”。
眾人也哈哈大笑,這三個小東西還真謹慎!圓兒一派長兄風範,還真像他爹的氣勢。
齊浩正抱著喜喜,齊浩寧牽著圓兒和歡歡,一家人跟在雍親王身後,高高興興地進了王府。齊浩正笑道:“父王放心,西南那邊現在很穩定,再有個兩三年,那裡也能繁榮起來,我就可以回京了。”主要是皇祖母和皇叔父捨不得父王,要不然等邊城發展起來,他將父王接過去也不錯。他們父子倆都花了那麼多心力在西南,有感情哩。
如他之前所預見,緬甸王就不是個守誠守信之人,甚至將留在京城的被捨棄的三王子當作忽悠大周的“定心丸”,暗中挑撥周邊番邦,還妄圖與北邊的幾個大番族聯繫勾結,一心要報仇雪恥,重創大周。
好在齊浩正從頭開始就沒有相信緬甸,不但截住了他們北上的細作,適時安排“演練”警告了幾個不安分的小番族。還使計謀挑起緬甸國內部的爭儲之戰,半年前,緬甸國王病重不治而亡,“黑馬”四王子憑著遺詔和大周皇帝的支持登基成了新的緬甸王……
齊浩正現在還留在西南不是為了打戰,一是用他和郁先生的新方法訓練西南軍的將領和兵士,二是他提出的邊城經濟發展策略得到皇上的大力讚賞,既能有力提高邊城將士百姓自給自足、甚至逐步富庶起來的能力,又符合邊城隨時可能發起戰事的特殊情況。
因為這個策略是齊浩正提出來的,且需要在實踐中改善,皇上自然希望他能親自督陣,等西南邊境諸城見成效了,再推廣到其它各邊境去。
齊浩正也向皇上要了幾個在經濟、商事、農事等管理上有經驗或者有獨到見解的中青年官員,在戶部任職的方昊也是很多人向他推薦的人選之一。只是,方昊提出希望在一年後過去西南,被他拒絕了,他一向不喜歡猶猶豫豫、左右衡量算計得失的人。
不過,呃,自己也有武斷的時候,或許,他這次回來可以藉機見見方昊,也可以讓人查探一下他家的情況。
讓齊浩正驚訝的是,他還沒派人去查呢,當晚他弟弟就送來了方家的資料。
當然,不是專門方家的,那厚厚一疊資料是書瑤奉公爹之命精心挑選出來的五個姑娘及他們家庭的情況,包括了方怡和方家。
齊浩寧拍著他大哥的肩道:“大哥你可一定要好好看看,瑤兒花了很多心力呢,你要相信瑤兒的眼光,她可不是那種只看家世和外表的,父王都說交給瑤兒他放心呢。”那五個姑娘的情況他也都看過了,有的還是他奉妻命派人去查的呢。呃,雖然比瑤兒要差一些,但是真心都不錯了。
P.S.:明天齊浩正番外最後一章
齊浩正番外(三)
方家是真正的書香世家,現在的當家人方興有是主管翰林院的大學士,方興有為人為官都還不壞,只是性格古板,且耳根子軟,這樣的人一旦被誤導,有時真真是很可恨,且難以擰轉回來。
方興有也不是**之徒,除了原配嫡妻楊氏之外,只有兩年半前被扶正為妻的貴妾李氏和另一個早年由通房丫鬟抬起來的妾室。
現今的當家主母方李氏嫁進方家還有一段故事,一次方興有回老家參加族裡的祭祀,回京途中遭流民衝擊搶劫,摔下山坡,被路過的一個小商戶,也就是李氏的父親救了。
好在被衝散的常隨和馬車夫第二日就很快找來了,且在找尋方興有的過程中正好遇上一個辦完差回京的官員,也是方家的世交。身無分文、且一隻腿摔骨折了的方興有才得以蹭了人家的馬車順利回京,謝絕了李家留下他養傷的好意。
回京後,方家自然安排了管事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李家表示感謝,回來的時候卻帶回一個消息,因為照顧了方興有一整晚上,李家姑娘被退親,兩次欲尋短見,幸好都正好被她嫂子救下。
方興有聞訊無比愧疚,當即向方老夫人和楊氏表示要納李氏為貴妾,方興有成親六年了,只有一個丫鬟抬起來的妾,現在為報答救命之恩要納因為他損了名聲的恩人之女為貴妾,楊氏哪好反對?
就這樣,不僅李氏進了方家為貴妾,李氏的父親和兄嫂也進了京,方家將一個鋪面送給了李家,李氏的大侄兒也在方興有的幫助下進了京都學堂讀書。
李氏進了方家後,一開始倒是還算本分,對楊氏也很尊重。可是在生下一兒兩女後心就慢慢變大,尤其在楊氏纏綿於病榻,她代為打理中饋後,更是弄出了不少事。不過,人家握得住方興有的“原則”和思路,在丈夫面前總能保持謙恭賢良的形象。所以在楊氏病逝後,雖然方老夫人不贊成,李氏還是在方興有的堅持下被扶正為當家主母。
齊浩正給了他一個毛栗子,低聲喝道:“不得無禮。”不過腳下的步子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雖然沒用輕功,他的大長腿也是不能小視的,沒一會兒,就看到前面四個身影,一位穿粉紅色褙子的女子走在最前面,不時回頭笑言催促身後的兩個丫鬟一個婆子,但她戴著帷帽,看不到臉,只能見身材窈窕輕盈。
齊浩正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不寬不急地跟在她們後面,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這樣的速度對他來說,簡直是散步了,惹得左慶左賀二人嘟囔不斷。
好一會兒,那女子好像也累了,輕喘著站在一個亭子邊上休息,喝了幾口丫鬟遞過來的水,笑道:“山上的風,好涼慡好舒服。”說完迎著風張開雙臂,風吹著她帷帽上的面紗、寬大的袖擺、裙擺,飄飄欲仙,好像整個人兒就要隨風而去,讓人有一種想要上前拉住她的衝動。
這一幕,讓齊浩正突然覺得好熟悉,不由地也停下了腳步,站在了另一邊的懸崖邊,倚靠在一塊大石上。這邊正在懸崖邊上,山風迎面吹過來,確實好愜意。
只聽到那姑娘感慨一聲:“回到京里,也不知還有沒有這麼舒服的日子,那一大堆的規矩,就煩人的緊。我還是寧願在莊子上陪祖母。”
她身邊的婆子遞了一塊帕子過去:“姑娘是大家小姐,哪能一直呆在莊子上?夫人再不待見姑娘,也要為她自己那兩個女兒考慮不是?您可是方家的嫡長女呢。何況大爺一向最疼姑娘了”姑娘剛過了十九歲生成,都快二十歲了,自從十六歲那年正準備成親時被退了親,接著為先夫人守孝三年,到現在連親事都沒有定下。而被扶正的李氏生的二姑娘和三姑娘如今也是一個十六,一個十四了,聽說都已經議了親,只是長姐在前面未定親,她們也還沒能定下罷了。
好在姑娘總算還有老夫人的疼愛和嫡親兄長的掛念維護,這次接姑娘回京,就是要議親的,聽說大爺和大奶奶可是為姑娘的親事費盡了心,否則真要被夫人定給她娘家那個什麼侄兒就完蛋了,那就是一個空有舉人功名、遊手好閒的紈絝,看的還不是先夫人留給姑娘的嫁妝?聽說他的原配就是被他氣死的,連嫁妝都被他吃喝嫖賭用光了。
說到兄長,心情愉悅的方家大姑娘方怡有了一絲惆悵和愧疚:“聽說大哥本來要外派去西南的,因為我親事未定下硬是放棄了。都是我耽誤了大哥,否則以大哥的才幹,到西南去輔佐雍親王世子,一定能夠大有作為。
方怡主僕二人的聲音很輕,但齊浩正是習武的人,耳力不同一般人,加上順風,聽得是一清二楚。不禁一愣,方家?原來方昊沒有去西南任職是因為這個妹妹?
齊浩正番外(二)
對齊浩正來說,同靜玄大師下棋是一件讓心靈愉快沐浴的事,每一步都有佛理,都是一種感悟。一局棋下了近一個時辰,靜玄大師笑道:“正世子是個心寬、氣正的人,拿得起放得下。王爺倒是多慮了。”
雍親王擔心齊浩正與馬凌兒的那段被北齊王控制的利益婚姻給他留下心結,所以才無意再成親。
齊浩正苦笑,或許他是該成親了,父王對他本就覺得很愧疚,他的親事一直懸著,只怕父王的心也一直無法放下,又怎能好好地安享晚年?兩情相悅……也是可以慢慢培養的吧?父王同母妃成親前,不也只是在荷塘飛瀑偶然一遇?
不知為什麼,齊浩正耳邊突然又響起愉悅的銀鈴般的笑聲,有那樣笑聲的女子,心裡一定很乾淨,生活也能過得很坦然很陽光吧?
靜玄大師捋了捋鬍子,笑道:“姻緣天註定,正世子順其自然就好。”
從靜玄大師住的禪房出來,齊浩正輕鬆了很多:“走,去看看荷塘飛瀑,又三年沒見了。”荷塘飛瀑真的很美,不僅是父王母妃最鍾愛的景致,他也是無法忘懷。即使少了那快樂旋舞的身影,依然讓他惦念。
這個時間點,來上香、聽經的人基本上都下山了。齊浩正不喜歡人太多太擁擠,所以上山、看荷塘都選擇往後一些的時間,避開人群,這樣才能更好地閒心靜氣地欣賞風光不是?
不料,才走近荷塘,就聽到一陣若隱若現的笑聲,心一動,屏氣靜下心來聆聽,果然是那方姑娘悅耳的沒有雜質的笑聲。
齊浩正的唇角又愉悅地提起,這姑娘還真愛笑,好像她的生活中沒有任何煩惱似的。可是聽她身邊那位媽媽話中的意思,她應該不乏不順心之事呢,否則她也不會說“寧願在莊子上陪祖母”了。
遠遠看了看那個正指著瀑布開心地同身邊丫鬟說什麼的粉紅色的背影,齊浩正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對面面相覷的左慶左賀招呼一聲“回了”,就大踏步而去。那笑聲已經給了他愉悅的心情,他就讓方姑娘沒有打擾地享受美景吧,呵呵,公平!
出了玉林鎮,回京就快多了,當騎在馬上的齊浩正遠遠看見頭髮花白,但氣色精神很好的雍親王爺親自帶著一眾家人在王府大門處等候時,嚯地一下跳下馬快步奔過去跪下:“父王,正兒回來了。”
雍親王淚光閃閃地親自拉起兒子,笑道:“好,好,這次回來多呆些時日,你皇叔父也是這個意思呢。圓兒,圓兒,趕緊過來見過你爹。”
快要四歲的圓兒小大人似地一手牽著一個堂弟、堂妹,那是齊浩寧和書瑤的龍鳳胎兒女歡歡、喜喜,今年兩歲多了。三個小寶貝都穿著紅色的喜慶衣裳,都是白白嫩嫩萌萌的,此刻都一臉好奇加崇拜地仰頭看著齊浩正。
齊浩正看了一眼就醉了,心裡柔軟得一塌糊塗,蹲下身向他們張開了雙臂。歡歡、喜喜看了圓兒一眼,圓兒轉頭看了嬸嬸書瑤一眼。書瑤忍不住笑道:“圓兒你發什麼愣呢?你爹同畫像不像麼?那真是你爹呢,你昨晚不是捧著畫像念叨了一個晚上?還有歡歡喜喜,怎麼還不拜見大伯呢?”
圓兒咧嘴一笑,高興地點點頭,然後又肯定地朝弟弟妹妹點了一下頭,三人齊齊撲向憋著笑的齊浩正:“爹”“大伯”。
眾人也哈哈大笑,這三個小東西還真謹慎!圓兒一派長兄風範,還真像他爹的氣勢。
齊浩正抱著喜喜,齊浩寧牽著圓兒和歡歡,一家人跟在雍親王身後,高高興興地進了王府。齊浩正笑道:“父王放心,西南那邊現在很穩定,再有個兩三年,那裡也能繁榮起來,我就可以回京了。”主要是皇祖母和皇叔父捨不得父王,要不然等邊城發展起來,他將父王接過去也不錯。他們父子倆都花了那麼多心力在西南,有感情哩。
如他之前所預見,緬甸王就不是個守誠守信之人,甚至將留在京城的被捨棄的三王子當作忽悠大周的“定心丸”,暗中挑撥周邊番邦,還妄圖與北邊的幾個大番族聯繫勾結,一心要報仇雪恥,重創大周。
好在齊浩正從頭開始就沒有相信緬甸,不但截住了他們北上的細作,適時安排“演練”警告了幾個不安分的小番族。還使計謀挑起緬甸國內部的爭儲之戰,半年前,緬甸國王病重不治而亡,“黑馬”四王子憑著遺詔和大周皇帝的支持登基成了新的緬甸王……
齊浩正現在還留在西南不是為了打戰,一是用他和郁先生的新方法訓練西南軍的將領和兵士,二是他提出的邊城經濟發展策略得到皇上的大力讚賞,既能有力提高邊城將士百姓自給自足、甚至逐步富庶起來的能力,又符合邊城隨時可能發起戰事的特殊情況。
因為這個策略是齊浩正提出來的,且需要在實踐中改善,皇上自然希望他能親自督陣,等西南邊境諸城見成效了,再推廣到其它各邊境去。
齊浩正也向皇上要了幾個在經濟、商事、農事等管理上有經驗或者有獨到見解的中青年官員,在戶部任職的方昊也是很多人向他推薦的人選之一。只是,方昊提出希望在一年後過去西南,被他拒絕了,他一向不喜歡猶猶豫豫、左右衡量算計得失的人。
不過,呃,自己也有武斷的時候,或許,他這次回來可以藉機見見方昊,也可以讓人查探一下他家的情況。
讓齊浩正驚訝的是,他還沒派人去查呢,當晚他弟弟就送來了方家的資料。
當然,不是專門方家的,那厚厚一疊資料是書瑤奉公爹之命精心挑選出來的五個姑娘及他們家庭的情況,包括了方怡和方家。
齊浩寧拍著他大哥的肩道:“大哥你可一定要好好看看,瑤兒花了很多心力呢,你要相信瑤兒的眼光,她可不是那種只看家世和外表的,父王都說交給瑤兒他放心呢。”那五個姑娘的情況他也都看過了,有的還是他奉妻命派人去查的呢。呃,雖然比瑤兒要差一些,但是真心都不錯了。
P.S.:明天齊浩正番外最後一章
齊浩正番外(三)
方家是真正的書香世家,現在的當家人方興有是主管翰林院的大學士,方興有為人為官都還不壞,只是性格古板,且耳根子軟,這樣的人一旦被誤導,有時真真是很可恨,且難以擰轉回來。
方興有也不是**之徒,除了原配嫡妻楊氏之外,只有兩年半前被扶正為妻的貴妾李氏和另一個早年由通房丫鬟抬起來的妾室。
現今的當家主母方李氏嫁進方家還有一段故事,一次方興有回老家參加族裡的祭祀,回京途中遭流民衝擊搶劫,摔下山坡,被路過的一個小商戶,也就是李氏的父親救了。
好在被衝散的常隨和馬車夫第二日就很快找來了,且在找尋方興有的過程中正好遇上一個辦完差回京的官員,也是方家的世交。身無分文、且一隻腿摔骨折了的方興有才得以蹭了人家的馬車順利回京,謝絕了李家留下他養傷的好意。
回京後,方家自然安排了管事帶著豐厚的禮物去李家表示感謝,回來的時候卻帶回一個消息,因為照顧了方興有一整晚上,李家姑娘被退親,兩次欲尋短見,幸好都正好被她嫂子救下。
方興有聞訊無比愧疚,當即向方老夫人和楊氏表示要納李氏為貴妾,方興有成親六年了,只有一個丫鬟抬起來的妾,現在為報答救命之恩要納因為他損了名聲的恩人之女為貴妾,楊氏哪好反對?
就這樣,不僅李氏進了方家為貴妾,李氏的父親和兄嫂也進了京,方家將一個鋪面送給了李家,李氏的大侄兒也在方興有的幫助下進了京都學堂讀書。
李氏進了方家後,一開始倒是還算本分,對楊氏也很尊重。可是在生下一兒兩女後心就慢慢變大,尤其在楊氏纏綿於病榻,她代為打理中饋後,更是弄出了不少事。不過,人家握得住方興有的“原則”和思路,在丈夫面前總能保持謙恭賢良的形象。所以在楊氏病逝後,雖然方老夫人不贊成,李氏還是在方興有的堅持下被扶正為當家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