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又扭頭對眾將道:「諸將隨著本王進帳,商議進兵之事!」

  「王爺,下官代替虞相,謝過王爺了!」韓國梁彎下腰去,不禁深深一禮。

  孫可望早做好了進兵的準備,他一聲令下,各部士卒便開始收拾營帳,不到一個時辰,便基本準備完成。

  中午時分,大軍用過一頓午飯之後,六萬人馬便離開青頭山腳下,向東挺進。

  韓國梁見他出兵如此爽快,只以為誤會了孫可望,卻不知他雖然領著六萬人馬東入嘉峪關,但是卻在青頭山腳下留了三千餘人放牧牛羊,後勤並沒完全跟上,顯然不打算久留雍涼。

  孫可望這六萬人馬,玉茲和葉爾羌人占了一多半,有近四萬人。孫可望在西域的根基還不算太穩,只有將這些西域各族的人馬帶在身邊,他才安心。

  這四萬人都是馬軍,孫可望的兩萬金軍,與明軍的龍騎類似,都配備了戰馬,六萬人輕兵簡行,浩浩蕩蕩殺向涼州而去。

  ……

  涼州城,明軍的攻城行動還在進行,三千名軍銃手,在盾車的掩護下,浩浩蕩蕩的向城牆逼來,盾車擋住城頭射來的箭雨和彈丸,明軍銃手列成三排,輪流向城上射擊。

  彈丸不斷呼嘯著向金軍射去,牆垛被打的碎石飛濺,不斷有漏出身子的金軍士卒跌落下城,密集的彈丸,壓得城頭上的金軍士卒抬不起頭。

  這時王得仁一揮手,旗鼓仰頭吹響號角,兩千多刀盾手,扛著數十架登城梯,推著攻城錘,便如同潮水一般的向城頭殺去。

  因為受到了明朝火銃的壓制,金軍士卒很難行成密集的彈雨還擊,只能從牆垛的射擊孔中放箭,進行零星的還擊。這雖然沒有給明軍太多殺傷,不過卻也保護了自己,但當明軍士卒靠近城牆,豎起登城梯,開始攀爬時,他們便只能冒著彈雨,用長矛和滾木進行反擊。

  城頭上,金軍士卒不斷刺出長矛,丟下滾木,金軍士兵用鐵勺舀起城牆上滾燙的糞汁,向登城梯上攀爬的明軍士卒潑散下去,城下頓時一陣撕心裂肺的哀嚎。

  在涼州南城,明軍攻擊的城牆上,不斷有明軍士卒哀嚎的墜下,也不斷有明軍士卒衝上城頭,雙方不斷搏殺,一名明軍跳上城頭,一刀砍死一名金軍,卻馬上被長矛刺穿胸膛,另一邊一名明軍則抱著金軍一起墜下城牆。

  一場血腥而殘酷的攻防戰在涼州南城,激烈的展開著……

  第1408章 涼州圍解

  涼州城下,隨著戰事的持續,明軍開始登上城牆,火銃手已經開始自由瞄準射殺城頭的金軍。

  一架攻城梯搭上城牆,十多名明軍聚集在梯下,一名小旗嘴裡咬著戰刀,一手舉著藤牌,向上攀爬,他剛順著登城梯爬到半腰,城頭一名金軍猙獰著在牆垛間漏出半個身子,雙手取起一塊巨石,正要砸下去,忽然身子一顫,胸口被一銃擊中,身體和石頭一起跌下城頭,從梯子旁邊墜下。

  城牆下三十步外,一輛盾車後面,明軍士卒收回冒煙的火銃,交給同袍,然後接過裝填好的火銃,拿過來繼續射擊。

  之所以才用這樣的方式,因為自由射殺過程中,始終由一名士卒觀察城頭,然後連續射擊,比士卒各自裝填後抬槍射擊,無疑更加知道該打哪裡,哪裡更加需要火力支援。

  屍體和石塊從小旗身邊落下,小旗頂著盾牌,又往上竄了幾步,這時城頭又出現一名手持長矛的士卒,頂替了剛才那名金兵的空缺,他將長矛刺下,捅在小旗舉在頭頂的藤牌上,押得小旗無法繼續上爬。

  「快!火銃!」方才那名火銃手,一銃打空,彈丸射到了牆垛上,扭過頭來急呼一聲,將打完的火銃交給同袍,然後又接過一桿裝填好的火銃。

  士卒將銃抬起,對準了那拿矛連連下捅的金軍,然後深吸一口氣,呼出時扳機扣動,火銃微微一震,騰起一團白煙,一枚銃丸在銃管內跳動著隨處銃焰噴發而出,彈丸呼嘯著直射城頭。

  那持矛的金軍士卒一僵,長矛脫手掉下城頭,身體則倒在了牆垛後面。

  小旗感覺到沒人捅他的盾牌,立時乘機上竄,一下站上了城頭,而就在這一瞬間,又是一根長矛向他刺來,小旗身子一側,一下用手抓住長矛,然後往身前一撤,將一名十六七歲的金軍撤到身前,提手一刀,將他殺死,然後便跳上了城頭。

  城上的金軍大多是屯軍,小旗一上來,就連殺兩人,但就在這時幾杆長矛同時刺來,捅中他的腹部,金軍士卒怒吼著將他的身體,頂下城頭。

  然而金軍士卒未來的急高興,緊隨著小旗之後又連續跳上來兩名明軍。青海過來的明軍,受地形限制,補給不便,並沒有太精良的裝備,但是精銳程度,卻不是金軍士卒可以比擬,金軍士卒面對上城的明軍,只能進行殘酷的換命搏殺。

  王得仁駐立在大纛旗下,注視著攻城明軍不斷的登上城牆,心中不禁鬆了口氣。

  他從青海殺出,一定程度上,也是孤軍深入,大軍紮營於野,讓他有些不安,只有儘快拿下涼州,然後進入城內,他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安心等主力西來。

  「攻城錘上!」王得仁冷聲吩咐道。

  七八十名披著雙甲的明軍士卒,推著巨大的攻城錘,在數百面盾牌的密集防護下,慢慢靠近城門。

  虞胤在南城親自督戰,怒聲指揮道:「放箭,砸火罐!不要讓明軍靠近城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