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得仁意識到這對他來說是一次機會,如果這次能將任務完成,那就算立了一件大功,或許就能更進一步,從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避免一輩子都在邊境調動。

  因為這一點,王得仁對這次作戰十分用心,準備大顯身手,不過糧食一項卻成了他的緊箍咒。

  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青海與四川間道路不通暢,有大山阻隔,所以運輸十分不便,青海明軍的補給,主要來自明軍控制的青海南部區域,以及烏斯藏都司。

  這兩個地方都不富裕,王得仁只帶了夠吃一個月的牛羊,便向北進軍。

  他原本是打著以戰養戰的心思,尋思著能從金國這裡獲得一筆糧草,但是打下西寧後才發現,金國的府庫早已空空如也,比他還要窮。

  現在他的糧食已經只夠十餘天,也不知道明軍主力何時能趕來,他只有儘快打下涼州,來解決糧草的問題,同時徹底切斷金國與西域的聯繫,完成此次出兵的任務。

  眼下涼州城,雖然不好打,但是也不是沒有好消息,涼州城內就有一批從西域和蒙古運來的牛羊。

  這時,朝陽逐漸從東方升起,陽光灑向涼州城,為城池的輪廓繡上一條金邊,喚醒了整個戰場。

  城外明軍的營地內,也開始熱鬧起來,牛羊的叫聲與士卒說話的聲音充滿了大營,士卒走出營帳,營盤逐漸從沉睡中清醒。

  王得仁見太陽已然升起,注視了一下遠處的涼州城,隨即轉身回到大帳內。

  不多時,中軍聚將的鼓聲響起,幾名明將和隨行的歸義首領,匆匆吃了一點東西,便往帥帳而去。

  此時在涼州城頭上,虞胤正觀察著城外的明軍營地,連續幾日的攻擊,已經讓城內的守軍有些難以對付。

  眼下涼州的情況已經十分危急,不過相比涼州的情況,虞胤卻更加擔心關中會戰的結果。

  最近這些日子不斷有新的消息傳來,明軍已經進入了關中,金國主力要與明軍決戰,他人在涼州,心卻關注著關中的動態。

  「相公,明賊又要攻城了!」一名金軍將領,手指城外忽然說道。

  虞胤向城外看去,果然見一隊隊的明軍,扛著登城梯,推著攻城錘,慢慢走出營盤,開始在城下列陣。

  涼州城內的守軍只有五千餘人,大多是屯軍,都不是精銳,不過明軍並沒有火炮等大型攻城器械,所以才打了十多天也沒打下來。

  這次明軍中推出了不少鵝車和投石機,攻擊顯然會比之前更為猛烈,虞胤臉色不禁一沉,神情嚴肅起來,「快讓士卒加強防務,讓青壯將火油運上城來。」

  南城劍拔弩張,戰事一觸即發時,一名插著背旗的信使,卻縱馬飛奔到東城外,大聲喊道:「關中急報!」

  城上士卒不敢開門,直接放下繩索,將那信使吊上城來。

  西城外,明軍士卒正在列陣,五千餘名士卒列成數個方陣,前面是扛著梯子的刀盾兵,後面是擁著雲梯、鵝車、盾車的火銃手,陣中旗幟飄揚,殺氣騰騰。

  兩萬明軍先襲取了西寧府,王得仁留下了七千人馬鎮守,然後率領一萬三千兵馬來取涼州,兵力不是很充足,無法圍城,所以主攻一面。

  雖說受制於糧草,明軍無法出動太多的兵馬,但是涼州的守軍戰力很差,只有虞胤和他的護衛還能打仗,其它都不是明軍的對手。

  明軍的兵力只有城中的兩倍多一點,可是明軍的精銳程度卻超過了金軍,王得仁對於拿下涼州還是有自信的,他擔心的問題只是時間而已。

  虞胤站在城頭,雙手扶在城頭向城下望去,看見明軍殺氣騰騰,一員明將正於陣前縱馬疾馳,揮鞭高呼,不停的給士卒打氣,明軍士卒亦發出聲聲呼喊,士氣被逐漸調動,他不禁有些擔心。

  而就在這時,那從東門進城的信使,被帶到南城,來到虞胤身後,忽然單膝跪地,然後手裡舉著一份布絹,滿頭大汗的焦聲道:「啟稟相公,關中急報!」

  虞胤聽了身子一顫,急忙轉過身來,奪過布絹,展開來看,是韓朝宣快馬發來。

  數日之前,金軍在臨潼大敗,目前韓朝宣與吳三桂一起,正往隴西撤退,讓他準備物資接應,派遣人馬把守險要,幫潰兵穩住陣腳,以免明軍沖入隴西。

  信中還提到豪格應該北逃,會與孟喬芳走街亭入隴西,或者走西北去銀州,讓他多加注意,備好糧草接濟。

  看完後虞胤不禁後退幾步,靠著城牆上,臉色一陣慘白,他仰起頭來,心中不禁長嘆,終究還是敗了。

  可是涼州都將不保,他如何能去接應敗軍呢?雖然他已經讓孫可望調兵增援,但是孫可望擊敗羅剎後,在西域形勢一片大好,忙於整合各族勢力,經營他的地盤,答應的援兵卻始終還沒過來。

  第1404章 平涼阻擊

  王彥占據長安後,並沒就此放過西逃的金軍,而是派出了近九萬大軍繼續西進,追殺逃軍,勢必要拿下豪格、吳三桂、孟喬芳三人。

  在大軍追擊之時,王彥也開始整頓關中的殘局,一面派遣兵馬收取各州縣,能招則招,不能招則快速掃滅,一面派遣人員去洛陽,催促內閣調派文官過來。

  除此之外,王彥還讓人在長安、渭南、華陰、高陵四地放糧施粥,讓從洛陽趕來的文官,給流民發放糧食和種子,安排種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