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將也覺得在這街上行走,感受到窗戶和門縫後的目光並不友善,不禁有點瘮得慌,覺得很不自然,感覺隨時會有人對他們不利。

  李過左右看了看,舔了舔嘴唇,「監國,還是速度去皇宮吧。」

  不多時,王彥等人便進了金國的皇宮,並將節堂臨時設於此地。

  這時一眾人翻身下馬,便直投大殿而去,一路上可以看見宮城內人來人往,士卒們從皇宮內搜刮出一箱箱的金銀珠寶,文字古玩,往外面運送,將士們看見王彥紛紛行禮。

  王彥與眾人來到大殿,裡面絲綢,破碎的瓷器,還有散落的紙張,滿地狼藉。

  王彥走到中間,環視了一周,然後轉過身來,沉聲說道:「孤王就在這裡說吧。」

  眾將聞語忙分列兩邊站好,行禮道:「是!」

  「看得出來,長安百姓對於我們並不歡迎,他們從賊久矣,已經被豪格迷惑,我們必須要儘快挽回民心,才能站穩腳跟。」王彥沉聲說道:「李元胤,你安排人手,巡視長安城,先恢復秩序,各部將士不得擾民。另外按著金國在長安的官員和權貴名單,進行清理,留下的先進行監視,跑了的抄沒家財,以充國庫。」

  李元胤當即出列抱拳,「臣明白。」

  王彥隨即又對余太初道:「城中糧號的東主,你見一見,讓他們恢復買賣,另外孤會播出一筆軍糧,作為平價糧出售,你要把城內的糧價壓下來。」

  糧價就是個定心丸,能解決吃飯的問題,時間一久,人心便就定了。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健忘的,只要安定下來,用不了幾年,關中就會從新接納明朝的統治。

  余太初也抱拳道:「臣遵命,保證先將長安糧價穩定。」

  王彥點點頭,又補充道:「另外在四門都要設粥棚放粥,還要豎旗招降金軍潰卒,有多少收多少,不能讓潰兵與流民和土匪混在一起,否則將形成大患。」

  現在關中饑民四起,明軍在臨潼擊敗金軍後,金軍潰兵漫野而逃,還有屯軍也跑了不少。這些人如果和流民混在一起,立刻就能成為骨幹,那流民就不好對付了。

  余太初忙又點了點頭。

  吩咐完這幾件事,王彥隨即吩咐李過道:「眼下金國雖敗,但是豪格、吳三桂、孟喬芳這三人都沒有抓到,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算時間,王得仁應該已經出青海,正在攻擊雍涼,你收拾收拾後,立刻率忠至鎮西進,同王士琇、劉芳亮三路並進,爭取將金軍殘部,殲滅於隴西一帶。」

  明朝之前的計劃就是五路伐金,其中一路就是從青海南部出擊的王得仁部,明軍與金軍主力在關中激戰這麼久,王得仁按著計劃,現在應該已經拿下了甘州、涼州和西寧府。

  如果這個目標達到,那明軍很有可能將吳三桂、孟喬芳殲滅在平涼、蘭州、秦州等地區。

  「臣準備後,明早就拔營西追,一定徹底消滅金軍。」李過肅然抱拳。

  ……

  涼州,歷史悠久,是金國西面的一座重鎮,聯絡東西,原本處於金國腹地,但此時在涼州城下,卻營帳蔓延,駐紮著一支明朝的軍隊。

  這正是從青海殺出的王得仁部,大軍四月占據西寧府之後,便北上直取涼州,只差一步,便可將金國攔腰斬斷。

  這時天色剛蒙蒙亮,王得仁便獨自站在大營門口,默默注視著數里外的涼州城牆,他攜帶的牛羊已經不夠吃,必須儘快破城……

  第1403章 包抄敵後

  金國的版圖拉得很長,像是一隻雙頭鷹,一頭望著西域,一頭望著關中,又如一條巨蟒橫陳在前。

  雍涼之地和河西走廊,是金國東西連結的重要樞紐,猶如蛇腹,明軍如果能夠拿下雍涼,就等於將金國一分為二,關中和隴西地區的金軍便無法西逃。

  若是能夠將金國主力盡數殲滅,那就可以避免明國西部邊境,有一個強大的西金出現。

  早幾年前,明朝就開始經營青海南部,並重新確立與烏斯藏的關係,目的就在金國的腹部放一把匕首,頂著金國的腰眼子,從戰略上對關隴地區形成包圍的態勢。

  王得仁肩負的責任就是包抄關隴,他率領兩萬人馬,從青海南部北上,突襲西寧府,殺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然後迅速北攻涼州。

  只是不想金國的戶相虞胤正好在涼州城中,王得仁攻打已有十餘日,卻始終沒有破城。

  自從唐魯兩王鬥爭失敗,唐王被囚禁於高牆,魯王遠走南洋之後,唐系和魯系的將領,近些年來其實都不太如意,成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因為朝中後台倒台,王得仁的日子並不好過,被安排到青海南部駐守,等於是邊緣化,等同於流放。

  由於道路不通,造成物資匱乏,再加地方貧瘠,駐紮於青海絕對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甚至比不上關外苦寒之地舒服。

  這次他成為伐金的第五路大軍,而且是承擔奇兵的任務,對於王得仁來說,絕對是一次翻身的機會。

  唐王倒台後,唐系大佬金聲桓身死,只有最先投靠王彥,一直給王彥通信的李元胤混得不錯,其他唐系舊將,都過的普普通通,不是被排擠,就是得不到升遷,失去了政治前途。

  這次他能得到包抄金軍的任務,也不是有人要關照他,而是恰巧他就在青海這個苦地方駐防,所以才落在他的頭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