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已經亮了,臨潼附近的銃炮聲響到後半夜時,便停歇下來。此時周圍已經沒有火炮聲傳來,而山下的明軍安靜的造飯,完全不防禦背面,這就說明金軍主力已經潰敗,臨潼附近可能早沒了金軍,他們估計成了困守死地的孤軍。眼下的情況,他們只能突圍。

  不過話說回來,現在這個情況,不說能不能突出去,就算能夠突出去,他們又該往哪裡走,該如何盤算,李本深頭腦里卻沒有一點頭緒。

  這時,一隊騎兵忽然奔馳到了山下明軍的營寨,片刻之後,明軍的柵欄被搬開一塊,李元胤只領著兩名親衛出來,然後直接向山頂爬去。

  在離山頂不遠處,半山腰的一隊金兵攔住他,喝止他向前,李元胤卻用馬鞭直指金兵道:「你等是不想活命了麼?」

  幾名金兵明顯也知道現在的處境,山下上來的明將,多半是來招降,他們臉上都漏出了猶豫。

  「還不去通報你們李軍門,就說故人來訪,特來救你們全軍性命!」李元胤又喝道。

  金軍士卒相互之間看了看,一名頭目忽然抱拳,「這位將軍稍後!」說完,他便轉身向山頂爬去,不多時便到了李本深身前,抱拳稟報導:「啟稟軍門,山下來人,說是軍門故人,要救我們性命。」

  李本深微微皺眉,一旁的王屏藩和何承志,臉色一變,何承志道:「這必然是明軍來招降了。」

  周圍金軍將士聽見,不禁齊齊向他們看來,臉上有些期待,可也有些糾結。

  金軍已經戰敗,理智點的金軍將校都意識到大金國可能要被滅了,為自身和家人考慮,他們應該想法活下去,但是投降卻又有些不甘。

  金軍士卒的想法則簡單些,他們不喜歡明朝,但是他們想要活命,不想死在山上。

  李本深見周圍的將士,不知道何時全都占了起來,圍過來注視著他,他不禁嘆了口氣,「帶上來吧!」

  「李軍門,你要……」何承志話說道一半,卻停了下來。王屏藩沉默著,也不說話。

  他們吃金國的俸祿,有責任為金國盡忠,可是這萬餘士卒卻只是當兵吃糧,他們已經盡了士卒的責任,血戰了一場,現在已經戰敗,卻沒有責任要求他們也已死殉國。

  士卒聽了李本深的話,臉上不禁一喜,抱拳後飛快的轉身,然後腳步飛快的下山,不多時,便將李元胤迎接上來。

  李本深看見李元胤,卻微微一愣,驚訝道:「怎麼是你?」他遂即站起來,盯著李元胤道:「元伯好大的膽子,難道不怕我殺了你麼?」

  高傑與李成棟很親密,像是兄弟,李本深是高傑的侄子,李元胤是李成棟的義子,兩人在徐州時輩分差不多,所以有些交集,相互之間都認識。

  王彥派李元胤過來,讓李本深有些意外,不過卻看出了王彥在招降上下了心思。

  李元胤卻笑道:「山下數萬大軍圍困山頂,本鎮有什麼好怕。再說就算本深你不念舊情,也得為山上近萬手下考慮,他們都有家人,你總不能讓他們都陪我卻死吧。」

  李元胤聲音豪邁,話音很大,原本周圍只是圍了一圈將校,現在士卒們都站起來,里里外外圍了幾圈。

  李本深見士卒都看過來,鼻子重重出了口氣,沉聲道:「你想怎麼樣?」

  這個時候,李本深開不出什麼條件,他也不想提什麼條件。老實說,金國對他不錯,這次大敗已經讓他心灰意冷,如果不是萬餘士卒,他可能不會讓李元胤上來。

  「監國念舊情,點我的將,讓我一定要說服你歸順大明。」李元胤也不廢話,自己在一旁的石頭上坐下,然後說道:「眼下局勢已然十分明朗,豪格僅率十餘人逃到渭水北岸,我大明占據長安,奪取關中已成定局。現在山下兵馬重重圍困,你們根本無法逃脫,更不會有援兵過來,本深你不為自己想,也該為一萬士卒想想。多的我不說,這是監國給你的信,我勸你歸順吧!」

  李本深在一旁坐下,臉上一陣沉默,李元胤取出王彥的信交給他,繼續道:「這是監國給你的信,只要你們歸順,士卒可以卸甲歸鄉,將領如果願意繼續從軍,可去南京武學學習,然後分配各軍。」

  李元胤聲音很大,他是故意說給所有人聽,周圍金軍將士聽了,不禁紛紛議論起來。有的人信,有的人卻認為明朝不會那麼好,擔心被騙下山後,讓他們去做苦役。

  李本深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過信,他展開一看,信的內容並沒有說什麼條件,因為這些李元胤會說,王彥寫的是一些感慨。

  王彥在信中說他曾也是徐州鎮的一員,感嘆著近十五年來,徐州鎮分崩離析,他、李成棟、李元胤、還有李本深,因為種種原因,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這個大時代中飄蕩,有的走對了路,有的則上了歧途。

  如今天下即將一統,徐州鎮各部也算曆盡風雨,王彥希望十五年後,各部能夠從新走到一起,不要再自相殘殺,相互為敵……

  李本深看完王彥的書信,不禁久久無語……

  在李元胤招降李本深時,渭水南岸,一片人潮中,唐通身前同樣來的一員明軍使者,只是級別並不如李元胤高。

  王彥派李元胤去招降李本深,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比較安全,把握很大,就算李本深不願意投降,也不會殺李元胤,畢竟雙方有舊,並非你死我活的敵對關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