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臉上頓時一陣憤怒,心裡想著,「朕就是找棵樹吊死,也不受王賊侮辱。」

  當下,豪格便在侍衛的幫助下翻身上馬,王進寶、遏必隆等滿漢將領護著他急望北而走。

  ……

  北線,隨著唐通加入戰場,張名振壓力大增,戰至申時三刻,孟喬芳的馬軍尋得機會,再次出擊,終於殺穿了明軍左翼。

  明軍整個北線,呈現出崩潰之勢,左翼率先瓦解,並且向中路蔓延。

  如此不出一刻鐘,明軍北線必然潰敗,孟喬芳有信心在黃昏前,擊破張名振,然後裹挾敗軍,向王彥的中軍席捲。

  孟喬芳已經將中軍前移到新豐鎮內,他騎馬駐立在大纛旗下,正用千里鏡觀察戰場。

  圓形的視界內,左翼的明軍正倉皇潰退,金軍騎兵正沿著陣線,從左翼向中路席捲,可以說破敵在即。

  忽然,孟喬芳臉上笑容一僵,將手中千里鏡放下,神情愕然的望向南面,只見遠處黃塵滾滾,殺聲漫天。

  孟喬芳有些不敢相信的又將千里鏡拿起觀看,手頓時有些顫抖起來,在他的視界裡,明軍漫山遍野的向北而來。前面騎兵奔馳,後面旌旗蔽日,嗡嗡的喊殺連成一片,怕有數萬人馬趕來。

  「不好!王爺,明賊有援兵!」旁邊一員部將發現情況,抬手指著,發出一聲驚呼。

  幾乎就在同時,兩匹快馬疾馳著來到新豐鎮外,上面的騎兵,倉皇的下馬,連滾帶爬的來到孟喬芳身前,驚恐萬分的稟報,「王爺,西面敗了,大隊明軍正殺向浮橋。」

  「什麼?」孟喬芳聽了這話,嚇得三魂去了六魄,驚得千里鏡掉再地上,臉上一陣慘白。

  「王爺,杜府溝西面出現大隊明軍,他們正涉水過溝,馬上就要攻擊浮橋了。」

  眾多金將大驚失色,頓時一陣譁然,七嘴八舌地問道:「王爺,這可如何是好,我們該怎麼辦啊?」

  雖然不知道西面的具體情況,但是看向南面來了明軍援軍,西面有明軍要斷他後路,孟喬芳就知道,完了,全他娘的完了。

  眾將慌張的看著他,孟喬芳臉上鐵青,突然怒道:「看本王作甚,還不收回兵馬,快跑。」

  金軍將領們微微一愣,反應過來,頓時說道:「末將這就鳴金收兵。」

  「鳴什麼鳴?兩軍殺在一起,你一鳴金,本王怎麼撤?」孟喬芳將火氣撒在部將身上,怒喝道:「現在能帶多少,是多少,先行撤退,等本王走遠了再鳴金,後面能有多少人渡過浮橋,就看造化了。」

  渭水上就三座浮橋,杜府溝方向已經出現明軍,那杜府溝北面的浮橋就不能走,現在只有新豐鎮和零口鎮北面的浮橋能走,而金軍加上唐通的人馬有近八萬人,孟喬芳想到這裡,便一陣頭皮發麻,腦子已經浮現數萬兵馬擁堵北逃的場面。

  說完,他一拔馬韁,便準備往北走,旁邊的部將不禁問道:「王爺,不通知唐通麼?」

  孟喬芳一邊打馬北走,一邊沉吟道:「不用通知,讓他頂著,本王撤兵需要時間!」說著孟喬芳覺得似乎有些不厚道,便又補充道:「總是需要人犧牲,大金國的將士會記得他的功勞……」

  ……

  自從甲申年一月,李自成占據陝西全境,建號稱帝以來,整個大明王朝便分崩離析,天下動盪不安,陷入了分裂。

  不覺間,天下分裂割據,已經過去了近十五年,但今日,在中華文明的發祥地,王彥擊敗了漢地最後一個武裝割據的政權,洗刷了明朝過往的恥辱,再次挺直了大明的脊樑,實現了大明朝的大一統。

  王彥在侍衛的護衛下,環視戰場,心中不禁有所感嘆。這一仗打了快一年,總算是贏了。

  這時遠處一隊騎兵疾馳而來,卻是從臨潼出來的王士琇,他奔至王彥身前,便急忙翻身下馬,快步走上前來下拜,滿臉羞愧道:「臣,有負監國重託,特來請罪!」

  王彥聞語翻身下馬,將他扶起,卻笑道:「國無常強,將無常勝,久經殺場的將士比物資要貴重太多,只要人沒事,兵馬還在,孤王不過費些功夫而已,不打緊,也不礙事,今後謹慎行事,便可……」

  第1395章 活捉唐通

  整個明金交戰的區域十分廣大,幾乎有一兩個縣的大小,就北線而言,戰線便拉長到了十餘里。

  孟喬芳發現情況不對,令各部收回兵力,使得原本岌岌可危的明軍戰線,壓力大減。廝殺中的張名振,砍殺一名金軍,忽然覺得身前的金軍士卒變少,不覺有些疑惑。

  難道孟喬芳撕破左翼後,直接殺向明軍主陣,不理會他呢?正疑惑間,他身後一陣熟悉的號角聲,沖天而起,廝殺中的明軍不禁扭頭回望,只見無數戰馬疾馳,不計其數的明軍士卒,正飛奔而來,頓時士氣一振。

  「都督,援兵到了!嗚嗚~」張名振身邊一將,身上插著一箭,提著帶血的戰刀哭聲道。

  「看吶!援兵來了!」苦戰大半日,苦苦支撐的振武軍將士,聽見身後的動靜,回頭一看,頓時喜極而泣,真是援兵,大明贏了。

  張名振極目遠眺,只見身後黃塵滾滾,無數明軍衝殺而至。這個時候,不用去想別的,只有抓住戰機,讓金賊知道什麼是絕地反擊。

  張名振略微思索,便沉聲喝道:「兒郎們,咱們要贏了。眾將聽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