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明朝控制了馬六甲、巴達維亞、泗水等城,等於將荷蘭人在南洋的勢力範圍全部兼併,由此而來,對於南洋自然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其實在明朝打下馬六甲時,這種影響就已經體現,在馬六甲對面的蘇門答臘島上,原來明朝起義軍領袖張璉所立飛龍國的後裔,便希望能夠請為藩臣,亞齊王國也表示願意進貢。

  整個南洋的局勢一下發生巨大的變化,但是明朝現今對於藩臣卻有很多規矩,並不是誰都可以來抱大腿的。

  成為藩臣,不僅是形成軍事上的聯盟,在經濟和貿易上,明朝也會給藩屬便宜,但其它各國顯然就不能享受這種待遇。

  如果明朝的藩屬與它國衝突,明朝會糾集整個藩國體系內的國家,率大軍為藩屬出頭,只此一點,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夠享受的。

  想要進入大明的藩屬體系,並不是阿貓阿狗都可以,今後將是個欲做走狗而不得的時代。

  不過明朝也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這樣會引起這些欲進貢而不得的國家產生敵對的情緒,影響明朝的貿易,所以錢秉鐙便上書,除了現有的藩臣之外,還得有個預備藩臣的制度,允許一些國家朝貢,將他們納入勢力範圍,不許它國染指,但這些國家,不享有藩屬國與明朝在貿易等各個方面的便宜。

  隨著西方強國的崛起,殖民主義的盛行,弱小的國家,就只能聯盟或者找靠山,不然只能滅亡。

  明朝的藩屬和朝貢體系,將為這些國家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先努力成為一個有資格朝貢的國家,然後再想辦法成為藩臣,那麼此國在大明朝龐大國力的加持下,僅僅是軍事聯盟一項,就能立馬讓一個不入流的國家,成為三流國家,甚至更強。

  在拿下巴達維亞之後,接下來,主要便是對馬六甲和巴達維亞更改漢名,恢復兩地的繁榮,並設立像占城一樣的總督區域,保持明朝對此地的控制。

  這時李定國和南洋的陸師,剩下的任務,基本只剩下維持馬六甲、巴達維亞、泗水等地的安定,沒了作戰任務。

  南洋的捷報,很快就被送到南京,王彥看到之後,立時大喜,兵部也覺得大勢以定,內閣在摺子上批註著的意見也是,「南洋兩夷,今荷夷以敗,所余者,惟西班牙盤踞於蘇祿小島,雖難驟拔,但除之不過早晚而已,監國大可安心。」

  這日王彥在議政堂內,看了詳細的軍報之後,笑道:「南洋戰事於去歲起,直今已經大半載,終於快要結束,李定國這次做的還算不錯,他報功的摺子也上來了,該怎麼賞,可以大度一些,畢竟據說繳獲就在五百萬兩以上。這一戰,我們是賺了的!」

  幾位大學士也跟著笑了笑,方逢年笑著站起來行禮道:「獎賞的事情,內閣已經在議了,監國可以放心,必然讓將士們滿意。另外,內閣想給馬六甲和巴達維亞更改個名字,還請殿下賜名!」

  這個名字是得改一改,沒道理再用荷夷取的名字,不過王彥一時間也沒有好主意,他沉吟一下後,開口笑道:「不如將此事登在邸報上,向天下才學之士征名,如何?」

  「朝廷擴海疆數萬里,這是普天同慶的事情。監國之策,可以讓百姓知道我朝之盛,讓士子參與其中,乃是與民同樂。臣以為可行!」張肯堂笑著捋了捋鬍子道。

  這確實也是王彥的一點小心思,做好事,做大事,就得留個名。擴海疆萬里,他這樣的功績怎麼能不讓天下知道,不聽一聽百姓對他的吹捧哩。

  不過這事後來,雖然討論激烈,但也並不是如王彥所想的那樣,一片吹捧歌功之聲,其中不少人便說王彥不務正業,不忙著統一天下,實現大一統,趕緊滅了金國,卻舍本求末,去蠻荒之地,窮兵黷武,讓人大失所望。

  當然這是後話,王彥當即笑道:「那此事就這麼定下了。」

  眾人自然沒有意見,這時陳邦彥便起身道:「監國,如今荷夷以敗,剩下就是西夷盤踞於蘇祿,陸師以無太多作用,是不是可以將李都督調回南京呢?」

  王彥想了想,「李定國可以調回,不過軍隊暫時留在南洋,等水師擊敗了西班牙,局勢穩定後,再將陸師抽調一批回來。另外,孤有個想法,南洋之地水師為主,但有時候難免遇上陸上之事要解決。孤準備從陸師之中,調撥一部精銳,也不須要太多,大概萬人左右,交給水師指揮,諸位以為可行嗎?」

  「這次南洋作戰,我朝出動陸師三萬人,但實際而言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人馬。如果給水師一支萬人的陸氏,那麼許多問題,水師就能解決,不用再去調配陸師,臨時拼湊人馬,臣以為可行!」陳邦彥點了點頭。

  這次南洋作戰,明軍抽調三萬人,但馬六甲戰事一結束,就有近兩萬人,因為天氣和水土不服的原因返回廣州,為水師訓練一支能夠適應南洋氣候的陸師,確實很有必要。

  南洋的利益關係到商會和五德號的利益,那也就關係到官紳的利益,眾人都不會反對加強南洋水師的提議,當下王彥又與幾人商議了南洋的貿易和藩屬的問題。

  可以說,明朝這次與西方的交鋒,基本已經大勝,而且將意義深遠。

  之前明朝也與西方交手幾次,但可以說只是小規模的交手,但這次卻不同,算得上是一場正面的碰撞,而荷蘭人的失敗,必然給西方其他的國家產生巨大的影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