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馬六甲始往呂宋的航線上,一艘三桅福船,在海上乘風破浪,高義歡舒服的躺在甲板上,曬著最毒的太陽。

  在被荷蘭人關在暗無天日的堡中三四個月後,他一出來便有了曬太陽的壞毛病,身上的皮都曬脫幾層,黑得快趕上他買的黑奴,但依然每天要曬那麼一刻中。

  其實早在三個月前,他們就被荷蘭人放了出來,但是高義歡卻沒有乘船離開,而是幫助明軍幹些雜活,他為的不是別的,就是想拿回他的貨物。

  他辛苦一年多,全部的身家都壓在這次出海上,如果這次貨全沒了,那他就真沒機會翻身了。

  他在馬六甲一等就是三個月,終於等到紅毛鬼出來投降,而這些紅毛鬼記帳的功夫,還是很精細的,每一筆都記得清清楚楚,明軍根據帳目,退還了他以及其他商船的貨物,只是他那一百多個黑奴,卻死的只剩下十五個人,但不管怎麼說,其它貨物保住了,他這一趟並不虧,反而能賺幾倍。

  這時高義仠坐在他身邊道:「二哥,這次回去之後,還出海嗎?」

  高義歡忽然坐了起來,看著他笑道:「怎麼,怕了麼?」

  「有點,這海上太危險了!」高義仠是真的有點後怕,他是差點就死在荷蘭人手裡。

  高義歡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就留在呂宋,這些個黑奴我也不賣了,都留給你種地,但咱們不種水稻,而是種甘蔗,糖比稻米值錢。」

  「別啊!我就是問一下,可不回去種地。海上雖然危險,但機會也大,我跟著二哥!」高義仠卻忙急道。

  高義歡笑了笑,「你知道啥,這次讓我明白一個道理,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以前咱們是沒本錢,不得不拼,可這次貨物出手,我們的本錢就多了。我決定留幾個兄弟,在島上種甘蔗,辦商號,幫我買賣貨物,這樣就算我出海遇上不測,家裡還有你們照應。」

  高義仠聽他這麼說,才點了點頭,他們一起出海,像這次萬一出事,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

  在高義歡回呂宋時,明軍接受馬六甲的荷蘭人投降後,大部分明軍北返廣州,只留下兩廣和雲貴籍的士卒,繼續對荷蘭作戰。

  李定國便留下於佑明領一個營駐守馬六甲,修復堡壘,他則帶著兩個營,近六千人乘船前往明軍泗水的營地,準備拿下爪哇。

  第1269章 抵達泗水

  泗水位於婆羅洲之南的爪哇島上,島的西側是荷蘭人在遠東最重要的據點巴達維亞,而島的東面就是泗水。

  這裡原來是荒涼的沼澤,名叫「泗里木」,但是漢人來此之後,將名稱雅化,變成了地道的漢名「泗水」。

  此地原來屬於淡目蘇丹國的領土,之後又先後歸屬於巴章和馬打藍蘇丹國,但是荷蘭人到了爪哇島後,馬打藍蘇丹國幾次攻擊荷蘭都以失敗告終,逐漸喪失海運控制權,導致貿易遞減,生產下降,國勢衰落,最後被荷蘭控制。

  這次明荷之戰,馬打藍蘇丹國也出動了五千多軍隊,結果一人未回,國力便更加衰落了,許多地區其實都處於無力控制之態。

  泗水因為距離巴達維亞較遠,荷蘭人對此的控制力也不太強,所以從很早以前,就被漢人占領,甚至可以說就是被漢人建立和開發出來的城市。

  這裡原來是沼澤地帶,生存條件惡劣,漢人並不算多,不過在明清戰爭中,特別是福建之變,清軍殺入福建之後,導致大批的福建人遠走南洋躲避戰禍,他們以鄉黨宗族為單位的向南洋遷徒,四洲一地,便來了數千漳州府龍溪縣移民。

  中國的宗法社會有個特點,族裡的人只要在外面站穩了腳跟,闖出了一條出路,那必然會有眾多族人和鄉黨前來投靠。

  在南洋,除了四洲之外,兩廣和福建的漢人移民,還遍布於婆羅洲、爪哇和南洋各地。

  歷史上漢人於南洋建國就有陳祖義的渤泥邦國,張璉的飛龍國,林阿鳳的班詩蘭王國,還有被推舉為三佛齊王的梁道明等,此外還有流亡於南洋的陸自立等等人。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求,文明本身就有增長和擴張的需求,這是天性。

  智人從非洲走出,像亞歐大陸擴張,消滅了利安德特人等幾種其他人種,才統治了這個世界。

  中國雖然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區域,但是整個文明的擴張,其實並沒有停止,他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又擴展到了嶺南地區。

  明朝開拓西南和移民遼東也是一種擴張,但其實還有下南洋,百姓已經走到了朝廷政策的前面,只是固有的陸地思維,加上北京遠離南洋,明朝的作為一個大陸文明,並沒有習慣這種海洋的擴張。

  西方的概念中,特別是馬克思主義歷史觀中,擴張特別是殖民擴張,都是貶義多於褒義,以西方現今的價值關來看,這是很罪惡的一件事情,而他們也確實沒幹什麼好事。

  西方世界以一種非常貪婪和醜惡的行態,打破了原來世界的規則,從世界的邊緣成為世界的中心。

  他們再成為既得利益者之後,再來宣傳而今西方的價值觀,其實與努爾哈赤造反起家,以血腥和殺戮奪取中原後,滿清著《貳臣傳》諷刺漢奸,降調忠義一樣,只是為了維護他們的統治,而西方也只是在維護他們打造的世界規則而已。

  西方的殖民擴張,那是鮮血淋漓的歷史,充滿殺戮和資源的掠奪,但是中國的擴張,卻與西方不同,我們是溫和的拓殖,是給當地帶去發展,帶去更好的生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