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開海以前明朝很難從海外獲得糧食等物資,現在依然難以獲得,這就需要明朝對這些地區進行改造,幫助他們多生產一些生產原料出口明朝。

  這事實上就是慢慢的將這些地區納入自己的貿易網絡,實行經濟上的殖民。

  明朝是要打造一個,以明朝為中心的貿易網絡,其中明朝負責高端的產品生產,而周邊負責各種原料,形成一個循環的網絡。

  當然要實現這些,那麼之前五德號所提,以明朝的銀幣為貿易的結算貨幣,將明朝的貨幣,變成世界貨幣,便至關重要了。

  王彥點了點頭,說道:「陳閣部說的沒有錯,貿易因該給百姓帶來好處。之前錢秉鐙上摺子說,要幫著真臘國新修水利,能治理出數萬頃良田出來,孤看這事可行。南洋的良田多,糧食和瓜果就多,水利修好,那也是我朝百姓之福。工部可派幾員幹吏去真臘,幫助他們規劃規劃。」

  方逢年起身拱手道:「監國放心,臣以派遣工部一名主事帶隊前行。」

  王彥點了點頭,又道:「南洋的戰事綿延日久,雖然商路基本通暢,但對於海上貿易還是有所影響,所以對於戰事,兵部還是要多關注。」

  陳邦彥點點頭道,「回稟殿下,據最新的揍報,馬六甲之敵被困近七個月,已有投降之態,相信不久便有消息傳來。」

  「那好!」王彥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即說道,「那談談蒙古的事情吧!」

  明朝收到了北面的捷報,已經有些日子,但是卻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奮。

  這或許是因為光復北京之時百姓已經高興過了,而對於百姓而言,生活才是永恆的主題,況且人類總是健忘,加上江南遠離北方,大家忙於各自生活,所以除了少部分士子振奮不已外,大多數人依然各忙各的,並沒有表現什麼特別的情緒出來。

  陳邦彥隨即道:「殿下蒙古之事,有三件比較重要的事情,需要進行處理。」

  王彥喝了口茶,放下後說道:「哪三件?」

  「第一件是這次北擊蒙古朝廷繳獲了大批的牛羊,不知該怎麼處理。第二件是現在漠南蒙古大量西遷,東蒙古有一部分北逃,整個草原一下空了出來,而朝廷對草原如何管理,卻無從下手。第三件則是,吳克善送來福臨頭顱請罪,不知道這頭顱和布木布泰的屍體,要怎麼處理。」陳邦彥一下說出了三件事。

  王彥比較關心第一件和第二件,而且特別是第二件的問題,他面臨的問題與歷代中原王朝一樣,擊敗了北方的遊牧,趕走了他們,但該怎麼控制這塊無主之地。

  中原人又不懂放牧,草原上沒有人,那要來幹嘛,要怎麼守住這塊地。

  王彥皺了下眉頭,「漠南的蒙古人都遷走了嗎?」

  如果草原空了,那沒人也是個麻煩,說不定會便宜了漠北的蒙古,甚至是急劇擴張的羅剎國。

  「這到沒有,我朝俘虜了四五萬眾,另外還有幾萬蒙古請求內附。」陳邦彥行禮道。

  有人就好,王彥沉思了一會兒,開口道:「內附就不必呢,他們也不會種地,況且我朝野需要馬場和牛羊牲畜。」

  王彥手指敲著桌椅的扶手,這是他想問題時的一個習慣動作,「之前堵閣部曾提出,讓蒙古人築城,開放邊市的策略。不過築城並非一朝一夕,且耗費時間,不是短時間能夠起效的,不知眾位還有什麼辦法沒有。」

  「監國,此事臣之後又想了想,現有新的想法。」堵胤錫拱手道。

  王彥一抬手,「閣部可說來聽聽!」

  「監國曾說,讓朝廷也在草原上築城,那就不用再讓蒙古人築城了。我朝可以將堡壘築在牧場中心,一來控制牧場,二來可以作為貿易的據點,三來向蒙古收稅。蒙古人離不開牧場,我們控制了牧場,就等於控制了他們,而堡壘作為貿易據點和收稅之所,便能通過交易和稅收維持,減少朝廷的壓力。」

  陳邦彥思索道:「關鍵是如何保證蒙古人交稅,並且不攻擊堡壘?」

  堵胤錫笑了笑,「蒙古的牧民既要向各部頭領交稅,又要向朝廷交稅的話,肯定不行。並且讓這些頭領掌握部眾,對朝廷而言,始終是個威脅,他們太過反覆無常,安靜幾年後,部落一旦壯大,必然又會惹事。」

  堵胤錫對王彥一拱手,「所以臣以為,朝廷可以趁著此次痛擊蒙古的機會,將蒙古原來的部落徹底打散。朝廷可將那些要求內附的蒙古貴族恩養於南京,部眾則與俘虜一起編成衛所。每衛的人不能太多,大概百戶左右,劃分區域放牧,不得越界,不得內訌。若是侵奪他人牧場,兼併其他衛所,朝廷將聯合各衛一起剿滅。這些衛所也不須向頭領納稅,有朝廷冊封的衛所軍官管理,統一向牧場中心的我朝堡壘繳稅。」

  王彥聽了不禁頷首,「這個辦法可行,將原來大部落的牧場,分封掉或者變成無數個小部落,那他們自然不會對我朝形成威脅,還能為我朝帶來收益。」

  王彥頓了下,「那繳獲的牛羊也好處理了,將肥碩的挑選出來,一部分採購為軍糧,一部分賣給百姓,剩下的小羊羔則借給這些蒙古衛所,讓他們放牧,之後再還給朝廷。」

  幾位閣老都覺的此法可行,紛紛點頭認可,畢竟百萬頭牛羊交給明朝,只能全殺了賣肉,但是給蒙古人,一來讓他們渡過難關,二來可以細水長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