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雖然不怕蒙古人,但萬一守不住,他容易突圍,可是有群文官在,他顧忌就多了,所以他希望張家玉等人趁著蒙古人未至,先撤回關內。

  謝遷接著道,「從距離來看,蒙古人順著結冰的遼河而下,從十方寺改道直撲瀋陽,最早三天後就能兵臨城下。張撫台,三司官員先撤吧!」

  張家玉卻搖了搖頭,「本撫不走。朝廷既然派本官前來,本官就有責任守護一方,況且遼寧剛有起色,這裡有本官的心血,我不會走!」

  說著他看了謝遷一眼,忽然道:「本撫勸說高苑候也不要輕易放棄瀋陽,以免耽擱朝廷遷民填遼的計劃,受到朝廷責備。」

  前不久,明朝將原來大寧都司和遼東都司的區域合併為遼寧省,這兩個地方人口以空,戶口不及江南一縣,但是王彥堅持設行省,是因為明朝之後的填遼政策,至少要遷民二百萬,鞏固邊疆,所以先將架子搭起來。

  謝遷聽了張家玉的話,微微一愣,沒想他居然看穿了他的心思。

  謝遷是武將,考慮的並不是很多,他原本想守不住,便放棄瀋陽也沒什麼關係,來年奪回來就可以了,但是經張家玉提醒,他才反應過來,明朝遷徒的河南百姓,已經在關內做好了準備,只等冰雪消融便要遷到遼寧安置,如果他丟了瀋陽,那無疑就影響朝廷的國策了。

  到時候監國肯定不快,就算不會責怪,也會懷疑他的能力,影響他的升遷。

  一時間,謝遷不禁注視了張家玉片刻,然後點了點頭,「既然撫台已經打定主意,那本將就與撫台一起守城,讓蒙古人撞個頭破血流。」

  張家玉隨即拱手,「那好,高苑候布置城防,本撫這就遷民入城!」

  明朝在消滅滿清之後,對於蒙古部落,並沒立刻出兵打擊,而且在北方的防守也並不是特別完善,沒想到卻給了蒙古可乘之機。

  明軍剛光復北方,還沒來得及重建北方邊軍,再加上明軍北兵少,南軍不適應北方的天氣大量南調,造成北方兵力相對空虛,便使得明朝出現了這次失誤。

  不過造成失誤的主要原因,還是王彥本人和南京朝廷輕敵驕傲了。

  在與滿清的戰鬥中,明軍消滅了大量的蒙古兵,這讓王彥覺得蒙古人,已經不成氣候,對大明不構成威脅,但是蒙古只要有男丁就有軍隊,湊個四五萬人還是沒問題的。

  況且從宣大逃走的蒙古人就有兩萬多人,北京也有大幾千蒙古人逃回草原,蒙古其實還有些實力。

  這時蒙古人撲來,張家玉便連忙下令,讓城外的青壯進城躲避,老弱婦孺則往錦州方向撤退,那裡還有謝遷部的一兩千人接應,蒙古暫時應該不會攻向錦州方向。

  官府命令雖然下達了,但是進城躲避和逃向錦州的人卻並不多。

  因為天氣實在太冷,大多村落都沒有通知到,而通知到的人,許多也不準備逃離,他們在滿清手下都能活,蒙古人來了也一樣,總得有人種地。

  幾十年的奴役,要麼不堪忍受,起來反抗,要麼就漸漸習慣,甚至覺得自然,安心做奴才了。

  城外的情況,明軍已經管不了那麼多,城中開始緊張的布防起來。

  雖然瀋陽城中明軍事先並未準備,但是謝遷已經向坐鎮北京的高一功請援,瀋陽能從北直、山東、朝鮮三個方向,獲得支援。

  真下定決心手,謝遷還是很有信心,快則一個月,慢則兩個月,大明的雷霆之怒,必然降下來。

  很快三日過去,謝遷從附近幾個哨所又收回了三百人,城中的兵力達到四千三百人,另外青壯也有近萬,謝遷的底氣便足了起來。

  第三日上午開始,瀋陽開始緊閉諸門,次日下午時分,城上的士卒和青壯正往城牆上潑水,白茫茫的原野上卻忽然傳來一陣低沉的號角,蒙古大軍終於殺來了。

  張家玉與謝遷等人,就在城頭指揮布防,聽見動靜,忙裹著披風冒著風雪,站在城頭觀看。

  蒙古人的速度,比預料之中的慢了一天,這是因為他原先走冰凍的河面,比較好走,等改道之後,踩著厚雪而行,所以慢了一些。

  在十里外的曠野上,一大片騎兵出現,他們騎在馬上緩慢行進,戰馬呼出的白氣,讓他們仿佛置身雲霧中一般。

  這些戰馬腹部都裹著毛毯,馬蹄抱著棉布,所以不畏嚴寒。

  此時,前面的蒙古騎兵拿出號角,仰頭吹響,悽厲的號聲在原野上迴蕩,殺氣騰騰的騎兵無邊無際簇擁著大汗儀仗前行。

  吳克善這此親領大軍出征,科爾沁出動兩萬勇士,另外其他各部蒙古湊了兩萬五千人,向瀋陽進軍。

  漠南各部有沒有孤注一擲他不好說,但科爾沁的所有勇士,卻都壓在這一戰上了。這可以說是東蒙古最後的大軍,這一戰他們必須取勝。

  這時他已經看到了眼前的瀋陽城,努爾哈赤起家奪瀋陽時,可能還沒他這麼多軍隊。

  他已經打聽清楚,明朝在關外的駐軍只有一萬,而瀋陽最多五千人,他的人馬將近明軍的九倍,他有信心取得勝利。

  看著遠處的城池,這時吳克善忽然將馬鞭指向城池,對身後的兒子們下令道:「你們誰給本汗繞城騎射,先挫明軍的士氣!」

  瀋陽城中沒有什麼火炮,吳克善決定先給明軍一個下馬威,向明軍展示一下蒙古勇士騎射的本事,震懾守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