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說完那荷蘭人又忙補充道:「只要簽訂了新的條約,公司將馬上釋放關押在馬六甲的明人。」

  李定國不太懂海上貿易的事情,但他卻很清楚,荷蘭人在南洋挑起事端,殺害大明的子明,現在見明朝興師問罪,卻說不打了,讓明朝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還變相的要壟斷大明與天竺的貿易,這怎麼可能,大明朝傻麼。

  「回去告訴你們總裁,和議你們想都不要想,除了投降,你們沒有別的出路。至於,我朝在馬六甲的商人,少了一人,湄公河沉河的紅毛鬼,就是你們的榜樣!」拿下馬六甲,將荷夷趕出南洋,是明朝的底線,東印度公司的條件,根本沒有商談的必要,李定國直接揮手道,「將他給本帥打出帳去!」

  當下便有將士上前,用腳踢著那荷蘭人出帳,等荷蘭人被趕走,帳中卻一陣沉默。

  半晌後,劉文秀抱拳道:「大帥,既然紅毛鬼不降,那我們就只有硬攻了。」

  棱堡難以攻打,困難擺在面前,硬攻必然會傷亡慘重,所以眾人心中卻頗為沉重。

  李定國也知道不好攻打,他沉思一陣,忽然問道:「當年大員是怎麼打下來的?」

  收復台灣之戰,鄭軍是主力,廣東水師輔助,王何派系的陸師還真不了解,李定國見眾人搖了搖頭,於是道,「請俞指揮過來!」

  下午時分,俞方棋從船上下來,來到李定國的大帳,當下李定國便問起了當年明軍是如何收復大員的。

  俞方棋稍微回想,便抱拳說道,「當年大軍登陸台道之後,鄭國姓見堡壘難下,採取的圍困敵人斷敵水源和糧食的策略,又用水師擊退了巴達維亞的援軍,使得荷蘭人失去了支援,最後用談判的方法,迫使赤坎堡和熱蘭遮堡投降……」

  「等於兩堡都非強攻而下!」李定國低頭沉思一會兒,忽然走到了沙盤邊,眾多明將便齊齊圍了過來,便見李定國拿起木條,比劃道:「陸地上的敵人,我們已經肅清,想要困死敵人的關鍵,就是打下馬六甲港,摧毀荷蘭人的水師,斷絕他們從海上獲得補給。」

  想要困死敵人,那就得從陸地和海上,切斷荷蘭人的補給,現在陸地上明軍基本實現了包圍,就差海上了。

  當下一眾明將不禁將目光投向了水師將領俞方棋,但是他卻忙抱拳道:「諸位,水師之前嘗試進攻過馬六甲港,但是卻失敗了。」

  這時李定國卻忽然用木條指著港口外的三座炮台道:「如果本帥打下這三座炮台,調轉炮口對準荷蘭人的戰船呢?」

  眾將聞語,眼睛頓時亮了起來,俞方棋聞語,立時笑著抱拳,「若是陸師能拿下炮台,那我水師將士,必然全殲荷夷戰船於港內!」

  第1246章 抵進轟擊

  當日議定,明軍決定先攻炮台,殲滅荷蘭人的水師,然後困死荷夷。

  不過,炮台雖然不像棱堡那樣有許多花樣,但是他畢竟也是建在山上,並不容易攻打。

  後世日本人為了拿下旅順港,攻打港口周圍的高地和炮台,花費了五個月的時間,傷亡十一萬人。

  當然荷蘭人不可能向俄國一樣有那麼先進的武器,還有近代化的工事,但是明軍也得注意,做好充分的進攻準備。

  有鑑於人力不足的問題,李定國便趁著夜晚,先派人進入堡壘下面的馬六甲城,將城市中的居民全部趕了出來,然後縱火燒毀城市,以防荷蘭人出堡從城中獲得補給。

  原本這座城市中有五萬多人居住,可是因為戰事,人口跑了大半,明軍只抓到一萬多人。

  此時馬六甲的荷蘭人大概只有四千人,當然還有兩千多土兵處理一些雜活,協助防守。

  這四千荷蘭人,一千五百人在棱堡內,三個炮台各五百人。負責戰船的人馬,便只有一千多,而之所以人那麼少,則是因為荷蘭人幾乎都是水手,他們要把守棱堡和炮台,開船的水手自然就少了,這也是他們不出港與明軍水師一戰的原因。

  明軍抓住這一萬多人之後,便開始為攻打炮台做準備,首先利用這些勞力在附近的一個港灣內修建碼頭,使得水師主力能從彭亨,前來馬六甲附近,另外從占城運來的糧食,也可直接運來,以便明軍長期圍困。

  這次進攻幸虧是有海運之便,否則要是從陸地上運糧,那消耗和徵發的人力將不敢想像。

  在李定國明確拒絕了東印度公司的條件後,眼見著明軍燒毀了堡下的城市,東印度公司的總裁莫斯契爾也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

  三座炮台,最東面的一座,坐落在一座七八十丈的山頂上,拿下之後可以俯瞰整個港灣,由從台灣放回來的荷蘭軍官描難實叮守衛此處。

  作為和明軍交過手的荷蘭軍官,描難實叮沒有像其他荷蘭人那麼自大,公司表決撕毀和議時,作為評議會的議員,他投的是反對票,然而那些在馬六甲和巴達維亞的荷蘭人,根本不理解他,也不知道明朝的強大,更不知道明朝可以隨便出動數以萬計的軍隊。

  他們的腦海中認知的國家,還是歐洲那樣的封建邦國,無法理解一個四五千萬人口的中央集權大國有多恐怖。

  他一再強調,明朝不弱於奧斯曼帝國,但是支持他的只是少數,且大多是從台灣撤回來的荷蘭人。

  他們丟失了台灣,使得公司蒙受損失,馬六甲和巴達維亞的荷蘭人覺得他們是為了推卸責任,故意將明朝說的強大,所以沒有聽進去他的建議,最終還是挑起了事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