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它在歷史上,過不了多久,也會因為內部黑山派和白山派的爭鬥,被准格爾輕鬆滅掉,金國的進攻只是讓歷史提前。

  在金國發動西征戰役之時,南洋的戰事也正在擴大。

  明朝與兩夷的戰事,原本只是在大海之上,但是隨著荷蘭人組織聯軍攻到真臘邊境,整個南洋立刻就亂了起來。

  在接到明朝的命令之後,廣南三國,高平莫氏勢力最小,出兵兩千人,安南鄭氏出兵一萬,廣南阮氏出兵一萬,立刻南下支援真臘國。

  次時因為距離的關係,明軍尚在廣州集結,但廣南三國已經在九月底進入真臘國,並與真臘軍一起,於金邊城以西一百里,迎戰荷蘭人。

  雙方進行了一場大戰,戰鬥異常激烈,只是因為廣南三國人心不起,指揮不一,荷蘭人察覺到他們之間少有配合之後,令馬薩卡等蘇丹小國的兵力,正面牽制正面的鄭軍和左翼真臘軍,令馬六甲兩百頭戰像,衝擊阮氏的左翼,然後荷蘭火槍手排槍壓上,正面的鄭主沒有給阮氏支援,左翼被荷蘭人擊潰,三萬人馬大敗而歸,倉皇退回金邊,與荷蘭人組成的兩萬聯軍對持,等待宗主國的救援。

  除了明朝和兩夷的戰鬥外,東吁國王平達力,令其弟白莽,也就是歷史上發動「咒水之難」殺害永曆隨行官員,將永曆交給清廷的那位,他率領六萬緬軍,趁著暹羅被荷蘭人擊敗之際,連敗暹羅大軍,將要逼近暹羅都城大城。

  原本處於平衡之勢的南洋,因為西班牙人的援軍到來,荷蘭再次毀約,打破了原來的制衡,立時就如平靜的水面中,砸入一塊巨石,驚起陣陣波浪。

  眼下的中南半島上,形成了兩個戰場,一個是明朝與荷蘭的較量,一個是東吁國渾水摸魚,藉機攻打暹羅。

  作為處於明朝、荷蘭、東吁三方勢力之間的暹羅無疑是倒了血霉,歷史上他在一百年後才被緬軍攻入大城,但是因為局勢的變化,夾在三大勢力之間的暹羅現在卻是神仙打架殃及池魚,有被滅國的危險。

  不過這時,無論是荷蘭還是大明,都沒有功夫注意暹羅和東吁這個攪屎棍的戰爭,雙方都將精力用在了金邊的攻防上。

  此時,明軍三萬主力尚在廣州集結,但是荷蘭人已經擊敗了明朝藩屬的軍隊,進抵金邊城下。

  取得了勝利的荷蘭人,更加不將明朝放在眼裡,意圖一路打破占城,將明朝水師趕回廣東。

  荷蘭人一路燒殺搶掠,不過就軍紀而言,其實荷蘭人召集的蘇丹大軍,比荷蘭人還要好一點,還要講衛生一些。

  廣州府、珠江口,數百艘戰船停泊在黃埔港內,其中三艘三桅大炮船,更是格外顯眼。

  這一次,明朝可算是動了真格,東海水師主力戰船,被全部抽調,其他船隻也被抽調了七成,南下助戰。

  明朝在南洋集結的三桅炮船已有二十五艘,大型福船也有二百多艘,其他船隻則有近千之多。

  西夷方面,荷蘭有武裝商船四十艘,西班牙有大艦三十艘,因為遠洋行使,所以他們都是大船,明朝加上呂宋的大船大概有三十五艘,比西夷要少,但明朝次一點的福船卻有數百艘之多,在火炮數量上並不比西夷少。

  此時港口內,桅杆林立,船帆如雲,不過他們現在的任務,並不是去與西夷水師決戰,而是將三萬多明軍精銳,送到占城去解金邊之圍。

  在珠江東側,分布著一千五百餘頂軍帳,大營綿延十多里,旌旗如雲,營帳整齊,十分壯觀。

  從雲貴趕來和北伐結束後退下來的三萬精銳駐紮在這裡,由李定國統帥,陳友龍和劉文秀為副將,準備這次南征。

  這時李定國站在碼頭上,看著遠處的吊塔正在搬運軍糧和物資上船,站在他旁邊的陳子龍說道,「國公並沒有與荷夷交過手,對南洋的情況了解嗎?」

  李定國扭頭看了他一眼,淡淡笑道:「總督大可放心,來時我以做了一些了解,那荷蘭在南洋還不到一萬人,在金邊只有兩千多,他們就算再厲害,豈是我三萬虎狼的對手!」

  陳子龍還是有點擔心,「國公,除了荷蘭人之外,這次還有馬六甲等國的人馬,特別是南洋有戰象,那是個龐然大物,沖陣起來地動山搖,廣南三國的人馬就是敗在馬六甲的象陣上,國公切莫輕敵呀!」

  李定國笑了起來,「這戰象我雖沒有見過,但是歷史上卻並非沒有記載,當年我朝與東吁交戰時,就遇見過多次,並且陳友龍和劉文秀都在雲南做過戰,見識過土司的戰象。再者監國臨行時也交代過,說一防戰象,二防瘴氣,最後才是注意荷蘭人,我心中以有底數,總督大人可以放心。」

  陳子龍恍然大悟,不禁也笑道,「原來監國早有安排,看來我可以放心了。」

  這時,一名部將匆匆跑來稟報:「啟稟大帥,所有物資糧草已全部上船!」

  李定國點點頭,兩手抱拳對陳子龍道:「總督,那定國就出發了!」

  「好!本督等候國公的捷報……」

  第1238章 金邊激戰

  東南亞的幾個國家,歷史其實也很有意思的,真臘在吳哥王朝時期也是個小霸王,不過後來首都吳哥都沒守住,輪為三流小國,基本誰都打不過。

  不過也正是因為弱小,所以真臘十分清楚,必須要抱住一條粗腿,而不是像暹羅覺的自己還不錯,想要保持中立,但是被人打了連個幫手都沒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