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他這麼說,豪格放鬆了一些,問道:「葉爾羌情況如何?好不好打?」

  「回稟陛下,經過臣的探查,葉爾羌已是日薄西山,他們內部黑山派與白山派鬥爭激烈,其中黑山派勢力較強,而白山派勢力較弱,兩派之間矛盾十分尖銳,我們如果拉攏一直受打壓的白山派,有人為內應,攻滅葉爾羌不難。」

  豪格聽了點點頭,「好,聯絡白山派的事情,就交給孫卿來辦。內閣則準備調動大軍,朕希望今歲年末之前,能掃滅葉爾羌,打通商路。」

  第1223章 楚王的思考

  連金國都察覺到了明朝內部的動盪,身處漩渦中心的王彥,自然也察覺到了自身的處境。

  他對此事一直保持沉默,其實是他也沒有想好要怎麼處理此事。

  順系的動作,王彥早已知道,他對此非常不滿,甚至有些憤怒。

  這除了他不喜歡被人逼迫,哪怕是自以為對他好的逼迫之外,更加重要的是,如果他被武將黃袍加身,這就說明他近些年,進行的改革,特別是軍隊國家化失敗了。

  這對以建制和改變天下為理想的王彥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他並不希望武將參與到政治中來。

  如果他們參與了,那王彥和內閣的努力便白費了。

  武將干涉政治,從來都是遺禍無窮,遠的五代十國不說,就說本朝,安宗借四鎮之力登上大位,就為明朝後來的局面埋下了禍根。

  因此即便王彥真的被黃袍加身,考慮的第一件事,也會是學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打壓不受約束的武將,甚至殺人,以保證自己地位的穩固。

  中國歷史,就是臣權與皇權爭鬥的歷史,是臣子從與君主坐而論道,到逐漸跪下的過程。

  此時王彥的身份是臣,他代表的是相權,他所進行的改革,推行心學,推崇孟子,是為了恢復臣權,限制皇權,這是他的行事動機。

  可是要是坐上龍椅,他的身份就是大皇帝,他屁股的位置變了,那他行事的動機,必然會有一個大轉變。

  因為這時他代表的是皇權,他原來的改革和推行的思想,都將與他的皇帝身份背道而馳。

  王彥雖然比較崇尚宋制,但他並不希望走宋朝的老路。

  如果他以此種方式上台,以後就不要想改什麼革,而是應該與歷代帝王一樣,想著怎麼穩固皇權,以保證能坐穩江山。

  當了皇帝,就沒有回頭之路,不想方設法坐穩這個位置,下場就是身死族滅。

  歷代以來,可沒有誰做了皇帝,還想著把權利分出去,都是想著加重皇權。

  西方一個大憲章,打了四百多年,就是既得利益的王室不肯放權。

  王彥作為一個文人出身的大權臣,他有野心和對權利的欲望,但是他內心也很騷柔,有著文人的浪漫和堅持。

  他對黃袍加身,逼迫共治帝退位,這種上不了台面的手段,是看不上的,而且他就算要篡,那也得學王莽,讓天下人求他篡,再說現在篡也不是最佳的時間。

  歷史上,連禪讓都得不到好名聲,比如曹丕篡漢,司馬氏篡魏,這都是前代禪讓,千百年來還一直被世人不齒,得不到好名聲,何況大軍脅迫呢?

  以它姓代替正統,以臣子身份取代君主,這都是讓人反感的事情,特別明朝還是一個近三百年的王朝。

  如果王彥草莽出生,那這些都不是問題,關鍵他是明朝體制內的人。

  以眼下的情況來看,王彥是絕對不會同意黃袍加身,但是如果他拒絕,他就必須解決另一個問題。

  如果不行替代之事,又如何保證他今後的安全,畢竟像他這樣的身份,不解決這個問題,今後怕是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推動他謀反的順系,擔心的也是這點,如果王彥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順系不可能收手,甚至會與他離心。

  簡而言之,他該如何壓制皇權的反撲,而且並不只是他在世時,還要保證即便他死後,他的政策和改革依然得以延續,而不是人亡政熄。

  這個問題,很早以前,王彥就開始思考過。

  此時他雖然大權獨攬,可是從法理上來說,他的權利,來源是皇帝,他是幫助皇帝理政。

  那麼矛盾的關鍵就是,皇帝的命令要大於他的命令。

  畢竟皇帝的命令叫「聖旨」,是叫天下按著他的意思去做,而他的命令是「教旨」或者「教諭」,是告訴天下做什麼,這個級別就差太多了。

  也就是說,從明朝的法理來說,皇帝一句話,是可以否定王彥的。

  王彥現在的處境,其實和曹操很像,他收復了大明的江山,曹操也為漢朝重新統一了北方,而且兩人都以漢相自居,推行改革。

  如果曹丕不篡,那曹操在歷史上的名聲,絕對甩諸葛亮幾條街,至少能算半個聖人。

  當年北方基本是曹操平定的,他可以說權傾朝野,但是漢獻帝還是能搞出「衣帶詔」這些麻煩來,說明皇帝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

  當然王彥權傾朝野,皇帝未必敢下這樣的旨意,但是如果王彥不在了,可能清算的時刻就到了。

  如果王彥不能想出一個辦法,來防止這個清算,那麼順系和其他親信,必然會將他推上皇位。

  這件事,王彥一直還在思考,共治帝朱琳源今年八歲,十五歲親政,王彥還有七年時間,拖一拖說不定能拖到十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