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龍椅上的福臨臉上一紅,可是卻沒有為兩人辯解。

  布木布泰看著兩人,沉默了一陣,才繼續冷冰冰地說道,「你們兩人,留下一個為皇上和哀家斷後,吸引明軍,守衛北京吧!」

  留下來幾乎就是必死的局面,天下已經沒有人能幫滿人來解北京之圍。

  此時蒙古各部損失慘重,恨不得馬上與滿清劃清界限,不可能也沒有實力來北京幫滿人解圍。

  金國戰敗之後,一頭躲進關中,祈求明軍不要打他還來不及,也不可能發兵救援,而滿人自己更加沒有能力解圍,北京已經是一座必破之城。

  聽了布木布泰的話,岳樂和尼堪不禁對視了一眼,然後目光陡然撤開,留下來就是死,兩人心裡都明白。

  兩人沉默半晌,最終尼堪重重嘆了口氣,「太后,我留下來守城!」

  皇上和太后都逃了,城內那麼多滿人眷屬,需要一個主心骨,況且也需要一個人,在北京拖著明軍,讓福臨逃到科爾沁,為科爾沁蒙古爭取轉移的時間,畢竟蒙古人受了重創,明軍騎兵有實力出擊草原。

  布木布泰看了尼堪一眼,神情緩和了許多,輕聲說道,「你去布防吧!」

  明軍從四面而來,很快就會合圍北京,到時福臨想逃也逃不掉,所以常阿岱行動非常迅速,福臨也早早登上車駕,隨著眾人出城。

  皇太極當年劫掠關內時何等威風,多爾袞入關時,滿人多麼的不可一世,可惜福臨不孝,居然倉皇而逃。

  在另一段歷史中,滿人也確實喜歡逃跑,鴉片戰爭時皇上跑承德,八國聯軍是太后跑陝西,這也是一種諷刺。

  只是布木布泰和福臨想逃,剩下的兩万旗丁,願意一起跑的人卻還不到三成,只有六千人。

  滿人最精銳的兩白旗和兩紅旗基本覆滅,在豪格分裂後,從新組建的兩藍旗和兩黃旗,旗丁本就不多,還不斷被多爾袞擇精銳調入兩白旗征戰,已經淪為二流,大量的旗丁都只有十來歲,沒有先輩的狠毒勁兒。

  一些年輕的和年齡大有家室的旗丁,都不願拋棄家人去科爾沁草原,大批旗丁都留了下來。

  福臨在六千多旗人的護送下,逃出都城。

  當離開北京時,他不禁甚感悽然,挑起車簾回望京城方向,心道,「北京啊北京,朕還會回來麼……」

  滿人騎馬入關,可是福臨便基本不怎麼騎馬了,他放下車帘子,座入車中,顛簸前行,待走了三十餘里,車外岳樂卻突然一聲急呼,「快走,有明軍!」

  第1215章 一路追殺

  逃出北京,福臨心中五味成雜,正憂鬱今後將要寄人籬下的生活,擔心科爾沁蒙古會怎麼待他,外面岳樂焦急的呼聲卻引起了福臨的注意,他急忙掀起窗簾,向馬車外望去,漏出一張蒼白的臉。

  遼闊的原野上,入目俱是一片密密麻麻的明騎,高舉著騎槍,飛馳著從西面向他們撞來。

  為了防止清軍北逃,明軍自然不會忘記長城沿線的關口,早在五月間,橫衝馬軍一萬人,就從河南至山西,然後北上大同鎮,繞到了北京的西北面。

  姜有光拿下居庸關後,秦尚行和譚泰立刻率領一萬橫衝馬軍,加上三千多大同精騎,向東去攔截清軍從北古口等地出關的道路。

  除了他們之外,在永平登陸的水軍,攻擊山海關的同時,也向西進軍,去拿龍井關、喜峰口等處,封堵清軍出關的通道。

  如果這兩支人馬完成目標,那清軍就只能困守北京,但是明軍攻占北京北面的關口需要時間,不能神兵天降,給了滿清一線生機。

  如果福臨稍微耽擱,就喪失了這個機會,但是布木布泰及時決定,福臨才有機會再口袋紮緊的一刻,從北京逃出來。

  這時他們遇見的明軍,正是從西北居庸關方向來的明軍。

  在清軍發現明軍的同時,秦尚行也發現了清軍,他頓時大怒,因為明軍稍微晚了一點,清軍正疾馳從他們眼前通過,但是明軍騎兵怎麼會放過他們?

  「追!」秦尚行舉槍怒吼,身旁的騎兵從腰間取下號角,尖銳而嘹亮的號角聲在平原上迴蕩。

  明軍騎兵聽見追擊的號角聲,紛紛猛夾馬腹,兵器拍擊馬臀,呼嘯著沖向清軍。

  清軍根本不敢停留,岳樂一聲急吼,六千多騎兵簇擁著一輛六駕馬車和宮中車架,疾速往北奔逃。

  駕車的侍衛奮力抽打馬匹,車架猛然加速,猝不及防的福臨,身子倒在馬車裡,滿族的皇冠都掉了下來。

  清軍急速奔逃,快速從明軍眼前穿過,明軍沒能攔腰撞入清軍,他們上了官道,立刻轉向北面,咬住清軍的尾巴急追。

  後面的明軍里,一個營的三千多騎,在奔馳中忽然將輔馬拉著與戰馬平行,便見這支騎兵,直接在疾馳中,跳上另一匹戰馬,然後騎乘著奮力急追。

  這一手,前面奔逃的清軍,大多都完成不了,而這支明軍之所能夠完成,因為他們大多都是歸順過來的蒙古人和滿人,由滿將譚泰統領。

  很快,三千騎兵就同主力拉開了距離,同時也逐漸接近了前面奔逃的清軍。

  譚泰捫心自問,雖然多爾袞殺了他的家眷,但是他也並非與大清有仇,只是他想要在大明立身,就得比漢人還要用命一些,必須用愛新覺羅一族的血,來成就他在明朝功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