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因為這一點,姜有光才那麼焦慮,他擔心這些義軍一走,他便也只能退回大同,到時候,錢糧不足,無法號召義軍,他將很難對抗滿清的反撲。

  姜家真正能掌控的嫡系兵馬,撐死也就五萬多人,要想與滿清相抗,還是得讓諸路義軍捧場。

  如此,打下宣化對於北路軍來說,意義就非常重大,不僅可以得到錢糧,而且帶著義軍打這麼一場勝仗,也能獲得足夠的威望,成為名副其實的反清盟主。

  姜襄原本的計劃是三路齊出,趁著滿清沒反應過來,將河北也攪亂,迅速擴大反清的影響,可現在看來,清軍已經穩住了陣腳。

  從實力對比上來說,姜襄反清的主力畢竟只有大同一鎮,剩下全靠義軍捧場,軍隊在戰力對比上,肯定與滿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現在攪亂河北似乎沒有實現,清軍的援軍已經趕來,那山西反清勢力,必然變攻為守,等候南面明朝的接應。

  其它兩路不好說,至少晉北因為蒙古人南下,姜有光肯定要轉入防守,整頓義軍人馬。

  宣大之地,正好被兩條長城包裹起來,姜有光想要防守,最好就是拿下宣化,然後以長城為防線,將宣大地區保護起來。

  看見眾多將校已經到齊,姜有光便直接說道:「蒙古人南下的消息,相信大家已經收到了。如果現在我們調頭去抵禦蒙古人,宣化城的清軍必然襲擊我們的後背,大家就會有腹背受敵的危險。」

  帳中的義軍頭目,交頭議論,姜有光說的是實情,如果有宣化的清軍從後搗亂,充當蒙古人的內應,那長城肯定擋不住蒙古人。

  姜有光在眾人的目光下,負手走了幾步,定下身子掃視眾人道:「所以,我們必須要先拔掉宣化城!傳本將的命令,第一個攻破城門,或者登上城牆的,賞銀千兩,大軍入城,府庫的錢糧,晉商的店鋪、倉儲,本將與諸部義軍七三分!大夥準備,明日一早,恢復攻城!」

  大軍已經準備了半個月,況且姜有光說的很有道理,又懸了重賞,諸部都準備明日一定先拿下宣化城。

  夜幕降臨,城外一大兩小,三座軍營內,燈火通明,營寨內人頭攢動,人聲鼎沸,大批的工匠和士卒,正忙碌的安裝攻城的器械。

  城上的清軍也發現了城外叛軍的動靜,看這架勢,便知道明天必然有一場大戰,城上的清軍也點燃了火把,連夜準備雷石滾木,等防守器械。

  城頭上的清兵一陣忙碌,范家的掌柜為了鼓舞士氣,直接抬著銀子上城,大聲地喊道:「動作都麻利些,范大人說了,凡是幫著大清守城的,賞銀十兩……」

  這一夜,城上城下,註定都不能安心入眠。

  城外的三座大營中,城北的一座,由五千義軍組成,他們主要的成分,就是長城沿線各個邊堡的百姓組成。

  明代長城軍事防禦體系由城垣、關隘、城堡等共同組成。長城綿亘萬里,分地守御。大明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等鎮,除了這些重鎮之外,還有上千個墩堡。

  這些墩堡中都有駐軍,幾十到百餘不等,平時耕地,等蒙古人入侵時,便退入堡中,進行防守。

  他們大多都屬於衛所,一般情況下自給自足,不向朝廷交稅,朝廷也很少給他們物資,只要求他們能起到一點抵禦蒙古人的作用。

  清朝入關後,這些明朝的衛所自然廢除,一部分軍隊,被收編成為綠營,剩下的就像普通百姓一樣耕種交稅,成為滿清盤剝的對象。

  這五千人馬,都是原來的衛所之民,基本上都接受過一定程度的訓練,其中不少三四十歲的漢子,甚至就是曾經的衛所兵。

  因而他們戰力雖然比不上大同精兵,卻有比一般的義軍要強些,是明天攻城的主要部隊之一。

  城外,三萬人馬,姜有光的三千精騎和七千步軍,自然不會一開始就加入戰鬥,所以明天攻城的主力,是兩萬義軍。

  大軍圍困宣化一月,之前也進攻過幾次,現在準備了半個月的時間,各部對於自身的任務都比較清楚。

  姜有光將攻城的任務,交給各營,各營的首領又召集頭目,明確任務,層層傳達,細化分工,本就是想來宣化搶上一通的各部義軍,立時摩拳擦掌,等待天亮的降臨。

  在北營的一頂軍帳內,一名四十多歲,臉上有疤的中年男子,招呼手下二十多號漢子聚集到身邊。

  中年男子叫王斗,原是宣府鎮保安州舜鄉堡的一個總旗,滿清入關後,便做了個老實巴交的農民。

  這次清軍為了南征,搜刮甚狠,引起了瞬鄉堡內的百姓不滿。

  姜襄反清後,姜有光殺入宣府,他的老上司,原來保安州的守備陳杜,殺了清廷的官員,號召大家一起反清,他便帶著堡內的二十多號青壯一起跟了過來。

  他年齡大,又曾經是明朝的總旗,自然成了這群漢子的首領。

  「上面說了,誰第一個攻上城頭,賞銀一千,有這筆銀子,咱們舜鄉堡今年就好過了。」王斗拿著他的刀,用手摸了摸刀口,「等得了賞錢,就在宣化買幾車面子,在扯上幾匹布送回堡里,剩下的再想法子給你們換上新甲,裝上火銃,在把堡里的漢子都裝備起來,咱們舜鄉堡就有能力自保,也能在義軍中混出個名堂來!」

  二十多名漢子,聽他這麼一說,都暢想起來,一千兩銀子,他們這些人一生也不曾見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