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耿燉聽了駭然,「這都一個月了,半個人影都沒看到!莫不是攝政王已經放棄我們,只是想讓我們拖著叛軍?」

  「耿大人不要自亂陣腳!」郝效忠本來就對眼下局勢十分憂心,聽他這麼一說,心中更是煩躁。

  多爾滾不了解耿燉從大同逃出的經過,郝效忠卻了解了一些,這廝坑死了寧完我,害得山西局勢糜爛,到了宣化除了報信之外,啥作用也沒起到。這就樣還被攝政王升為宣大巡撫,真是蒼天無眼。

  郝效忠看了耿燉和范永斗一眼,嘆了口氣道:「攝政王的回信很清楚,朝廷已經調蒙古藩兵南下,敬謹郡王也將從朝鮮趕來,只是消息傳達,調動人馬需要時間。宣化與京師近在咫尺,朝廷怎麼可能放棄宣化?」

  郝效忠一陣煩躁,本來他自己就信心不足,范永斗安慰幾句,讓他壯了點膽氣,現在被耿燉一攪和,氣氛全沒了,反到要他過來鼓舞人心。

  「軍門說的是!朝廷絕對不會放棄我們!」范永斗立刻揮拳說道。

  耿燉抿了抿嘴,心裡不知道想啥,沒在言語。

  姜有光的大營,在宣化西面五里外的一片曠野里,是一座寨牆式的軍營,主要是為了防禦騎兵的突襲。

  大同鎮因為靠近蒙古的關係有不少騎兵,可是數目方面,與清軍還是差了許多。

  在北方,清軍的騎兵來去如風,指不定什麼時候就突然殺至,所以為了防備騎兵的衝擊,姜有光所鑄大營的塞牆,都是修得跟城牆一樣。

  姜有光大約有將近三萬人,西面的大營駐軍兩萬,北面和南面還有兩座小營,各駐兵五千,採用圍三缺一的策略。

  自從姜家在大同反正之後,宣大許多軍堡,都趕來響應,他本來兩萬人馬,現在已經到了三萬之眾。

  清軍這些年對地方搜刮極狠,宣大的這些堡壘也不例外,這些明朝的軍戶本來就不富裕,現在更是一個個窮得叮噹響,他們響應姜家,多是想來宣化搶一通,好過個富足的新年。

  姜有光知道他們的目的,這些人不是正規大軍,他控制的力度也有限,全都靠宣化城中晉商的財富吸引,才不斷聚集到這裡。

  這些人打順風仗還行,一段遭受挫折,肯定便立刻四散。

  他從大同出發時,一路可謂勢如破竹,極短的時間內就席捲了一府兩州,不過就是沒能攻下眼前的宣化城。

  如果長期困頓城下,大軍士氣必然受挫,特別是趕來助戰的義軍,要是再耗些日子,他們糧食耗盡,拔營而去都有可能。

  除此之外,清軍援兵何時會到,也如一柄利劍,懸在姜有光的頭上,使得他不得不想法子儘快破城。

  其實對於宣化的守軍,姜有光並不認為他們有多精銳,城中不過四千綠營,還有八大皇商的兩千餘夥計,再加萬餘民夫協助守城,並不足為慮。

  他幾次進攻沒有拿下宣化的原因,還是因為宣化是與大同一樣的雄城,是明朝九邊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城池高大堅固,城牆高達四丈,護城壕寬三丈,光用登乘梯很難攻打,必須要用更多的器械。

  半個月前,姜有光已經停止了攻城,開始一邊打造攻城器械,一邊填壕。

  如今器械已經打造了一些,護城壕也填平了一段,已經到了再次攻城的時機。

  姜有光對此本來十分期待,可是北面傳來的軍報,卻破壞了他的好心情。

  為了南征明朝,多爾袞調動了全部的蒙古八旗南下,要說蒙古諸部已經沒有多少人馬。可是蒙古人從小騎射,每個男子都是天生的戰士,多爾袞一身令下,蒙古諸部還是湊了一支兩萬人的人馬南下。

  大帳內,姜有光正負手來回踱步,目光不時瞥向中間的沙盤,在北面的長城沿線,出現了許多小旗,已經威脅到他的安全。

  蒙古兵這個時候出現在長城一線,讓姜有光很不安,也很惱火,不安是因為他擔心蒙古人衝破長城,讓他難以抵擋,惱火則是他方做好攻取宣化的準備,現在卻要前功盡棄!

  一時間,姜有光難以抉擇,他正焦躁的走動著,帳外忽然傳來一名士卒的稟報,「啟稟將軍,有緊急情報!」

  第1157章 連夜準備

  「進來!」

  蒙古兵出現在長城一線,可姜有光的主要人馬卻集中於宣化附近,隨時可能被包抄後路,這讓他的內心十分敏感,聽到有情報稟報,他心中就是一跳,擔心是不好的消息。

  一名親兵挑帳進來,單膝跪下道:「將軍,城中有人射出一封密信,被巡哨的弟兄拾到送了過來,還請將軍過目!」

  說著親兵便拿出半截箭頭上卷著的一封信件,呈給姜有光,後者忙接過來,將信取下,半截箭頭丟在一邊。

  他展開信,情不自禁的邊走邊看,臉上的神情,由疑惑變成興奮之色。

  「好!」姜有光看完信,立時大喜,他一手將信紙攥成一團,振臂而呼,「快,擂鼓聚將,召集各部義首,到本將帳中商議攻城大計!」

  親兵聞令,忙抱拳領命,不多時,三通鼓響,受到姜有光節制的一眾將領和義軍頭目,便齊聚中軍大帳內。

  前來助戰的義軍中,不少人都是來自長城沿線的堡壘,蒙古人出現在長城外面,除了姜有光收到消息之外,這些義軍也收到了風聲。

  他們擔心蒙古人襲擊自家的堡壘,所以已經有些軍心浮動,不少人甚至想拔營回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