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幾十萬人馬在南面大戰,寧完我深感責任重大,他見大同的糧餉還沒爭齊,姜襄的人馬還沒有南下,便匆匆跑來大同催糧,並準備說服姜襄,派遣人馬南下助戰。

  堂內眾人聽了寧完我的話,臉色都沉了下來,坐在左首的大同知府耿燉見氣氛沉默,轉動著小眼睛左右看了看,然後站起身來,說道:「撫台吩咐的是,其它州府都已經完成了朝廷交代的任務,我們大同府也不能落在後面,必須要向朝廷盡忠。」

  他是清廷安插到大同的人,平時不怎麼敢說話,現在寧完我到了大同,他膽子便肥了一些,自然要給巡撫大人暖暖場子,附和幾句。

  下面幾名清廷派到大同的官員,立時也發出聲音,表示要完成朝廷交代的任務。

  姜襄聽著他們一唱一和,臉已經寒了下來,多爾袞不僅要在大同征糧,還要抽調他的人馬,怕是人馬一旦離開了大同,就別想回來,他也就任由清廷處置了。

  「耿知府是大同的父母官,忠心朝廷也不能瞎來,朝廷的賦稅本來就重,現在又要加征一年,大同的百姓怎麼過年,激起民變了,怎麼向朝廷交代?忠心朝廷也得想想大同的百姓,不能不顧百姓的死活!」姜襄坐著眼睛微閉,悠悠說道。

  寧完我知道姜襄是晉北的土皇帝,不過現在大清剛在徐州擊敗了南明,又征服了漠西,氣勢正盛,正是利用朝廷得勝後的銳氣,來解決姜襄的最好時機。

  寧完我聽了姜襄的話,臉立刻一沉,不快地說道:「姜總兵是什麼意思,是在威脅本撫嗎?晉南、晉中的州府能夠完成朝廷的命令,大同府不能完成嗎?」

  寧完我畢竟是山西巡撫,官大一級,又是清廷委派過來的京官,姜襄這時還不敢與他對著來,因為清廷現在確實變強了。

  寧完我見姜襄低沉著臉不回話,冷哼一聲,「姜總兵是武將,徵收糧餉的事情,就不要插手了,由耿知府去辦。」

  「下官領命!保證將糧食全征上來。」耿燉立刻出來領命,他原本有些懼怕姜襄,可是現在有巡撫大人撐腰,他膽子也大了起來,而且他覺得寧衛我來大同,就是一個信號,朝廷可能要動手打壓姜襄,收繳他的權力。

  他雖然是清廷任命的知府,可是到了大同,基本就是個傀儡,姜襄把軍政事務一把抓,什麼事都不與他商量,現在朝廷終於要治姜襄,他心中立時高興起來,領了命,不禁還得意的看了姜襄一眼,然後才退回坐下。

  寧衛我自覺清廷實力恢復,西面的金國已經頹了,南面的南明正陷入三王內亂,正是大清朝奮發的絕好時機,他自覺能夠憑藉中央的威嚴鎮住姜襄,所以沒給姜襄什麼面子。

  寧完我一句話,等於就奪了姜襄的行政之權,清廷明顯是要動他了。

  姜襄的臉上都能滴出水來,可是他卻又不好發作,南明陷入了內亂,楚王殿下是勝是敗,他完全不知道,要是勝了還好說,可以聯繫楚王支持他,要是敗了,他又得重新同明朝搭上線,也不知道明朝能不能給他支援。

  看著姜襄不吭聲,寧完我以為對方畏懼他的官威,於是看著他,繼續說道:「徵集糧餉的事情交給了耿知府,姜總兵調派兵馬南下的事情也要抓緊些,本撫給你五天時間,你先調兩萬人去南陽助戰。在兵馬南下之前,本撫就在大同住下,督促你們將朝廷的任務做完!」

  說完,寧完我便拂袖起身,離開了大堂。

  堂內耿燉等人,亦是滿臉笑容的離開,只有姜襄與眾多部將面色陰寒的繼續坐著。

  堂內沉默半晌,姜有光起身打破沉默,「三哥,怎麼辦啊?真調兵南下嗎?」

  姜襄卻忽然大怒,猛地一揮手,將手邊的茶杯掃在地上,茶杯觸地即碎,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寧匹夫,欺我太甚!」

  第1138章 姜襄反正(二)

  姜襄忽然發怒,讓堂上頓時一片寂靜,寧完我這樣直接剝奪他的權力,又賴在大同不走,監視他出兵,讓姜襄心中十分惱火。

  他當然知道,寧完我這樣,肯定是得到了多爾袞的授意,而他如果拒命,就等於違抗清廷的命名,反心暴露無遺,朵兒滾必然會對他出手。

  其實在去年底,清軍擊敗漠西蒙古,又在徐州大敗明軍之後,多爾袞便有意對他動手,要不是因為明朝內亂,清軍主力調入徐州和洛陽,多爾袞早就以大軍相逼,讓他到北京去做官了。

  該來的始終要來,姜襄克制住了心中的怒火,緩緩道:「那匹夫,真以為我不敢動他嗎?」

  眾將聽他言下之意,是要弄死寧完我,不少將領臉上立時漏出了驚懼之色,部將楊振威臉上有些恍惚,擔心道:「軍門,現在對寧撫台出手,有些冒險吧!」

  堂內不少部將也面帶憂鬱,畢竟現在清廷氣勢正盛,明朝又發生了內亂,這個時候弄死寧完我,等於就是造反。

  如果明朝陷入長期的內鬥,不能支援他們,那他們起兵就等於找死。

  姜襄明白楊振威的意思,他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所以方才沒有頂撞寧完我。

  歷史上,姜襄之所以反正起事,一方面是因為他對清廷的刻薄寡恩不滿,二是清廷想要拿下他,瓦解姜家對於大同的掌控,三是因為南方掀起了一波抗清高潮,金聲桓和李成棟先後反正,忠貞營反攻湖廣,讓他覺得大事可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