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士琇和橫衝馬軍的主力到了!

  眾多叛軍將領,看到這一幕,心頭都是狂震,都沒想到,朝廷會有這麼多騎兵,他們仿佛以為是遇見了清軍八旗一樣。

  金聲桓見此,立刻絕了在沖一陣的心思,布陣前裂開一個口子,他立刻便領著剩下的騎兵,蔽入步陣之中。

  趙慎寬見主力已到,也未再次衝來襲擾,而是向主力迎接上去。

  王士琇與眾將領著騎兵向前,慢慢降下了速度,不用探馬稟報,他也看見了遠處一片人影。

  「都督!叛軍在前列陣!」迎接上來的趙慎寬向王士琇抱拳稟報。

  王士琇極目望去,不到三里地外,黑壓壓一片人潮。

  雖然看不真切,但僅憑目測,叛軍人數不少,估計有六萬人以上。

  他隨即一舉右手,朗聲說道:「停!」

  軍令傳達下去,身後的騎兵部隊立時全部停了下來,可王士琇卻一夾馬腹,領著百餘騎向前衝出,到了叛軍陣前一里處,猛然停下。

  一名百戶則繼續向前奔馳,直到了叛軍陣前,才勒馬喊道:「我家都督,請魯王殿下說話!」

  說完,騎士立刻拔馬奔回,不多時,叛軍步陣裂開一條通道,一身金甲的魯王,領著百餘騎兵奔馳而出,在距離王士琇五十步時停下。

  王士琇看了金甲的魯王一眼,當即抱拳,誠懇道:「殿下,此時收手,罪責尚可減免!殿下乃當世豪傑,大明親王,士琇勸殿下回頭是岸!」

  魯王盯著王士琇,馬鞭一指,卻怒聲回道:「自古賊漢勢不兩立,孤王勸王都督忠於帝室,不要助紂為虐!」

  第1125章 鎮江大戰(下)

  聽魯王的話,他是徹底將王彥視為名為漢相實為漢賊的曹孟德了,總之如果仍由王彥繼續掌權,王家人遲早要篡奪他朱家的江山。

  王士琇聽魯王這麼說,對方完全將自己當做了大明的劉玄德,而他的血統比賣草鞋的劉皇叔純得多,對於朱家的江山,也看重得多,說「漢賊不兩立」無疑也更有分量。

  王士琇是王彥的心腹,可是他是文人出生,雖然支持王彥,可是並不想內耗,不想大明的元氣損失在內部的政治鬥爭之中。

  數萬浙兵,還有武衛軍,這都是大明的軍隊,其中金聲桓、王翊、阮駿都是能戰之人,用來對付滿清和金國,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現在一內耗,以楚王現在的心性,其中大部分人都會被殺,王士琇並不想看到,所以他才出來,勸說魯王,可是沒想到魯王開口就是「漢賊不兩立」,一副勢不兩立的架勢,讓王士琇沒法子再談。

  所謂「漢賊不兩立」表達的是對正統的爭奪,絕不妥協的態度,在魯王看來,他代表的才是漢,是傳統的忠君勢力,是帝室,而王彥則是竊漢之賊,如果魯王服軟,那就代表他接受了王彥的合法地位,認可他是漢相,那大明朝就真的完全掌握在王彥手中了。

  劉玄德不可能承認曹孟德,魯王眼下也不可能承認王彥。

  「殿下對楚王殿下有什麼不滿,可以在朝廷上解決,彈劾楚王!士琇雖是武官,但也知道,如今朝廷不禁言論,並非容不下不同的政見!殿下這樣起兵,反叛朝廷,豈不是讓親者痛仇者快!」魯王的話,已經沒有了商量的餘地,可王士琇還是勸說了一句,「如今局勢已經明朗,殿下為了數萬將士,江南百萬計的百姓,認輸吧!」

  「在朝廷上解決?」魯王拉住馬韁,戰馬躁動不停,他身體起伏著冷哼一聲:「朝廷早被奸黨把持,怎麼在朝廷上解決!」

  歷史的發展總是有個大致的方向和大勢在,如果能在朝廷解決,魯王也不會冒險起兵,他正是冥冥中似乎感覺到這個大勢並不在他一邊,變革的車輪滾滾,他無法在朝堂上阻止,所以才走上武力解決的路線。

  王士琇皺了下眉頭,「殿下,不服楚王便起兵叛亂,若他人不服殿下,是否也可起兵呢?士琇言盡於此!我給殿下半炷香的時間,若殿下還不願意收手,我就只能將殿下鎖拿,交給朝廷發落了!」

  王士琇不希望看見內耗,他已經近了一個正直大臣的責任,無愧於心。

  此事的是非他看的很清楚,雖然這次楚王故意引誘,但是起兵就是不對,這跟說不過就動手,沒啥區別,作為楚派內部的建制派,他非常厭惡任何人破壞規則。

  王彥信任他,讓他領兵追擊,也是因為這一點,他知道王士琇和高一功、劉順這些人不同,他是有政治理想,心懷天下和民族的。

  能說的,王士琇已經說完,語畢他便一拔馬韁,領著騎兵疾馳回陣。

  魯王看著他的背影,冷哼一聲,也打馬回陣。

  六萬叛軍在曠野上,列下了簡單的陣型,挖掘壕溝,設置拒馬,這些手段已經來不及做,可是一輛輛大車,卻被推到了步陣之前。

  魯王騎馬奔回陣中,蕭起會等人立時迎接上來,魯王冷著臉,一揮馬鞭,「布陣,準備迎戰!堅持到天黑,我們便趁著夜色東撤!」

  夜晚大家都行動不變,騎兵也是如此,撤退起來比現在要容易得多。

  中軍陣中,一桿龍旗大纛被突然豎起,那是魯王的王旗,也是戰旗。

  王士琇奔回本陣,見叛軍陣中,令旗揮舞,號角綿延,身批重甲的長槍手居前,銃手在後,騎兵蔽於兩翼,顯然準備頑抗,內心一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