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遼闊的漠西草原,天空雄鷹翱翔,地上數十股龐大的騎兵,奔馳著向這南方匯集,蒲類海四周的白色蒙古帳篷,成倍的增長。

  漠西蒙古聯盟的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看著越來越多的兵馬匯集,心中十分高興,意氣風發。

  他大會諸部與蒲類海,用石塊堆成祭壇,雄心萬丈的祭祀長生天,又請大法師再次占卜,最後發出號令,二十萬蒙古勇士,從蒲類海出發,鋪天蓋地的南下。

  長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是中原抵禦遊牧的重要屏障,擋住了北方民族持續向南滲透。

  看看歐洲的羅馬,就是亡於小股蠻族的不停襲擊,被蠻族不停衝擊,從而走向滅亡,土地永遠被蠻族占領。

  長城雖然不能每次都擋住遊牧民族大規模的進攻,但是卻將小股遊牧擋在長城之外,防止了遊牧持續侵擾邊境和對漢地滲透蠶食。

  在漠西蒙古在准格爾匯集之時,整個關中,也有數條人流組成的線條,向著北面的長城匯集。

  萬里長城,處處燈火通明,金國至少徵發民夫四十萬,抓緊搶修長城。

  在瓜州城外,徵調的民夫點著火炬,挖掘壕溝,設置拒馬,直忙道三更天才回去休息。

  孫可望披著一件斗篷,領著幾名侍衛,在眾人睡去之後,還在繼續視察。他先看了看城外交錯的壕溝,鋪上一層薄土的陷坑,以及交錯的鹿角拒馬,然後才回到城中。

  走到街道上,他發現城西的鐵器作坊內,依然燈火通明,便又走進去看看,然而他剛走進大院,便正好看虞胤也在。

  「虞藩台還沒歇息?」孫可望見此,忙笑著迎了上去。

  「大敵臨近,怎麼睡得著啊!」虞胤滿臉疲憊地說道。

  孫可望派人前往草原探查,在巴兒思闊山北麓的蒲類海附近,發現了正在集結的蒙古大軍,准格爾部即將南下的消息,已經確信無疑。

  面對即將殺來的二十萬大軍,虞胤怎麼可能睡得著。

  兩人一陣無話,沉默著一起看了看鐵器坊正生產的物品。為了備戰,虞胤將河西的工匠,一共八百人全部集中在這裡,打造火炮,投石機,還有各種兵器。

  孫可望以前殺士紳殺得厲害,但事實上治國,確實需要士紳,普通人根本沒有那麼強的組織能力,許多事都辦不好,只能由孫可望一肩挑,而他個人畢竟精力有限,使得大西國各個方面都比較落後。

  這次孫可望與虞胤配合,他不得不承認,這些文人脾氣雖然怪,有各種問題,但是辦起事來,還真的很難挑出毛病。

  兩人,正看著工匠們連夜趕製器械,忽然張勝氣喘吁吁的跑進鐵器坊,手中舉著一匹絹布,跑到孫可望身邊,急忙說道:「大王,內閣有令,讓我們撤回嘉峪關。」

  第1058章 堅守河西

  孫可望愣住了,「撤回嘉峪關?」

  旁邊的虞胤聽後也臉色一變,目光中充滿了憂慮,「自唐代安史之亂以來,中原便失去了對西域的控制。明朝雖控制過哈密,但是時間也非常短暫。眼下西域和河西走廊,與我中原文化不同,信仰各異,中原已經很難重新掌控河西走廊和西域。我朝立志恢復西域商路,重新控制西域,可以說十分艱難。如今好不容易才控制河西,經營剛有起色,卻要退回嘉峪關,之前的努力豈不全都作廢!」

  孫可望臉沉了下來,「何止是之前的努力作廢,我們一退,這裡必然重新被蒙古人和葉爾羌占據。放棄容易,拿回來難,今後就算我們再次打回來,周圍的部落,也會對我大金失去信心,認為我們遇見威脅時又會拋棄河西退回關中。」

  「內閣怎麼能下這樣的命令!」虞胤有些憤怒。

  「估計是朝廷兵力不足,無法支援我們,又擔心我們無力抵擋,所以才下這道命令!」孫可望慢慢鎮定下來,然後對張勝道:「把內閣的命令,給本王看看!」

  張勝忙將那絹布遞過來,孫可望接過展開,一名侍衛立刻拿來火把為他照亮。

  孫可望看了看,臉上卻漏出一絲喜色,忙將絹布一合,「虞藩台,內閣的意見是讓我們撤回嘉峪關,但並未下死命,而是讓我與虞藩台,還有劉總兵商議決定!」

  虞胤聽了,微微一愣,內閣沒有下死命,就是讓他們自己考慮了,他稍微沉默了一會兒後,便搖頭到:「我不同意撤離!一味退縮,只會讓大金越戰越弱。」

  「眼下大金已經成為各方眼中的一塊肥肉,如果這次放棄河西,讓別人看見大金的軟弱,今後必然會引得更多勢力來攻,到時候大金只會越打越弱,最後被困死在關中。」孫可望點點頭,不過隨即話鋒一轉,「本王也不贊成撤離,不過虞藩台是文臣,留在這裡不太安全,最好還是撤往關中。」

  當年天下三分,蜀國疲弱,但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姜維,都堅持要北伐,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坐守蜀中遲早要被北方所滅,只有進攻擴張,他們才有由弱變強的機會。

  孫可望在雲南立國之後,他作為最弱的一方,卻虎口奪食,就是因為坐困雲南,等天下一定,他必然敗亡,只有趁著天下未定,趕緊攪動風雲,擴張勢力,他才有機會一爭天下。

  在孫可望看來,眼下的金國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一旦金國展現出虛弱的一面,恐怕各種問題會立刻接踵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