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時日本還勉強可以和明國戰船過過招,可是現在日本戰船絕對不可能抵擋明國的戰船。

  幕府大佬酒井忠勝見了明軍在海上試炮,就明白了日本落後明國太遠,日本的大筒打不到一里,明軍的火炮有效射程四里,最遠打十里,日本原來作戰是面對面的作戰,現在沒看見明軍,炮就打過來了,況且明艦馳騁於大海,南北通暢,而日本調兵山路阻隔,況且就算將讓六万旗本武士匯集江戶城,也根本無法擊敗明國的戰船。

  酒井忠勝與保科正之只好將吳世昭請出來,放他回明艦,表示願意和明朝談判。

  在明朝使團與幕府談判之時,在大明和滿清以及金國,卻各發生了一件大事。明朝一邊,福建的鄭成功在未稟報朝廷的情況下,先斬後奏,誣陷西班牙人攻擊了鄭家的商船,同西班牙人開戰,浙江水師主動南下助戰,將西班牙人堵在了馬尼拉灣。

  金國在喪失四川後實力大損,准格爾部趁著秋高馬肥,南下劫掠金國,豪格迫不得已聯絡多爾袞,兩國達成了聯盟,決定共同掃滅准格爾部,漠西一時風起雲湧。

  第1051章 河西走廊

  明朝與德川幕府的談判並不容易,德川幕府作為一個統治近兩千萬人口的政權,其實力不說與明朝和滿清相比,但可以說比金國都要強上一些。

  德川幕府雖然驚恐於大明的海上實力,可是明軍卻也不能上岸,德川幕府僅在江戶地區的旗本武士就有六七萬人,再加上親藩、譜代大名、外樣大名的兵馬,日本至少能動員四十多萬大軍,所以明朝不可能與德川幕府開戰。

  不過德川幕府雖然在島上無敵,可是卻拿海上的明軍沒有辦法,明軍可以在海上轟擊江戶,而德川幕府卻攻擊不到明軍,明軍可以用江戶城和日本沿海做要挾,德川幕府只能服軟談判。

  雙方開始進行談判,明朝首先要求德川幕府承認,明朝與薩摩藩的《明薩條約》,然後要求德川幕府增設鹿兒島、長門、土佐、尾張為通商口岸,加上原來的長崎正好五口通商,然後同樣要求准許明朝商人進入日本貿易,允許明朝商人在日本開礦,並要求對關稅問題進行協商,還提出明朝商人犯法,幕府需要交給明朝處理。

  薩摩藩戰敗了才簽定《明薩條約》,喪失稅率和司法的自主權,德川幕府作為一個主權完整的政權,連《明薩條約》都不願意承認,自然不會接受明朝的條件。

  錢秉鐙、吳世昭這樣提,其實是虛張聲勢,先抬高價碼,然後做出退讓,換取德川幕府先承認《明薩條約》的合法性,再與德川幕府商議通商事宜。

  薩摩已經簽了《明薩條約》,幕府雖然極為不滿,但是也只能承認,可是《明薩條約》的合法性雖然確定,但是與幕府的通商談判卻陷入了僵局。

  時間一晃就過去十多日,明軍船隊物資消耗殆盡,滿大壯只能將錢秉鐙和吳世昭留在江戶繼續談判,而他則率領船隊先行返回明朝。

  明軍船隊雖然走了,可是德川幕府卻並沒因此鬆口氣,反而十分緊張,因為滿大壯臨走時對錢秉鐙和幕府官員說,明年他將率領更龐大的艦隊,來江戶接使團回國。

  在明朝謀劃開拓市場,充實國庫之時,作為明朝的對手,金國和滿清也沒有休息,而是做著各自的轉變和準備。

  滿清一方,多爾袞正忙於仿造明軍的自生火銃,以及鑄造火炮,可是效果並不理想,工部雖然製造出了樣品,可是卻無法大規模的製造,滿清缺少足夠的工匠。

  他從粘杆處收到情報,知道明朝工部有大量的西夷為之效力,於是找來了耶穌會滯留北京的傳教士湯若望,委託他幫助大清國招募能夠鑄炮造銃的西夷工匠。

  金國在失去四川之後,豪格終於明白了自己的斤兩,明白自己鬥不過多爾袞,也打不過明朝,整個金國的國策,再次轉為西擴。

  失去四川對於金國打擊巨大,幸運的是之前幾年四川不斷給關中輸血,使得原本殘破的關中,勉強能夠自足,逐漸恢復了生機,否則金國必然要發生糧荒。

  豪格回到西安後,金國的國策再次轉為經營西域,可是金國還未準備好進攻葉爾羌漢國,漠西蒙古卻開始異動了。

  金國之前攻滅了盤踞於青海的衛拉特蒙古一部,已經同漠西蒙古諸部結下了大仇,准格爾部蒙古早就想找金國的麻煩,只不過後來滿清偷襲了漠西蒙古,將准格爾的注意力吸引過去,兩方才沒有打起來。

  滿清在南線與大明隔著淮河對持之後,多爾袞將注意轉移到了西北方向,準備進一部控制漠北蒙古,攻滅漠西蒙古。

  去歲准格爾部入寇滿清,並沒有討到便宜,反而損失頗大。

  今歲准格爾部探聽到了金國在四川大敗的消息,覺得有機可成,所以很有可能改變入寇的方向。

  豪格在四川戰敗之後,返回西安,金國的政局發生了劇烈的動盪,以韓朝宣、孔聞褾、孟喬芳為首的漢族大員,乘勢發亂,迫使豪格撤掉了濟爾哈朗等人的職權,漢族大員逐步掌握了金國朝廷。

  金國原來的滿漢制衡被打破,豪格不得不採取以漢制漢的策略來分化漢族大臣,使得他們相互爭鬥,從而保障自身皇位的穩定。

  吳三桂成為豪格倚重的一支力量,除了吳三桂之外,投降金國的孫可望也得到了豪格的重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