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科剛說完,便有人出來跟他唱對台戲,這人是成都知府,他最清楚成都的情況,一看到李定國領著六千兵馬進抵城下,就嚇得全無戰意了。

  人貴在自知之明,眼下的情況,最好就是直接投降,不然明軍主力一來,立刻就會灰飛煙滅。

  金國這些文官,換了身衣物就可以在明朝做官,但陳科卻不行。

  聽了成都知府的話,他猛然回過身來,一步上前將那知府提起,惱怒道:「你什麼意思,想要投降嗎?信不信本將殺了你!」

  知州是個五十多歲的文人,被陳科提的雙腳離地,見他面目猙獰,瞬間臉色一白,驚惶否認。

  陳科見此冷哼一聲,一把將他丟開,然後用凌厲的目光掃過一眾將領,恨聲道:「合州的事情,你們一清二楚,就算負荊請罪,明朝也絕對不會放過我們。唯今之計,只有堅守不出,尋機突圍。」

  合州之戰後,陳科因為獻城有功,被豪格封為合州總兵官,原來的部署,加上之前逃出城的明軍降軍都由他來統領。

  豪格戰敗之後,金軍向成都龜速,他也放棄了合州退入成都,很快便又被吳三桂上表,轉封為成都總兵,加四川防禦使,並把萬餘雜兵交給他指揮。

  陳科升官以後,自然提攜屬下,所以成都的將領多半都是合州的明軍降將。

  一眾將領聞語紛紛低頭,他們有的是出城投降,有的是跟隨陳科叛亂,總之理虧,擔心明朝不會原諒他們,加上陳科說要突圍,所以沒人反駁陳科的話語。

  陳科也清楚,吳三桂正在漢中對戰郝搖旗,沒能力救他,而他這點人,想守成都也不可能,所以決定儘快突圍。

  其實他也清楚,吳三桂幫他爭官,給他兵馬是為了讓他在成都拖延一段時間,免得漢中被四川和湖廣兩個方向的明軍夾攻。

  吳三桂看中了他不會投降明軍,才把他提拔了上來,不過吳三桂算錯了一點,他是不會投降,但是他也不會願意等死。

  眼下金國正是用人之際,他相信雖然沒有按著吳三桂的意思來辦,但只要他逃入漢中,吳三桂最多責怪幾句,必定不會深究他臨陣脫逃之罪。

  決心一下,陳科一面部署士卒上城,防禦明軍進攻,一面讓人收拾東西,準備連夜突圍,可是他想突圍,有人卻不想離開成都。

  金國占據關中、漢中、四川等地,這些地方對比,四川不僅僅是金國的糧倉,也是經濟最發達之地。

  成都城內不少金國官員都是四川人,在四川有田產,有屋宅,完全沒必要拋家舍業的跟著陳科去漢中。做個閒散的官員,對他們沒好處,還不如留下做個富家翁。

  陳科還在收拾東西,他想撤離的消息,就被人秘密傳到了城外。

  李定國突進到城下,就是為了防止陳科逃跑,豈能讓他如意,當晚便在城北設了埋伏,殺了數百金軍,使得陳科敗回城中。

  突圍不成,陳科便只能命部署調動兵力上城,堅守到底,再尋時機。

  陳科也是久經戰事之輩,雖然稱不上智將,但也並不愚蠢。第一次突圍失敗,他便知道城中又人泄露了消息,所以故意再次發出消息,繼續從北門突圍,實則聲東擊西。

  可是李定國比他精明,早有準備,他損失幾百人後,再次退回城中。

  突圍再次失敗,這讓陳科有些惱羞成怒,他自覺比李定國資歷還老,並沒將李定國放在眼裡,可是兩次失敗,又算怎麼回事?

  時間到了二月十五日,陳科還在想著繼續突圍,但馬進忠部卻趕到了成都,與李定國會師城下。

  「定國,你這次太輕敵冒進了,六千人就敢殺到成都,你不知道本鎮有多擔心!」馬進忠一到,就埋汰了李定國幾句,何騰蛟再三囑咐他穩一些,他也準備穩紮穩打,可沒想到等他到了簡州,他的前鋒已經跑得沒了影兒,他生怕前軍中了什麼奸計,一路狂追到成都,自然忍不住說幾句。

  李定國聞語,笑了笑,沒有反駁,等他說完,才解釋道:「大帥,吳三桂放棄成都,已經可以確信無疑!他想用陳科在成都拖延我們一段時間,但這陳科也不傻,前後已經突圍兩次,想要逃走,都被我擋回城中。我要是不急進到成都,說不定成都就成空城了。」

  馬進忠聞語,微微一愣,他是被何督師幾句交待給嚇住了,以為成都不太好打,但心再中吳三桂什麼計策。

  馬進忠緩了緩,嘴巴咂巴幾下,「這麼說,吳三桂真的棄川保漢呢?」

  說著,馬進忠便拿了馬鞭往帳外走,邊走邊問道:「現在城中情況怎麼樣,那陳科突圍失敗,也沒想過投降?」

  「吳三桂棄川保漢是明智之舉,他要是想兩頭都保,那便是兩頭都空。這次我們的動作還是遲了一些,讓他搬走不了少東西,算是有些失算了。」李定國嘆了口氣,接著說道:「城中有不少文官,都投書出來,表示願意投降,但是軍隊控制在陳科手中,那廝自知罪孽深重,估計是想頑抗到底。」

  兩人邊走邊談,出了營帳騎上親兵牽來的戰馬,奔馳著出了營寨,觀察成都一圈。

  第1012章 一日陷城

  馬進忠與李定國領著眾將繞城而走,前往窺視成都城防,眾人圍著成都奔馳許久,才在離城不遠的一處高坡上停下。

  中國歷史上能做都城的城市不多,成都雖然不適合做統一王朝的首都,但歷史上卻數次成為西南割據政權的都城,沒有帝王之氣,卻有王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