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作為建制派,改良派,其實十分小心,並沒對大明朝的制度,進行什麼根本性的改變,這也是沒有引起巨大反彈的原因,他只是將皇族壓制下來而已。

  「這點,我早有預料,唐魯肯定會反對,而他們說的也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兩派的大臣,見兩位理政王同時反對,只要唐魯說的理由不是太離譜,那些大臣就會動搖,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條議案是我太心急了。」

  王彥喝了口茶,冷靜了下來,反省了一會兒。

  「那現在怎麼辦,暫時放棄嗎?」陳邦彥開口問道。

  王彥將茶杯放下,搖搖頭,「不,將議案修改之後,再重新提交上去。」

  「怎麼改?」陳邦彥身子前傾,「殿下有什麼主意?」

  王彥微微沉吟,「這次是我們步子邁太大,太心急。兵部可以從新修改一下,各部可以分批次對調軍官,還可以先從低級軍官入手,一步步來。此外魯王算是給了孤一個威脅,但同時也是給孤提醒,將領的意見必須要考慮,這次觸及了他們的利益,必須要有所補償,才能減輕他們的牴觸情緒。」

  「殿下準備做什麼讓步?」

  「談不上讓步,這麼做也是為了能夠使得文武合流。」王彥正色道:「孤的意思是調一些文武兼備的將領到中央來任職,讓將官有機會進入朝堂由軍轉政,而且只要才能足夠,今後同樣可以出任尚書,甚至入閣拜相。」

  「入閣拜相,這樣恐怕朝中文臣會反對啊!」陳邦彥驚道,他想到了宋朝的狄青。

  王彥笑道:「所以要一步步來,不能操之過急,先調王績,王士繡,謝曠這樣有功名在身的將領進入朝廷,這樣既能給軍中將領一些暗示和希望,又不會引起文臣的反感。」

  王彥見此陳邦彥微微頷首,看著他道:「軍隊的變動勢在必行,但是孤怕下面的將領不理解,所以希望你能放下手中事務,代替孤到五忠各部走一趟,至少把他們的心思給我統一起來。」

  陳邦彥點點頭,嘆道:「好吧!我會儘快動身。」

  說完他就準備起身告辭,王彥站起來送他,兩人才走到門口,就看到夏完淳急忙走來。

  王彥與陣邦彥隨即站著,等他到了跟前,見他手中拿著一個摺子,便開口問道:「小隱,有什麼急事?」

  夏完淳躬身給兩人行禮,然後說道:「朝鮮送來的軍報,要向朝廷求援,因為陳閣部在殿下這裡,下官便拿著軍報過來了。」

  陳邦彥兼著兵部尚書,這個事情確實需要通知他。

  從揚州戰役之後,明清雙方就沒有進行過大規模的戰事,兩邊相對安寧,但是這並不代表就和平了,並不代表王彥就不與清廷做對了。

  事實上,明朝的戰略重心雖然轉移到了西南,但是並不帶表明朝就不管滿清,任由他恢復實力,明朝與滿清的對抗,其實並沒有放鬆,只是從正面的軍事衝突,轉移到其它事情上了。

  明軍現在無法越過淮河正面作戰,所以朝鮮的地位就重要起來,今後很長一段時間,明朝都只能靠著朝鮮,來牽制和騷擾滿清,影響他恢復北方生產和經濟。

  年底時,清軍放棄合肥城,全線退守淮北,收縮兵力進行防守,便有消息傳來,說滿清要對趁著冬天對朝鮮動手,只是後來,西蒙古為了報去歲劫掠之仇,興師攻打滿清,才使得清軍不得不先對付蒙古。

  現在清軍居然攻打朝鮮,看來他們是已經擊退了西蒙古,然後立刻馬不停蹄的逼近朝鮮。

  對於清軍這麼心急,王彥十分理解多爾袞的心情,因為馬上就要到春耕時節,他不解決朝鮮,朝鮮的明軍肯定又要伴做倭寇,影響北方沿海的生產。

  「軍報呢?給孤看看!」王彥對於朝鮮的情況很關心,因而主動提出先看。

  陳邦彥只好等他看完,半晌後,王彥沉聲說道,「代善領步騎五萬逼近朝鮮,謝遷糾集三萬明軍和三萬朝鮮人馬迎戰,明軍還好,但朝鮮軍隊裝備太差,戰力十分有限,朝鮮方面希望我們能夠再調一部分軍械過去。」

  王彥說著將軍報遞給了陳邦彥,然後看向夏完淳,「小隱你去內閣一趟,通知幾位各部,準備議事!」

  第948章 暗流潛伏

  餘姚位於紹興與寧波之間,靠近杭州灣,原本只是一個安靜的浙江小縣,十分平靜,就算是明清拉鋸時,也很少影響此地。

  這幾日間,餘姚縣卻湧來了大隊官軍,他們駐紮在縣城內,四門都被限制出入,連城外也有官軍巡視,據說是巡撫衙門得到了消息,海上興起了一股海盜,想要打餘姚縣。

  前些年,浙東海上盜寇確實十分猖獗,可是在清兵占據江南之後,這些盜寇要麼被清軍詔安,要麼就走向了抗清的陣列,魯監國成為東海上最大的勢力,等明軍光復江南,跟隨魯監國的海寇也都因此洗白,有了官軍的身份,所以這兩年來,東海還真沒出現什麼盜寇。

  不過官府這麼說,還派了兵過來,老百姓也不會多想,便真以為有那麼一股海盜又殺了回來,一時間到是人心惶惶。

  這個消息自然是蕭起會為了避免朱慈煥的消息泄露出去,也為他調動人馬找個理由和藉口。

  他調集了三千人馬到餘姚,將餘姚控制,所有知情的人都被隔離監視起來,然後焦急的等待魯王的回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