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士元走進城中,街道上已經熱鬧起來,宋明兩朝,都形成了一個新得階層,就是市民階層,他們基本已經脫離了農業生產,組成了一個初步的商品經濟社會,而且整個社會的整潔與文明,也是超過了同時期隨地大小便的西方。

  清晨人們起來漱口洗臉後,就該吃早點了,但是明朝城中的市民階層,卻很少開火,多半會選擇酒樓,特別是早餐,基本都由著街道上的小鋪和走街巷的小販供應,水滸中便時常提到這樣的場景。

  王士元走到街道上,回頭看了看,並沒有官軍跟來,他嘆了口氣,才收拾心情,繼續在街道上逛了起來。

  王士元並非什麼清朝細作,但他有他的苦衷,他本名朱慈煥是崇禎皇帝的血脈,北京城破之前,崇禎皇帝將女卷全部殺了,可卻沒捨得殺他們,而是把他兄弟幾人叫到身前。

  這時的崇禎已經成了一個希望兒子能活下去的父親,教他們以後見了文官要叫大人,見了武官要叫長官,教他們怎樣行禮,交他們做一個普通的老百姓。

  朱慈煥與太子被送出宮,可是養尊處優的皇子,怎麼可能真的做得像老百姓,他們根本沒有謀生的技能,很快就被順軍抓獲。

  之後清軍入關,太子落入清軍之手,彼時多爾袞剛剛假惺惺的下令優待明朝宗室,結果太子就被獻上來,多兒滾不能自己打臉,可又不能留下太子,便讓人說是太子是假的,宮中所有說是真太子,抱著太子痛哭的太監,全部被殺死,只有說假的,才能活命,太子的老師為了保命,低頭不發一言,最可恥的就是太子外公周奎,堅決說太子是假的,最後多爾袞滿意的下令,認定有人冒充太子,於是將太子殺害。

  這件事情,給了朱慈煥極大的打擊,也認識到絕對不能暴露身份。

  戰亂中顛簸流離,他隨著一個順軍將領逃到河南,種了一年地,之後清軍清查流賊,那順將跑了,他又轉轉來到鳳陽,被一位明朝的老給事中認出身份,幫他改名換姓,變成了王士元。

  此時南方抗清鬥爭如火如荼,老給事中便想聯絡西南抗清的明軍,將他送過去,但是不想還沒聯絡上,老給事中就因為參與反清事件,全家被殺,朱慈煥只能再次南逃,轉轉來到餘姚。

  不久之後,明朝光復南京,浙江的清軍也向魯監國投降,要說他已經在明軍治下,應該可以出來表明身份,從新做個親王。

  只是皇家出生的朱慈煥對於政治鬥爭還是比較敏銳,加上他的膽子比較小,所以一直猶豫不絕。

  那時唐魯兩王爭位,他出來或許會有機會,但是他更害怕他出來之後,唐魯對他下毒手,兩王都有班底有人馬,他雖有血統但身邊卻沒有人,再加上他已經在胡家莊安定下來,便沒有冒險出來。

  再者,在他看來,現在朝野上下,似乎沒有人在希望一個崇禎的皇子出來攪亂時局,就是那力挽狂瀾的楚王,也並不是什麼好人,最近又搞什麼遷藩入台,他膽子小,沒有安全感,現在雖然生活貧苦些,卻有妻有子,並不願意被流放海外莽荒,所以便一直隱藏下來。

  第940章 籠袖驕民

  朱慈煥長在深宮之中,對外界事物知道的很少,崇禎皇帝只教他見了官要叫大人,要給人行禮,其它生存技能一樣沒有。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不少貴人,那順軍將領帶他種了一年地,教會他許多東西,後來王姓的老給事中,又庇護了他一段時間,讓他有時間學習皇宮外的東西,從高高在上的皇子,慢慢的學會去做一個普通人。

  他流落到餘姚之後,又遇見了胡員外,並將女兒許配給他,使他安定下來。

  甲申六年多後,他雖然注意隱瞞,可是骨子裡終究不凡,在宮中養成的氣質,並不那麼容易改變。

  這時朱慈煥站在街道到上,嘈雜聲入耳,兩側的店鋪,叫賣的小販,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讓他逐漸放鬆了警惕,目光再次被街上的東西吸引。

  這也無怪,之前他一直逃難,而且主要活動在破敗的北方,即便逃到了餘姚,也一直都在鄉間,並不敢進入盤查嚴密的城池,所以他幾乎還未見過這樣繁華的場面。

  說來也是傷心,堂堂帝國的皇子,要不是妻子生育後無法行動,他或許至今都不會踏足縣城一步。

  他走到街道上,只見街邊小鋪旁,熱氣蒸騰,不少人座在沿街的桌邊,粥飯點心,葷素小吃,茶水陳湯,豐儉由人。

  雖然在外面吃,肯定不如自己動手划得來,但是明朝江南興起的市民階層,卻很少在乎這一點,這也是資本萌芽的一個體現。

  朱慈煥看見眼前的情景,不禁想起了他很早前看的一本奇書《東京夢華錄》,裡面描寫的城中居民,也是每天清晨在報時人清亮的嗓音中醒來後,如今人一樣吃完早餐才會去工作。

  裡面描寫的宋朝百姓,因為早市甚為熱鬧,尋常人家裡都不開灶,每天早上不僅有許多賣早點的鋪子熱熱鬧鬧開始營業,供應一些一二十文錢就可買到的「灌肺」、「炒肺」、粥飯之類的早點,同時開鋪的還有賣洗麵湯的,何謂賣洗麵湯?就是賣洗臉、漱口水。

  洗臉、漱口水也有人買?可見宋朝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個何等的地步。

  眼前的情景,除了沒有賣洗麵湯的,可以說和書中描繪的景象已經差不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