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明軍的紅衣大炮在數量和質量上,已經重新超過了清軍,而且在炮隊的訓練上,也將清軍甩在了身後。

  西城的炮戰一開始,清軍就被居高臨下的明軍炮隊,打得措手不及,毫無招架之力,幾乎被打得抱頭鼠竄。

  火炮數量,質量,射程,射速都比不上明軍,明軍還占著地利的優勢,多鐸想要火炮反制,立時成了個笑話,西城守軍被明軍火炮很揍一頓後,士氣更加低迷。

  多鐸為了扭轉劣勢,只能派出梁化鳳領著兩千人馬,於夜晚從水門溜出,意圖襲擊石寨,可惜明軍防守森嚴,偷襲並沒有成功,反而折損了不少人馬。

  這樣一來,城頭清軍被明軍壓制,明軍連續轟擊兩天後,攻取揚州的時機已經成熟。

  此時在明軍中軍大帳內,幾張矮桌拼湊成了一個大平台,上面擺放著工部官員精心製作的揚州沙盤,城池、護城河以及近百條戰船,都做的惟妙惟肖。

  南京曾為大明南都,儲存了許多文獻資料,明軍奪下南京後,這些資料被六部瓜分,工部得到天下郡國的文獻,然後結和天地會收集的資料,召集數百工匠,將北方各座大城的模型、沙盤都製作出來,明軍要打哪座城,便可以直接從工部領取。

  這時,大帳內十分安靜,十多員明軍戰將圍著沙盤,靜靜注視,沉默中帶著肅殺,陳邦彥也盯著沙盤看了半晌,然後輕咳一聲,「沒有疑問,就按照部署行動!」

  眾將抬起頭來,目光中露出一絲炙熱,臉上滿是肅然。

  陳邦彥掃視眾人一眼,內心有些澎湃,一手握拳,「諸君為我皇漢民族而戰吧!」

  皇漢一詞,許多人對此表示異議和不解,可其實皇漢並非什麼貶義,也不是舶來品,同日本也無什麼關係,相反「皇漢」一詞從古至今一直存在,史書上也多次出現,他就是漢族的自稱,「皇漢名族」意思就是「強大文明昌盛的大漢民族」。

  滿清入關後,皇漢自是不能再提,再次提起,以是近代,大概始於鄒容的《革命軍》,「滿洲人率八旗精銳之兵,入山海關鼎定北京之日,此固我皇漢人種亡國之一大紀念日也!」

  這是要喚醒沉睡,被壓迫禁錮二百多年的漢族,使之知道,漢族並非生而為奴才,生而低人一等,正是這批皇漢的呼喊,這批皇漢的犧牲,才用鮮血喚醒了國人。

  皇漢雖有民族主義的色彩,但是凡事都有兩面,觀史事,民族和國家的復興,必然伴隨高漲的民族情緒,世界民粹主義高漲時,不為自己民族而驕傲的民族,談什麼復興,談什麼強大。

  此時揚州西城的炮戰並未結束,城上硝煙瀰漫,一片狼藉,多鐸換了一件普通的白甲,領著幾員同樣摘掉頂戴花翎的清將,登上西城。

  士卒向他稟報,城外挖掘水渠的民夫正在撤退,他知道水渠立時就要貫通,明軍的總攻可能馬上就要開始,他不得不上來巡視。

  多鐸一行,從城門兩側的台階上城,出口處就有一個用沙袋堆砌成半圓行的炮台,幾名臉上滿是硝煙的清兵,正發炮還擊,而在炮台旁邊,幾名血肉模糊的清軍屍體則躺在城頭。

  多鐸在守將的引路下,貓著身子,從屍體以及狼藉的城頭走過,來到翁城,小心的向外觀看。

  他邊看邊問道:「外面的情況怎麼樣呢?」

  「回王爺,明軍已經挖完,奴才見他們放了炸藥,應該馬上就會貫通。」

  隨著民夫挖掘完畢,鋪蓋在上面的圓木,已經被明軍搬走,現在就只是一尺左右的距離,就能和運河聯通。

  這就不能靠挖了,明軍用木板撐著,再下面埋了炸藥,多鐸剛到翁城,便一聲巨響傳來,泥土飛濺,護城河的水開始灌入水渠,而幾乎同時,另一頭也開傳出一聲巨響,兩頭都各自聯通。

  多鐸看著護城河水灌入水渠,心中頓時沉了下來,扭頭對著管效忠道:「讓你造的砲車,怎麼樣呢?」

  「奴才讓工匠趕工,這兩天又造了十五架!」

  十五架有點少,但多鐸立刻吩咐道:「明軍估計要開始攻城了,那十五架砲車全部裝到西城,另外再從其他三門各調十架過來。」

  西城上的火炮完全被明軍壓制,多鐸已經不報什麼希望,他現在將賭住都壓在了砲車上。

  「奴才這就去辦!」管效忠忙行了個滿禮,然後跑下城去。

  這時城外明軍大營,戰鼓忽然擂起,一隊隊的士卒開始走出營寨,除了北城只有三千人,守衛壕溝,防止清軍從北門衝出之外,其他三門之外,都有軍隊在戰鼓聲中集結。

  當然明軍主力還是在西城,集結有四萬多人,其他兩面只有一萬人,承擔著牽制佯攻的責任。

  一時間,西城外,明軍方正林立,旌旗翻飛,而隨著河水灌入水渠,一長條的明軍戰船,開始從大運河駛入渠中,船身兩側伸出數十根船槳,倉內士卒赤裸上身,齊齊盪動船槳,戰船兩側出現道道水紋,岸上還有民夫拉住縴繩,拉著戰船前進。

  「鳴警鐘!」多鐸看見城外的情景,面沉如水,「明軍要攻城了!」

  「噹噹當」的警鐘聲敲響了,城內街道上,頓時湧出大隊的清軍,紅頂斗笠在街道上攢動,握著長槍的清兵,從大營出來,紛紛跑向四城。

  西城下,也慢慢積聚了眾多清兵,躲在城後的砲車旁,清軍齊齊拉動繩索,裝好石彈,準備迎擊明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