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中不時有樹木被砸斷,「咔嚓」聲連連響起,下面的綠營兵慌亂不以。

  五千清兵躲在樹林中,梁化鳳正指揮清兵躲避炮火,並準備向岸邊放箭,只要明軍下船,立刻迎頭痛擊,把他們再次趕入河中。

  炮擊一陣,明軍看準時機,士卒飛快下船,左右兩部沒有列隊,便疾步跑向左右兩邊,而正面的士卒舉著盾牌,迅速下船,冒著清軍的箭雨,列成一到盾牆,後面弓手、銃手緊隨著下船。

  清軍也立時放箭,一名清軍千總,指著明軍,「將軍,兩隻明軍,向兩面跑了,是不是想繞到我們背後。」

  梁化鳳心中一驚,而這時正面的明軍在火炮和盾牌手的掩護下列好了簡單的陣型,數百名明軍士卒,彎弓射出數百之火箭。

  一支燃燒的火箭,正射在梁化鳳旁邊,立刻引燃了枯葉。

  秋季闊葉林,樹林開始落葉,樹林中已經積了一層枯葉,最近又沒下雨,立時就燃燒起來。

  梁化鳳見漫天火雨,嚇出一身冷汗,當即下令道:「走!全軍撤退,速回揚州!」

  樹林中的清兵,立時開始奔逃,迅速往北面逃去。

  劉順見林中火起,清軍箭雨已經停,知道清兵肯定逃了,連忙吩咐,「停止放火,弓手控制火勢,刀盾手、長槍兵,立刻繞過樹林去,給本鎮追擊。」

  第869章 兵臨城下

  樹林燃起大火,梁化鳳領著五千清兵,往北面奔逃,才出樹林就遇上了包抄過來的廣武營,兩軍幾乎都沒什麼陣型,在樹林邊緣殺成一片。

  劉順選的這片丘陵並不大,十多座矮丘相連,最多藏兵萬人,他有兵力上的優勢,所以並不懼怕。

  這場戰鬥不是兩家對壘,一個從樹林中跑出,編制早就跑亂,一個匆匆而來,也沒時間列陣,雙都是以小單位配合,展開亂戰。

  近萬名士卒激戰在一起,刀光劍影,殺聲慢天,不斷有士卒被砍翻,但總體而言,明軍是占了優勢,一是士卒要精銳一些,二是一個想堵,一個想逃,戰鬥意志不一樣。

  這時,一陣喊殺聲從南面喊起,數千手持刀盾、長槍的士卒,正繞著樹林邊緣向戰場殺來,梁化鳳立時大急,一刀逼退一員明將,大聲喊道:「不想死的,衝出去!」

  因為不是嚴密的陣型對壘,兩軍混戰在一起,清軍想逃,明軍也很難全部阻擋,梁化鳳一發話,身邊的清兵立時逼開對手,倉皇北奔,明將田化龍一把揪住一名想逃的清兵,拉回來一刀砍翻,然後立時大喝,「追上去!給我殺!」

  一部分清軍還在戰鬥,一部分跌跌撞撞的奔逃,後面近千明軍追殺,不斷有人背後中箭撲倒,一名清將中了一箭,撲倒於地,後面兩名清兵當即一左一右的將他架起,玩命的逃跑。

  明軍正追殺之間,前面忽然一陣蹄聲傳來,騰起一團黃塵,一隻沿著運河巡視的八旗兵,疾馳而來。

  雖然只有不到百騎,卻頗具聲勢,蹄聲隆隆,塵土滾滾,追擊的明將見此,立刻揮手,「都停下,別追了,向我靠攏!」

  明軍雖有千餘,但也不敢托大。

  丘陵上的樹林,燃燒了兩天兩夜,大火才逐漸熄滅。

  劉順選擇此處,一是楊州有四千騎兵,他不得不防備,二是有片樹林,可以就地取材,搭設浮橋。

  現在樹林被燒,他便只能從別處取材,不過樹林燒完時,浮橋也搭設起來。

  陳邦彥留下一萬人馬在大運河東岸,剩餘人馬全部渡河,移駐西岸。

  近七萬明軍,自然不用懼怕四千騎兵,所以大軍推進到城下,直接紮下營盤。

  大營中正忙得火熱,陳邦彥領著劉順、張煌言等人騎馬奔出營盤,繞城觀察揚州防守。

  眾人騎馬奔上一個小坡,居高臨下,陳邦彥注視著遠處的護城河,用馬鞭指著護城河問道:「揚州乃漕運樞紐,滿清重建後,晉商也著重經營揚州,護城河可供貨船出入,水師戰船能不能直接駛入護城河內?」

  明軍有幾次攻城,都是利用水軍優勢,直接戰船開入護城河,用船樓與城牆平齊,甚至高過城牆的優勢,直接登城,所以陳邦彥首先想到此法。

  劉順在揚州日久,熟悉情況,他打馬靠近陳邦彥,「督師,多鐸早想到這一點,末將初圍揚州時,他便讓管效忠、梁化鳳將水師戰船全部鑿沉,堵住了護城河的入口,靠近揚州東城的那段大運河,兩頭也有沉船。」

  劉順沉吟一下,「末將曾派人打撈,可清軍早有準備,在城上布置了重炮,讓末將損失了近百人,但沉船卻沒打撈起來。」

  滿清好不容易弄點水師,多鐸居然捨得全部沉掉,看來他守揚州是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陳邦彥微微皺眉,「等重炮一到,立刻轟城,護城河的事,我們可以邊轟邊想辦法!」

  「走!回營!」說完,陳邦彥一拔韁繩,領著眾多奔下山破。

  清軍在江北的兵力,有十萬人,主要駐守揚州和合肥兩個重鎮,而明軍這次動用的兵力在十四萬左右,雖然大部分是綠營降兵,但揚州城中的主力也是綠營。

  這讓多鐸感受到了壓力,他只能依靠揚州堅城,死守揚州,以待時局變化。

  當初他三十萬大軍圍攻,王彥能守揚州三月之久,他現在兵力比王彥還多,器械也不比王彥還少,而攻城的明軍只有八萬人,他沒有理由比不過王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