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月底,南京城楚王府內,王彥正與戶部、禮部、宗人府的官員進行商議。

  兵部尚書陳邦彥,拿著一本奏摺,急急忙忙的走進王府,到了客堂之外,然後問守衛在外的王府侍衛道:「殿下可在裡面?」

  「殿下正與王閣部等人商議公務。」侍衛抱拳一禮,「陳閣部稍後,卑職這就進去稟報。」

  陳邦彥聞語留在門外等候,不多時侍衛便請他進去,他一隻手托著摺子,一手整理了一下衣冠,便邁步進入堂中。

  外堂內,幾名端坐的青袍官員,立時站起身來,給他行禮,而陳邦彥微微揮手,便疾步走進內堂,他見裡面的人都停下交談,便行禮說道:「殿下,福建來的捷報,陳大人與鄭國姓,已經擊敗荷蘭夷,奪回了大員!」

  說完,陳邦彥便將摺子呈給王彥,內堂里坐著的幾名大員臉上一喜,紛紛交頭接耳的議論起來。

  王彥面漏喜色的接過摺子,展開觀看,微微皺了下眉頭,思索片刻後,合起奏疏,抬頭問道:「陳大人與鄭國姓奏疏中所言,欲與荷蘭夷講和,陳閣部怎麼看?」

  議和這樣的大事,自然要朝廷說了才算,所以福建將奏疏快馬送來。

  兵部事先看了奏疏,陳邦彥已經有所考慮,拱手道:「殿下,陳大人主持兩廣,鄭國姓主持福建,朝廷經營南洋、台灣,主要靠他們去施行,現在兩地督撫大臣,都建議講和,而朝廷奪回大員後,也避免了滿清和荷蘭夷勾結,下官以為朝廷應該尊重兩位封疆大臣的意見!」

  「你們也看看!」王彥想了想,將摺子遞給王夫之,後者立刻起身上前接了過來,展開觀看。

  王彥伸手讓陳邦彥先座,等下面幾位大臣都看了一遍,便開口問道:「幾位有什麼意見?」

  「殿下,奏疏上議和的理由很充分,況且朝廷以將三萬人馬送到朝鮮,想要發揮威脅滿清的效果,必然需要一支水師進行配合,才能隨時渡海攻擊關外,北直和山東沿海。」王夫之行禮說道:「現在湖廣水師、浙江水師肩負江防重任,調動不得,那便只能調福建水師或者廣州水師去朝鮮,而不管調誰,都需要朝廷先停下南海的戰事,所以下官贊成議和。」

  「下官也贊成王閣部之言!」

  「下官附議!」

  王彥聽了,點點頭,奏疏上理由很充分,有關與貿易方面的考慮,而朝鮮確實需要一隻水軍坐鎮,無論抽調福建水師,還是廣東水師,南海暫時都不能再打了。

  「那便按著福建和兩廣的意思辦,去令讓鄭功成將荷蘭人送來南京,酌理藩院、戶部、兵部與荷蘭夷講和,並將貿易稅率定下來。」

  「我等領命!」

  荷蘭人的事情解決,畢竟是一件高興的事,而且王彥發現,這一件事件解決後,等於為其它矛盾找到了一個宣洩口,其他許多事情,也立時跟著便有了解決之道,他心中不禁有些振奮。

  「方才宗人府不是說宗藩對於孤王不滿,想要拿回封地嗎?」王彥腦子裡忽然靈光一閃,「現在台島以復,國朝多出數千里之地,正需要開發,朝廷現在艱難,宗藩想像以前一樣肯定不行,而且蘇閣老之前改革宗藩的政策,朝廷也不會改變。不少宗藩的土地,現在已經被百姓占據,貿然拿回去,必然引起民間動盪。孤方才想了一法,不如換地,你們以為如何?」

  第853章 遷藩

  相比於中國歷代的漢家王朝,明朝有兩大積弊,一是龐大的宗室累贅,一是家國一體,財政不分。

  家國一體,表現在皇帝派太監四處收稅,稅收進入內庫,而不是主管國家財政的戶部來統一管理。

  為了此事,整個文官集團,或為國家,或為私,一直在與內庭抗爭,直到崇禎、弘光兩朝覆滅,皇權大衰,中央威嚴掃地,內廷派遣太監徵收賦稅的情況,才徹底結束。

  宗室累贅,則是宗藩不僅需要朝廷賦稅供養,還侵吞了大量的民間土地。

  王彥說宗室對他不滿,便與土地有關。

  「殿下的意思是將宗藩的土地換到台灣?」王夫之聽了王彥的話,不禁開口問道。

  王彥點點頭,「蘇閣老對宗室進行改革後,規定宗室爵位遞減,每代降低一個等級,奉國中尉之後,朝廷只保留宗籍,不在發放俸祿,並且限制親王、郡王子女受封的名額,超額者不給爵祿,允許宗室任官或從事士、農、工、商等行業。從長久來看,朝廷要向宗藩支付的俸祿必然大減,二十年之內必見成效,可這只是解決了一個方面的問題,還有宗藩封地,不納稅負的問題,卻沒有解決。」

  吏部尚書嚴起恆站起來說道:「前些天浙江那邊傳來消息,越藩一個旁支,欲收回封地,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打死兩人,重傷二十多人。朝廷現在給宗室的俸祿有限,他們便拿著以前的玉牒、地契想要收回封地,四處給朝廷闖禍!」

  「我看宗室是見朝廷清算了士紳被滿清奪去的田產,將部分田地歸還了抗清士紳,而沒有歸還他們的封地,所以感到不滿,因而憑著皇室宗親的身份,自己下去奪田。」楚王府長史方逢年冷笑道。

  「話雖這麼說,但這些地契畢竟在宗室手中,那些地也確實是宗室的封地和田產,就這麼讓庶民占著,也不給個說法,也是不行啊!」荊王朱常巢是宗人府的官員,他得為宗室說句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