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唐王聽說江西只調一萬,江北卻調三萬,不禁開口道:「江西無戰事,可以多抽調一些,就算是新卒也沒有關係,不如湊足十萬。」

  王彥卻擺了擺手,沒回唐王,反而對魯王說道:「江北就抽調謝遷,以及山東籍的士卒過來。朝廷已經決定派一支大軍進駐朝鮮,威脅滿清的關外、山東、北直等地,以便朝廷今後光復兩淮。朝鮮也是苦寒之地,南方諸軍未必能夠適應,孤思來想去,只有謝遷部合適,讓他們換了裝備,參與大閱之後,便直接開赴朝鮮。朝廷會儘快調撥棉甲、棉衣,以及糧草錢糧,一併送到朝鮮。」

  唐王聽了這話,不在等王彥回答,就當他自己方才什麼也沒說過一樣,魯王眉頭皺了一下,思考了一會兒,開口說道:「既然朝廷已經決定,孤並無異議,不過謝遷畢竟是流寇出身,匪氣難馴,孤建議派遣阮美為副將,在派一監軍配合為好。」

  「可以!」王彥說道:「那事情就這麼決定下來,大閱之事,若是再出差錯,孤一定追查到底,到時是誰的問題,誰便一擼到底。」

  「下官等人,遵命!」除了唐魯,其餘大臣都躬身一禮。

  王彥點點頭,「還有什麼事沒有?無事便散了!」

  「殿下!大閱時,清使請不請!」顧元鏡忽然問道。

  對了,還有滿清的使者,這次可是讓他們看了一場笑話。

  王彥稍加思索,便開口回道:「一併請了,也讓滿清看看我中國威風!」

  「楚王,不妥吧!據說這次大閱,兵部準備了不少新式器械,要是讓滿清使者窺探到,恐怕對我大明不利。」唐王質疑道。

  王彥卻道:「這點無妨,就像那自身火銃、還有掣電銃,在武備志、神器譜上都有記載,早就發明出來,滿清也可以查到,但想要造出來,進行裝備卻並不那麼簡單。這需要經驗豐富的匠人,以及大量的銀錢投入,就像廣州的軍器作坊,經過四年投入,又有葡萄牙人和耶穌會的幫助,我們現在一年也才造那麼一點,滿清就別提了。」

  王彥頓了頓,接著說道:「再者,這次孤也是想虛張聲勢,嚇嚇滿清。清使見我中國利器,求和之心必然更甚,他們想用揚州換取議和,如此多鐸和幾萬清軍就撤不走,而等朝廷一旦緩過勁來,就可以將這幾萬清兵殲滅在揚州。清兵躲在揚州,總比撤到北方之後,好對付吧!」

  第839章 聯絡東吁

  王彥對於滿清使者並沒有太多關注,他的目的道是與滿清上一次的目的有些相同,就是進行拖延,保持現狀,想打就打,想些歇息,所以滿清使到南京後,他沒有召見,也沒明確進行表態。

  多爾袞想要議和,承認明朝,南北分治,明朝最早在弘光朝就承認滿清,翻臉之後,隆武為議和也承認過滿清,但王彥卻絕對不會承認滿清對兩淮、山東、北直、神京的占領,這都是要收回之地。

  此時又不是打不過,為什麼要與滿清議和。

  雖然現在王彥掌握朝政,但這並不代表他的地位,就已經穩固,他目前也需要同滿清保持敵對之態,給明朝豎立一個敵人,才能讓明朝一致對外,才能加強對地方的控制,才能穩定他的地位,否則一旦與滿清議和,明朝少了外部壓力,恐怕內部又會爭鬥起來。

  再者,江南之地生活安逸,人們生活富足,吃得好,玩的好,戰鬥欲望自然不高,這種環境之下,整個官僚階層和軍隊,都極易腐化,王彥也需要滿清這個敵人,如中天懸劍一般,使得大明朝廷不敢沉睡,時刻保持警惕。

  最後,再說眼下情行,對明朝而言,已經沒必要議和,因為明軍占據了南陽,清軍攻不進湖廣,而東邊又有長江天塹,清軍打不過來,唯一暴露在清軍兵鋒下的也就是江北幾縣。

  明朝憑藉南陽,長江一線進行防守,南方各地照樣休養生息,議和對明朝並沒有多少好處。

  從三月間開始,朝廷邸報上大閱之事,出現的就更加頻繁,逐漸將南京民眾的注意轉移過來,大閱成了街頭巷尾熱議一詞。

  邸報起源於漢代,相當於現在的官方報紙,將皇帝的詔書,臣公的奏議,以及朝廷的國策,抄錄在上面,供官員拜讀,了解時事,等發展到宋朝,便出現專門抄錄邸報售賣牟利的商人,官員為求省事,都樂於花錢購買。

  到了明朝,曾經當過萬曆年間內閣首輔大學士的沈一貫,就寫過這樣一段話:「往時私議朝政者,不過街頭巷尾,口喃耳語而已。今則通衢鬧市,唱詞說書之輩,公然編成套數,抵掌劇談,略無顧忌。」

  這說明普通市民都可以了解到朝廷之上發生的事情,那怎麼獲得,大概就是邸報了,而古代中國的政治也並非像後人想的那麼專制,那麼黑暗,並非像老舍茶館中所言「莫談國事」。

  王彥是舉人時,便時常買來邸報觀看,那時便覺得是個好東西,等到現在掌權,邸報也被他控制起來,抄錄的文書都以楚黨一派的奏疏為主,有時候一些重大決定,也會發表在上面。

  隨著邸報上關於大閱的事情越來越多,南京各個酒樓茶肆間也熱議起來,不少人都等著大閱的那一天。

  與此同時,朝廷也在進行準備,江西、江北、湖廣趕來參與大閱的精銳,也縷縷續續的到了南京。

  江西、湖廣的兵還好,江北過來的人馬,以原來的流民和義軍為主,便算是開了眼界,而且還鬧出許多事端,王彥只得下命將士不許出營,嚴懲鬧事之人,但緊接著又讓戶部撥了些酒肉送入大營,還請了戲班,犒勞大軍,也算是抽個大嘴巴子,再給個甜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