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初從杭州南逃的路上,王彥救他一命,此後於溫州擁他監國,兩人君臣對談,王彥諫言四策,他都一一採納。

  那時隆武以王彥為心腹之臣,無話不談,惺惺相惜,有著共同的報復和理想,關係亦君亦友,君臣兩人聯合與鄭芝龍鬥法,商議朝廷大事,策劃如何打破困境,擋住建夷的進攻,堪稱君臣典範。

  可是隨著明朝局勢的好轉,君臣兩人卻漸行漸遠,兩人起初是求存,可在生存的威脅逐漸解除後,兩人政治上的分歧,便凸顯出來。

  可共患難,不能共富貴,這就是人性使然吧。

  隆武在彌留之際,想起這段曾經的君臣之義,才覺得一陣惋惜,但現在說什麼都已經晚了,而且他並不覺的他有什麼過錯,帝王之家本就無情,天真當不好皇帝。

  隆武扭頭過來,看著萬元吉道:「朕已經留了一封書信給衡陽藩。朕崩之後,怎麼處理與衡陽藩的關係,只能靠卿等自己。」

  皇帝留的是書信,而不是旨意,萬元吉有些明白,皇帝為什麼不談衡陽藩了。因為皇帝已經談不動衡陽藩,衡陽藩要是與朝廷為敵,皇帝沒有辦法,反之衡陽藩如果還心向朝廷,皇帝不說,衡陽藩也會出力輔佐。

  這時隆武揮了揮手,疲憊的道:「卿等勿以朕為念,趁著士卒還有些力氣,儘快突圍吧。」

  語畢,皇帝一陣輕咳,血沫四濺,眼神也逐漸渙散。

  就在這時,一員吊著一支胳膊的將領卻忽然闖了進來,大哭道:「陛下,江面上有船,湖廣的船,嗚嗚~~」

  目光已經渙散的隆武帝聽了這聲呼喊,眼中的精氣居然重新聚攏起來,豆大的淚珠從渾濁的眼中湧出來。

  第720章 化被動為主動

  兩日前,王彥出了當塗,沿江而進,距離馬鞍山不過一兩天的路程。

  這時他派往江北和寧國府的使者,先後派快馬回報。

  在太平府之南的孫守法,退守至宣城北面,青戈江上游一帶的敬亭山一線,已經站穩了陣腳,把從浙江餘杭過來的清朝巡撫蕭起會擋住,攔住了三萬清兵沿著青戈江向太平府穿插的道路。

  在江北,同太平府一江之隔的和州,李過也有消息傳來。

  在得知多鐸分兵南下後,李過改變增援戴之藩的計劃,大軍轉道東進,去攔截多鐸,兩軍在聯接巢湖與長江的濡須水中游相遇。

  東漢末年,曹操在剪滅西涼軍團後,曾率領四十萬步騎南下,征討孫權,已報赤壁之仇,孫權領七萬眾,與曹操大戰與濡須口一帶,發生過著名的濡須之戰。

  多鐸五萬人馬沿著濡須水南下,想要進入長江,跳到南岸包抄蕪湖、當塗,李過率三萬人在濡須水旁的濡須山下擺陣迎敵,與多鐸大戰一日,但是因為大軍行軍倉促,準備不足,敗了一陣,折了忠至鎮龍勝營近五千人,順系老將黨首素戰敗自刎。

  李過匆忙率軍脫離戰場,直退到濡須水與牛屯河交匯處下寨,才勉強穩住陣腳。

  兩邊消息傳來,局勢也就明郎起來。

  明軍左右兩翼,雖然處於劣勢,但是目前卻擋住了清兵兩路包抄之軍,王彥的後路和兩側暫時無憂,現在就看他能不能在多鐸、蕭起會突破明軍阻擊之前,先擊敗博洛了。

  原本明軍東西兩線進攻江南,東線牽制,西線主攻,若是西線三路人馬,穩紮穩打,一步步壓縮清軍,明軍有很大的優勢,可現在隨著中路軍失敗被圍,明軍的局面便被動起來。

  此時王彥與左右兩翼,只要一路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大敗。

  王彥不能擊敗博洛是敗,孫守法沒有擋住蕭起會是敗,李過沒有攔住多鐸也是敗,唯有王彥在左右兩翼被擊破前,擊敗博洛,且是大敗,才能重新將局勢扭轉過來,江南之戰就還有得打。

  大軍於旁晚時,在距離馬鞍山七十里處下營。

  七萬人搭建簡易的行軍營盤,王彥便急忙再次召集軍中將領和幕僚進行商議,以便做出決斷。

  從使者傳回的信息來看,左右兩翼,孫守法一路的情況要好一些,能夠多堅持一段時間,李過折了一陣,兵力又遠遜於多鐸,情況則並不樂觀。

  以此來看,外圍清兵力強,中心明軍人馬多,這到底是王彥中心突破,還是清兵中心開花,目前還不好說。

  此時在王彥行軍大帳中,已經站滿的將校和幕僚,眾人齊齊圍在沙盤前,思索著破敵之策。

  這時博洛率六萬人將皇帝圍在馬鞍山上,死命的攻打,中路軍殘兵岌岌可危。

  按理說,王彥應該領七萬人馬直撲馬鞍山,先將皇帝解救出來,但陳邦彥看了看沙盤,半晌後卻說道,「殿下擊敗佟圖賴,渡過青戈江,佟圖賴敗回清營,博洛便知道殿下大軍已到太平府,其必然有所防備,不會給我們內外夾攻的機會。若其發現殿下大軍兵以到,又領清兵退至大勝關,殿下雖為陛下解圍,但有關牆之阻,卻不能迅速擊敗博洛。此時殿下若是攻關,博洛兵力充足,短時間必然無法破關,若是此時左右兩翼被清兵突破,那大軍將被困在大勝關下,是重蹈皇帝的覆轍。若是撤退,博洛騎兵眾多,必然揮軍從後掩殺,到時就算大軍好退,恐怕輜重也要全部喪失。」

  高一攻也道:「此戰在於速決,必須一戰擊敗博洛,才能扭轉戰局。」

  王彥聽後一笑,他不喜歡打被動的仗,聽了幾人話語,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當即走到沙盤前,拿起杆子畫了畫,最後指著大勝關道:「本藩直撲大勝關,如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