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的目光變的陰沉起來,中路軍可以說是江西明軍的精華,都是打出來的精兵,現在皇帝一敗,明軍必然元氣大傷。

  這次江南之戰,明清兵力本就相當,如果一下損失四萬多精銳戰士,西線的兵力對比,就會發生轉變,江南之戰恐怕將非常難打。

  而與江西明軍的損失相比,王彥更擔心的是皇帝個人的安危,如果皇帝被俘虜被殺,整個明朝這兩年打出來的氣勢,都會一瀉千里。

  遠的不說,光說本朝,土木堡之變後蒙古兵馬便直接殺到北京城下,朝廷便險些準備放棄北京,而弘光帝被俘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明朝內部都處於分裂之態,對於滿清的進攻毫無招架之力。

  若是皇帝被俘,恐怕明朝內部又少不了一場統繼之爭。

  「殿下,咱們現在怎麼辦?」一旁的高一功等人問道。

  王彥聞語冷靜下來,現在他更應該考慮該怎麼辦,他這一路大軍到底何去何從。

  他現在要麼撤退,守住安慶,準備另立天子,但他立的天子,江西、福建,還有魯王未必買帳,明朝可能出現三家爭立的局面,那大好局勢就血崩了。

  繼續前進,又沒摸清中路軍的情況,萬一他撞進去,金聲桓四萬多人,加上皇帝已經全部完蛋,明軍氣勢必然跌破谷底,而清軍氣勢鼎盛,在此種情況下決戰,那他純粹就是找死了。

  王彥左思右想,江南之役是國運之戰,打到現在,沒有局勢還不明朗就自己先慫的道理,況且大軍好退,輜重卻不好退,他和其它幾路明軍,為了這一戰已經耗費無算,除非有確切的消息,否則不可能後退。

  「斥候再探,把橫衝馬軍全都派出去,務必將事情摸清楚,中路軍到底打成了什麼樣子,皇帝是存是亡,還是以被清軍俘虜,必須給本藩一個準信。」

  旁邊的王士琇當即領命而去,可王彥還不放心,他現在的位置,已經很前突,極有可能陷入包圍中。

  等橫衝馬軍出發後,他又吩咐人手,去查看孫守法,以及江北李過和戴之藩的情況如何,下死命讓他們擋住外圍清兵。

  要是這兩支人馬,沒有擋住清兵,讓多鐸或者蕭起會抄了他的後路,那真就危險了。

  王彥忙完這些,吩咐妥當,這時忽然又有斥候回來稟報,卻正是前突至馬鞍山下的那一支,言在馬鞍山下清軍連營,正在急攻山頭上的明軍。

  一眾將領和幕僚聽了,當即便確定了必是中路軍的敗軍,被困在了馬鞍山上。

  中路軍在大勝關下被清兵突襲,東面被大勝關擋住,清軍從東南包抄過來,往回跑又跑不過騎兵,很有可能沿著長江邊上逃,藉機尋找船隻逃脫,但是最終還是沒有逃脫,被困在了馬鞍山上。

  王彥既然得知中路軍還在戰鬥,那他就必須去救。

  如果四萬精兵損失殆盡,明軍必然元氣大傷,不得不再次轉入防守,而且四五年之內,不要再想光復江南。

  如果皇帝被俘,這兩年好不容易形成的一個名義上統一的中央政府,將立刻瓦解。

  能夠承繼大統的有桂王,但唐藩一脈這些年為大明的貢獻也有目共睹,擁唐之人大有人在,魯王也不是省油的燈,誰被擁為天子,都有人不會服氣,抗清勢力極有可能徹底分裂。

  而皇帝被俘給軍民帶來的打擊,必然又會使得明朝人心動盪,士氣低迷,能不能保證在攻守易勢的情況下,還能守住現有版圖,還是個大問題。

  第716章 馬鞍山山下

  馬鞍山位於應天、太平、和州,三府交界之地,地處南京之西,當塗之北,與和州府的烏江鎮一江之隔。

  平原上的山,是無法與西南的大山脈相比,說是山,其實高多不及百丈,方圓不過十多里。

  若是大山,人馬鑽入其中,便如魚入大海,根本找不著,但平原上的山除了幾座山峰外,四周都是曠野,清軍又有騎兵之利,卻很容易把山困起來。

  馬鞍山形似馬鞍,主要的山峰有兩座高峰,周圍還有大小九個小山峰。

  這裡本來是當塗等地的大戶人家,文人士子,踏青春遊,重陽登高的好地方,現在卻成了兩軍殊死搏殺的大戰場。

  中路軍與皇帝在大勝關下被清軍騎兵突襲,全軍大敗,幸得部將拼死斷後,敗軍才僥倖逃到此地。

  此時一方為了保命,一方急著建功,活捉大明皇帝,雙方已經搏殺數日,現在除了兩座主峰還在明軍手中之外,其他九座山峰已經全部陷落。

  在馬鞍山山腳,清軍大營綿延,端重郡王博洛正召集得力幹將商討戰事。

  這一仗,他算是立下了大功,一舉扭轉了順治三年楚贛之役後,清軍的大頹勢。可以說這是近兩年來,清軍取得的最大戰果之一。

  此番經過洪承疇的謀劃,他從中周密布置,終於使得進攻江南的明軍受到了重創,金聲桓、王得仁兩部人馬,損失過半,不僅沒有拿下大勝關,反而被包圍在了馬鞍山。

  中路明軍出發時五萬多人,此時怕只剩不到兩萬人,這樣高的損失,如果不是有南朝的皇帝在,恐怕軍隊早已崩潰。

  這時博洛的意圖十分明顯,他六萬人馬,守住要害,將馬鞍山圍的水泄不通,力求一戰殲滅江西明軍主力,俘虜隆武,然後攜大勝之勢,西進與王彥一戰,並收復池州、安慶等地,甚至準備攻下江西和湖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