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洪承疇見此,恭敬的站著點了點頭,「正要向王爺說明此事。王彥出川後,明軍主力便集中在了楚贛之地,下一步必是順流東下,直取江南,我們不能不防啊!」

  這話讓多鐸感覺像做夢一樣,前兩年都是大清追著明朝打,這兩年來雖然時運不濟,但也沒有到完全逆轉的地步吧。

  多鐸心裡是不信的,雖然這次清軍攻略楚贛失敗,江南合計損失了八萬多人,但是江南依然有大兵十三萬,再加上浙江、半個福建,兵力超過十八萬。

  明軍想要攻打江南,至少要出兵三十萬,他不信明朝能動員這麼多大軍,而且明軍來攻江南,兩淮和北京的清兵,都可以南下支援。

  多鐸聽了,沉默半晌,「局勢有這麼壞嗎?明軍這麼快就有能力進攻江南?」

  洪承疇見多鐸不信,又拋出一件大事,「王爺,粘杆處最近發現了江南士紳有些異動,連山東、山西、北京都有漢員參與進來,似乎是在籌劃一件大事!」

  「什麼?」多鐸臉挑眉道,「洪總督是說有人要對我大清不利?」

  「王爺,對方行事比較隱秘,粘杆處暫時還沒找到眉目。」洪承疇頓了頓,接著道:「不過,從一些蛛絲馬跡來看,這些人似乎是在策劃,幫助明朝謀取江南。」

  多鐸正了正身,皺眉問道:「怎麼說?他們有那個能力?」

  「王爺,八月間海寇魯逆,率舟師進入長江,此後退出長江口,但不知為何,又折返回來,將人馬屯駐在崇明等沙洲上,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大船徘徊於江口,必有內地奸徒暗通線索,有所圖謀。」

  「洪總督,以為他們要幹什麼?」多鐸嚴肅起來。

  「方才王爺不信,明軍會大舉進攻江南,但如果明軍先以水師封鎖長江,江南必定大亂,到時候明軍順江而來,怕是沿途州縣都要復叛。」

  第594章 緩兵計,諫言議和

  多鐸聽了洪承疇的話,沉默起來,滿清以小臨大,統治基石並不穩固,民間與清廷並沒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除了靠武力威懾之外,並沒有什麼能吸引天下歸心的東西。

  簡單比喻一下,如果有人登高一呼,要反清復明,或許敢於站出來的人不多,但人們心裡多會認同和敬佩,可如果有人站出來要扶保大清,除非給錢給官,除了既得利益者,剩下的人誰會管大清死活。

  這其中「明」不僅是一個中原王朝,也承載著數千年的文化和精神,而清不過是,少數人的王朝。

  現在清廷雖然占據大半個天下,但那是武力爭服,並沒有讓天下歸心的軟實力,人們是口服心不服。

  人說胡無百年之好,便是武力強大時,或許能征服一時,但一旦武力退化,又不選擇漢化融入,那還得滾回大漠放羊。

  滿人沒文化,沒有歷史沉積,這是他們的軟肋,所以清兵入關之後以也號稱,為皇明復仇,得國於賊,並以弘光朝廷不討賊,來否認南方明朝政權的合法性,從而來坐實自身的正統地位,將異族南侵的性質變成中原王朝更替,以減少統一天下的阻力。

  後世許多人將明朝滅亡,定在崇禎自縊之後,便正中滿清下懷。

  如果明軍真的切斷長江,將清廷勢力分割開來,滿清在江南又沒有多少八旗,一旦漏出頹廢之勢,綠營還真有可能望風而降。

  滿清為什麼防備漢人,也正是因為這一點。

  多鐸的感受或許不是很強烈,但這次魯監國進入長江,在金山寺祭拜孝陵後,江南民間立刻震動,卻也給了洪承疇當頭一棒。

  「王爺,海寇旌旗炫耀,鑼鼓喧天,幾百艘戰船浩浩蕩蕩直入長江,每船有近百人,足有兩萬之數,這些人即不攻城掠地,又不同大清兵正面交鋒,形跡著實可疑。」

  「如今王爺回師,海寇更是無機可乘,然而卻依然游弋於崇明海外。」

  「世間諸多事物,雖紛繁蕪雜,千變萬化,然去其表,觀其根本,卻逃脫不了一個利。我觀海寇行徑,完全無利可圖,這便不和常理,因而我以為,這其中必有蹊蹺,甚至上起湖廣,下至閩廣,偽明已經串通起來,欲圖謀江南,計劃便是先斷長江。」

  「如果真如洪總督所言,那朝廷該如何破解?」多鐸正色道。

  洪承疇搖搖頭,「海寇水師厲害,湖廣堵逆也握有一支水師,如果偽朝再調鄭逆水師進入長江,那我們根本不是敵手。」

  其實清軍進入江南後,大批水師官兵都投降了清廷,但清廷並不重視水師。

  江防一事,多是南朝防備北朝,滿清作為北方政權,自然不會經營江防,不少水師都被當做步軍使用,將領也被調離,造成了水師無人可用的局面。

  清朝本就不擅長水師,再加上多鐸這次敗光了近千艘船隻,將洪承疇的心血,葬送大半,清軍在爭奪長江的控制上,就徹底處於了劣勢。

  多鐸在三江口和洞庭水師交過手,要總結感受,那就是老子打兒子,被揍的完全沒脾氣。

  這要是南明的幾大水師真的全部過來,還真有可能將長江封鎖。

  「絕對不能讓明軍封鎖長江。」多鐸居然自己站了起來,「長江一旦被封,近二十萬大軍便孤立無援。此外,北方破壞嚴重,朝廷需要漕運支撐。如果漕運被截斷,本王與你都是大罪。」

  多鐸有點急了起來,他看著洪承疇道:「洪總督,可有什麼應對之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