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聽了議論,點了點頭,他心裡很清楚,丁魁楚占據合州之後,肯定將成為豪格猛攻的對象,如果他不能迅速渡江,完成戰略目標,再回援合州,那就等於把丁魁楚給賣了。

  這樣不僅可能使得西路軍全軍覆沒,甚至有可能全線崩潰。

  一直以來,王彥都是各部明軍的依靠,值得讓人信任,丁魁楚又難得這麼給力,他不能讓西路軍失望。

  這時袁、戴兩將聽了陳邦彥的話語,連忙問道:「兩策都不行,先生可有什麼方法?」

  陳邦彥雖然只指出了問題,但也沒有應對之策,長江如果那麼好渡,也不可能成為南朝抗衡北兵的屏障。

  劉芳亮見此,遂即抱拳說道:「相公,眼下這兩個策略都有缺陷,但末將以為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無論是從瀘州調船,還是大軍西進瀘州,都須先做個決斷。戰機不容有失,哪個選擇都比乾等強,否則合州局勢一旦惡化,那就回天乏術了!」

  劉芳亮可謂一語道破利害關係,讓王彥對他高看一眼。不錯,兵貴神速,如果大軍一直在巴縣這麼耗著,非但對軍心不利,更可能錯過重要的戰機,使得明軍開局取得的好局勢,毀於一旦。

  王彥聽了,眯眼思索片刻,戴之藩建議大軍開往瀘州,但是似乎忽視了一點,大軍移動,對岸的清兵也會移動,並不能節省多少時間,反而拉開了與萬縣的距離。

  這麼一看,還是從瀘州調船好處多些。王彥一念至此。便下令道:「王績聽令,你帶三千騎兵,火速去瀘州取船!大軍駐紮於此,再想想其他策略!」

  「諾~」王績立刻起身,鎧甲刀劍碰撞在一起,嘩啦直響。他行完一禮,便轉身離開大堂。

  這時堂內,江天一卻起身抱拳道:「相公,當年黃天盪一戰,韓世忠將完顏宗弼困在長江之南,宗弼突圍無望,出重金向民間徵求脫困之策,結果擊敗韓世忠成功突圍。現今我軍困頓於此,何不也試著向民間徵求一下渡河之策,本地士紳百姓總歸要比我們這些外地人要熟悉長江水情!」

  第518章 渡江之策

  太湖義軍是江南之地,數十萬蜂蛹而起的義軍經過殘酷的抗清鬥爭大浪淘沙之後,留下來的精華。他們南下之後,為王彥帶來了許多人才。

  當初他被圍揚州之時,南直一帶義軍自發救援,多虧了金聲、江天一師徒領著幾千徽州兵詐降,才能使他一舉擊敗圍揚清兵,殺出重圍。

  之後,王彥攜民南渡,金聲、江天一則返回家鄉徽州抗清,沒想到現在又聚到了一起。

  其實太湖義軍裡面,除了江天一之外,剩下的也多是王彥的熟人,也正是因為此點,他才將他們編入忠義軍之中。

  江天一的話語,自然引起了王彥的重視,他們確實都不是重慶府的人,對於川蜀的地形,河流水紋並不了解,清兵也不是四川人,說不定有什麼渡河的方法,明軍清軍都不知道,向當地人徵求過江之策確實可行,說不定能收穫意外之喜。

  本著有棗沒棗捅兩桿子的原則,王彥當即下命,在巴縣張貼告示,向百姓問計,並開出了黃金百兩的酬金,沒過一日,果然有人揭榜獻策。

  次日王彥與幾人接著分析局勢,便有軍官在堂外歡喜的稟報導:「報,相公,有人揭榜了,人就在堂外,稱是有辦法幫助大軍過江。」

  這話引起了堂上一片騷動,若果真有辦法渡過江去,那可是幫了大忙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把目光匯聚到堂外,王彥亦大喜的令人將來人帶入,卻是一身穿布袍,留八字鬍的中年男子。

  他到了堂上,一雙機靈的小眼睛,將堂內的人都悄悄的掃視一遍,然後目光鎖定王彥,立刻跪著沖王彥磕了頭,而後道:「小人,鄭四海,成都府人,是個蜀錦商人,平時以將成都的貨物運到巴縣倒賣為生。今天看見了官軍貼的告示,特來為相公出力。」

  王彥抬手讓他起來,疾聲問道:「你有什麼辦法?快說!」

  「回稟相公,蜀地多竹,小的以為官軍可以扎竹筏過江!」

  王彥聽了這話,心中一團希望之火頓時熄滅,堂上也是一片死靜,眾人臉上難掩失望之色。

  還以為重金之下,真能如完顏宗弼一般,徵得一兩條妙計,卻不想居然是扎筏子過江。

  清軍從巴縣撤退之時,把舟船都帶到北岸,帶不走的則燒了個乾乾淨淨,明軍一來首先就選擇扎了木筏,嘗試過江,結果連人帶筏子,沒到江心,就被衝到了下游。

  王彥還特意選擇了熟悉水戰的太湖將領於世忠,領著一千熟悉水性的士卒,扎了一百多個木筏子渡江,可長江水流太急,與太湖水紋完全不同,一百多個筏進了江中,就被水流衝散,於世忠被水流帶著漂了五里,丟了筏子天黑後才走回來,一些運氣不好的漂到對岸,則被清軍射殺。

  經過這次試探,中路軍得出經驗,幾個人過江,扎個筏子還行,幾萬人馬過江,十之八九要吃敗仗。

  王彥心中失望,但臉上還是一片平靜,站起身來,「你為朝廷出力之心,本閣十分欣慰。士逵你帶他下去,取五兩銀子作為賞錢。」

  陸士逵聽了一抱拳,大步向鄭四海走去,鄭四海聽了,卻大著膽子道:「相公,小人從成都購買貨物順流運到巴縣,都是扎的筏子。大筏子不比船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