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其實鄭氏之前進行海洋貿易,與西夷日本都有密切的往來,軍隊之中不僅有黑人,白番鬼和日本人也不少見。

  隆武朝廷現在也有三百白番,王彥對於鄭成功的烏番兵,也不太驚訝,引起他主意的其實是烏番兵配備的倭刀。

  眾所周知,倭刀是一種非常犀利的兵器,當年戚大帥為此也頭疼不已,中國因為元代禁止民間持有兵器,自然也不能鑄造,所以到大明之後,鑄造技術已經完全退化,刀劍質量遠遠比不上日本。

  日本刀吸取了唐刀的技術和特點,成為天下名器,中國的各種名刀,名劍卻成了傳說。

  王彥對於這種刀劍鍛造技術,可謂垂涎欲滴,即便是弄不到技術,能搞一批倭刀過來,也是極好。

  這時王彥遠遠的看著,這支裝備精良的鄭氏精兵,全部蹬上戰船,心裡稍微有點羨慕,也有些擔心,鄭成功派出這支精銳,看來他對破城首功,是勢在必得了~

  「咚!咚!咚!」

  明軍大營內,巨大的戰鼓,再一次敲響,滿載士卒的戰船,從晉江再次殺入護城河,明軍的大炮轟鳴,與上一次進攻基本一樣,只是從一面進攻,變成了三面攻打。

  忠武軍首先開始攻城,兵力是上次的兩倍,六千人馬,攻打西城,除了船上火炮轟擊之外,三千鳥銃手,弓箭手,也向城頭射箭、放銃,密集的箭矢和彈雨射向城頭,壓得清兵無法抬頭。

  守為西城的清將廉彪,頓時感到了成倍的壓力。

  北城百艘戰船也已經到位,一名旗牌官對李過拱手道:「督鎮!國公讓我們趁著清兵被吸引在西城,立刻發動攻擊,率先奪取泉州。」

  李過點點頭,「我知道了!」然後回頭厲聲喝道:「全軍攻城!」

  士卒們早就聽到了吩咐,先破泉州,就會得到重賞,一個個都躍躍欲試,船樓上,士卒都握緊了戰刀,盾牌擋在身前,只等排梯搭上城牆的那一刻。

  「轟~」地一聲響,戰船上的排梯再次倒下,倒勾掛住城牆,士卒們不等同袍將排梯固定,就開始蹬梯湧向城牆。

  清兵如夢方醒,趙國祚與手下游擊折光秋,同守北面城牆,他從自身了解的戰局來看,明軍主攻應該在南北兩面,而北面忠貞鎮的名號,無疑要比鄭軍強上一點,所以他親自來北城防守。

  「砸火油灌,燒了登城梯和明軍的戰船~」北面進攻的明軍也有六千人,而守軍卻只有兩千,趙國祚有些不安的指揮道。

  在他想來泉州這樣的大城,護城河如此寬廣,明軍光要解決護城河,就需要小半個月的時間,他就可以趁著這段時間,加緊布防,或者乘機溜走,選擇的時間十分充裕。

  可是沒想到,泉州的護城河,卻成了他的缺陷,明軍只準備一天,就開始強攻,這讓他和他的屬下都十分震撼,一時間沒能反應過來。

  清軍猛然扔出許多火油灌,這是除了火炮之外,唯一能威脅明軍戰船的武器,近百個油罐如雨砸下,但大多數卻直接掉到了水中,砸中的被火箭點燃,火勢也被明軍用沙土控制。

  此時清軍準備不足的問題,就徹底顯現出來,忠貞鎮的士卒,從梯上湧來,但清兵的火炮卻太少,無法同時壓制,那麼多條架在城上的排梯。

  清兵的箭矢呼嘯而來,叮叮噹噹射在明軍的盾牌上,紛紛折彎落地,眼看著明軍就要上城,城上的清軍出現了異動,不少人開始畏懼和恐慌。

  忠貞鎮的悍將李來亨,他身材高大,身披黑色盔甲,左手執巨盾,右手拿著他的大鐵槍,威風凜凜的沖在眾軍之前,儼如戰神一般。

  明軍通過排梯,雖然不斷有人落下,屍體墜入護城河中,但被射翻的明軍畢竟是少數,明軍士兵前仆後繼,頂著雨點般的箭矢,一步一步向前進攻。

  趙國祚將一個火油灌,摔在一架排梯上,然後將火把也丟了上去,將梯子點燃,想要阻止明軍過來,但明軍士卒咬牙,直接躍了過來。

  「攔住他們上城,快放箭!」

  趙國祚嘶啞著聲音大吼,他已經大汗淋漓,拼命想著辦法,用箭射、用火燒、用炮擊,用銃打,想要阻止明軍,但登城的明軍士卒太多,城頭的清軍又被戰船上的明軍用弓箭火器壓制,他所有的手段都無濟於事。

  這時他身邊的游擊將軍折光秋,卻忽然,瘋了似地衝到一旁,舉起刀拼命地砍向一架梯子,周圍的清軍也如夢方醒,一齊舉刀沖了上來,亂刀砍剁竹梯,使得梯子開始劇烈地搖晃起來,邊上的幾名明軍士卒站立不穩,紛紛掉下梯子。

  可就在這時,一面大盾卻直接飛來,瞬間就打飛了幾名砍梯子的清兵,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空中響起了一聲霹靂大吼,一個高大的黑影如狂風般地席捲而來,這是李來亨衝上來了。

  只見他大槍橫掃,瞬間拍飛一片,然後鐵槍連刺,片刻間七八名清兵就被刺翻在地,城牆上出現了一段空白。

  清將折光秋見梯上的明軍士卒,乘機接連跳上城牆,頓時雙眼一紅,大叫一聲,舉刀來戰。

  李來亨一聲冷哼,「不自量力。」

  一瞬間,只見折光秋才跑了兩步,李來亨大槍一掃,正好就只接拍在他的頭盔上,他整個人頓時是重重砸在地上,七竅流血,生死不知。

  不遠處的趙國祚見此,震驚無比,半晌後,才反應過來,連忙指揮身邊清兵殺上去,想將明將打下城去,將折光秋搶回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