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時間,城強上清軍將領全黑著臉,周圍親衛、士卒亦無人敢言,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明軍如此勢大,可怎麼辦才好呢?

  於與此同時,明軍帳內卻歡聲一片,王彥見諸將對清兵生了輕視之心,卻提醒道:「諸位可別小看了李成棟,當年整個北地為順所有,他卻能隨高興平,從陝西經山西、河南懷慶,再入山東,最後逃到徐州,跨越數千里之地,就足以證明他的能力。以本閣看來,他必然不會就此甘心受困。劉順,從軍器監討來的炸包,你帶人去埋好。」

  「諾~末將天黑了就去辦。」

  一眾明軍將領會意,相視一眼,頓時齊聲大笑。

  是夜四更,漳州城門悄悄打開,三千清軍偷偷摸摸的從城內出來,借著夜色掩護,向明軍大營摸去,顯然是想偷營。

  李成棟確實是一員能將,他想著王彥剛到,大軍立寨不穩,而且今天白天清軍騎兵丟人現眼,必然使得明軍小窺於他,疏於防範,所以決定趁夜偷營,殺明軍一個錯手不急。

  三千清兵出了城,小心意意的摸到壕溝前,摸過第一條溝,無人守衛,翻過矮牆之後,還是沒有人,帶隊的清將洪習山便緊張起來,他看了看不遠處的明軍大營,揮手上屬下摸上去,但就在這時,前面的清軍士卒卻踩到明軍埋下的炸包。

  「轟隆~」幾聲巨響,地上接連爆炸,數十名清兵,頓時就被掀飛,偷營的清兵頓時大亂。

  炸包就是古代的地雷,據明代《火龍經》所載,「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

  從記載可以看出「炸炮」不僅是最早的壓發地雷,還與今天的「連環雷」相似,戚繼光守薊州時,也用過一種「鋼輪發火」的地雷。

  突如其來的爆炸,讓清兵一陣懵逼,洪習山見已經暴露,偷營不成,只得咬牙讓手下強襲,清兵慌亂之間,拿起武器,就往明軍大寨衝去,企圖利用夜色將明軍攪亂。

  「砰~砰~砰~」

  就在清兵衝到營寨前時,明寨之內火把突舉,當先三百紅毛鬼,分成三隊,抬起火繩槍,就直接潑來一片彈雨。

  沖在最前的清兵,頓時就倒下一片,後面的清軍見明軍營中無數人影晃動,兩側還有喊殺聲傳來,士氣頓時一泄千里,不用洪習山下令,清兵便拔腿就跑。

  此時,劉順立刻率眾殺出,攆著清軍直追,埋伏在左右兩翼的李過、王士琇也分別殺出,將清軍截斷,正好把洪習山圍了起來。

  這員鄭氏舊將到也果斷,眼看逃不出去,當即就把武器一扔,喝令士卒直接向明軍投降保命,剩下的敗兵,被明軍一路追趕到城下,直到城上守軍亂箭射來,方收兵回營。

  這下李成棟、佟養甲就徹底死了心,緊閉城門,高懸吊橋,再也不作他想,老老實實的緊守城池,等張存仁和江南援兵來救,好在漳州城內糧草充足,他消耗的起,到是不用向祖大壽那樣殺人充飢。

  第452章 兵鋒所指

  少了漳州城內的清兵搗亂,明軍的鎖城就進展了越發順利起來,王彥為了抓緊時間,不僅催促民夫日夜趕工,明軍除了六千騎兵監視漳州之外,三萬多步軍也輪番上陣。

  不久,各種工事逐漸完備,明軍在漳州城外埋了炸包,設了鹿角、拒馬,挖掘了無數條深壕,築起了長牆,又搭起木塔、築敵樓直接觀察城內,使漳州清軍的一舉一動,都能隨時被明軍掌握。

  十天之後,漳州基本被困死,王彥遂即留下王士琇領六千騎兵,又讓賀珍領一萬步卒,繼續加固工事,防止漳州清兵突圍,他則領著兩萬四千人,與鄭成功水陸並進,殺向福州。

  王彥三月三日,離開漳州,一日之後,越過西溪,進至長泰縣,長泰守軍只有千餘,由一名蒙古牛錄節制。

  王彥也不讓人攻打,他單人獨馬,身後只跟著一員掌旗手,在城下轉了一圈,城上清兵看清旗號,頓時大嘩一聲,「王相公來了。」就直接將守將綁了開城投降。

  長泰官紳連忙請名震天下的王相公進城,但王彥卻沒那閒功夫,吩咐城內居民剪辮,復衣冠,便領著大軍,繼續殺氣騰騰的東進。

  沿途所過州縣,王彥只讓人宣稱,官軍來收復八閩,不降就死,大小縣城見旗就降,等到了三月十日,同安、安溪等數十個州縣,具望風而降。

  清軍統治福建的時間本來就不久,加上清軍不得人心,搜刮甚很,現在受到王相公入閩的鼓舞,以及《討北虜復八閩檄》的傳播,原本被鎮壓下去的義軍,又開始風起雲湧起來。

  三月中旬,王彥又掃滅了安南,而鄭成功亦與舊部裡應外合,再次拿下了安平,閩中城池接連被破,明軍連連掃滅清兵,使得明軍兵威如日中天,可謂一路高歌猛進。

  這樣的情況,一直到明軍殺到泉州城下,才有所改變。張存仁三萬人馬,八千在延平,預防贛南明軍入閩,八千在福州,五千在莆田,五千在泉州,還有四千散開在其他城鎮。

  泉州自宋之後就是東南沿海最重要的海貿大城之一,是海上絲路的起點,清廷雖然不重視海貿,但泉州夠富裕,而且鄭成功對此地垂涎欲滴,所以張存仁委託了值得信任的漢軍鑲紅旗甲喇章京趙國祚來統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