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窮苦的人家,沒有富人那麼多名堂,但也在張羅著能吃上一碗素餡餃子,希望明年的生活能過得好一些。

  午後,陳名夏滿臉紅光的回到府上,朝廷上支持他意見的人越來越多,這讓他意氣風發。

  回到府上,轎夫們將轎子收起,他則向內宅走去,走到內府門口,小兒子便迎接上來,行禮道:「爹爹,辛苦了。」

  陳名夏笑著摸摸他的頭,「林兒功課做完了嗎?你母親呢?」

  小兒子點點頭,「夫子教導的作業,孩兒都已經倒背如流。母親大人,整個下人發賞錢哩。」

  「飯後,可要考你,不要說大話哦。」陳名夏微微一笑,只見內府院子裡果然站滿了下人,他夫人劉氏正在前面訓話。

  陳名夏這些日子來,醉心於清廷改革,使滿清貴族行漢制,他忙著聯絡大臣,卻忘記了時間,現在見此才一陣恍然,原來馬上要過年了,是該發年賞了。

  中國自古就是個人情社會,逢年過節,家主或者商人都會給下面的人獎賞,以此來收攏人心,這是自古有之的事情,無論府中僕人,還是店鋪的夥計,酒肆的酒保,每年年底都會有一筆額外的獎勵,陳名夏身居學士一職,在清廷也屬於高位,家中自然也不例外。

  此時他的夫人張氏,給府上的管家、帳房、門房、丫鬟、廚娘、轎夫,雜役等等,每人都準備了一筆不菲的年賞。

  下人們也感謝家主的恩德,臉上都洋溢著喜色,張氏見陳名夏回來,於是連忙讓人去準備飯菜,她則迎了上來。

  張氏是個很會經營家業的女人,對陳名夏也服侍的十分周到,大臣上朝時間早,下朝時間晚,期間基本空腹,所以張氏將府中的飲食習慣也做了改變,早上都是簡單一點應付,等陳名夏回府,然後才全家一起開宴。

  「夫君什麼時候回來的?」張氏歡喜地問道。

  「我剛到家,進屋在說吧~」

  當下,陳名夏便帶著小兒子與張氏一起進到內堂,下人將早就準備好的飯菜,端上桌來。

  內堂里,擺著兩桌,女人們一桌,男人們一桌,陳名夏見自己的兄弟陳名冬被下人叫來吃飯,想起已經臨近年關,遂即說道:「名冬,眼看就要過年了,你替為兄回一趟老家,勸一勸母親和兄長,讓他們一起遷到北京來,讓我們一家團聚。眼下朝廷有意推行漢法,師法孝文,大兄完全可以入朝做官,何必為明朝守節?」

  陳名冬聞語,臉上卻十分為難,「母親和大哥的脾氣,兄長又不是不知道,前些日子托人送去的銀兩,據說被母親全部丟入了河中,大哥也跟本不會接受兄長的恩惠。」

  陳名夏見此,不在勉強,拿起筷子,嘆道:「吃飯吧~」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卻忽然傳來,一隊清兵二話不說,直接撞開府門沖了進來,下人們見此驚得紛紛的連連逃竄,老管家家一路跌跌撞撞的跑到內堂,他還沒來的急稟報,清兵已經擁了進來。

  陳名夏一家二十多口,見此一陣愕然,陳名夏眉頭一皺,放下碗筷,惱怒道:「吾乃國之大臣,你們想幹什麼?」

  這時一名官員,從清兵中走出來,張開諭旨便說道:「奉攝政王令,吏部侍郎,兼侍讀學士陳名夏,結黨抨擊朝政,意圖不軌,按照大清律令,全家鎖拿下獄,聽侯朝廷發落。」

  第403章 全家抄斬

  陳名夏將自己視為清廷的大臣,但滿洲貴族視漢臣卻等同於奴才。

  自夏禹開起家天下以來,中國古代雖以天子為尊,但始終都有君臣共治的思想存在,儒門之中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在士族階層看來,天下並非君王獨有,士人身上也有安定天下的使命。

  宋代張載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也是士人思想的體現。

  可見,古代士人做官,多少都有濟世的思想,多少有些奉獻的精神,以及理想和抱負。這是精神缺失的當代,所不能比的,如今大多數人做了官,大概都是「我可有今天了~」

  陳名夏一心為清廷考慮,但在滿清貴族看來,奴才指責主子,那這就是造反。

  大清朝不需要有思想的大臣,需要的是言聽計從的奴才。

  這個新年,對於今歲的北京而言,註定是血腥的一年,本來剛剛有點年味,但在八旗兵的抓捕之下,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人人自危,和蔓延全城的恐怖。

  短短兩日之間,被下獄的官員多達三百餘人,清廷在京文官一下就去了一小半,被牽連的眷屬也有數千之眾。

  被抓的官員大都一陣懵逼,「是攝政王下旨,讓我們提意見,我們才提的呀,怎麼突然就變成結黨營私,抨擊朝政,意圖不軌呢?」

  這時一眾人才反應過來,多爾袞的根本用意,連忙上書自辯,大體的意思都是,「我等忠於大清,絕無二志之類。」

  清宮裡,對於一下抓捕了三百多名文臣,多爾袞也感到吃驚,但並沒有阻止,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眼看就要過年,但事情卻不見平息,反而有擴大之勢,他才有些心急起來。

  書房裡,多爾袞冷臉對詹霸道:「哼,這些人果然是串通一氣,這才幾天時間,京師里有大學士馮銓,地方有督撫大員,都在為陳名夏求情,簡直豈有此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