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點點頭,思考片刻後道:「復甫的意思是,對於鹽鐵、糧食,我們要大量修建倉庫,從別人手中把物資買回來,有了足夠的物資就能供養軍隊,壓低物價,對於絲綢、瓷器、茶葉,這樣的物資,則盡力出口,抬高物價,使得清廷統治地區的商人與我們貿易,我們從中賺取差價。」

  其實道理很簡單,清廷現在雖然占據大片領土,但卻沒有對外貿易的能力,第一清廷統治者現在根本不懂什麼海外貿易,第二江南有舟山魯王的水師,清廷想貿易也出不了海。

  這樣的情況,就使得廣州這個對外港口,物資供不應求,而清廷一邊貨物卻沒有銷路。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他們肯定會從價格低的江南購買瓷器、布匹、茶葉,轉運到價格高的廣南來販賣。

  當然這些交易,肯定會被清廷制止,但沒有關係,大明有走私集團,清朝肯定也會有走私集團。

  陳永華對於王彥的理解能力,表示驚嘆,他是因為從小看著家族與海外貿易,打理茶園,才摸索出來了一些道理,但王彥卻是不僅一點即透,還能舉一反三。

  「除此之外,朝廷還應該鑄錢,緩解商業發展之後,銅錢不足的尷尬。」

  王彥深以為然,「朝廷在福建也鑄了一批錢,但因為少銅,並沒有鑄造多少,而且成色很差,百姓基本不買帳。其實眼下朝廷財政危機,陛下和戶部首先想到的就是鑄錢,只是廣南並沒有什麼銅的儲備,因此作罷。」

  這是書房外,忽然有下人稟告,「國公,按您的吩咐,靖遠商號的馮老,以及廣南各家商號的代表,都過來了。」

  王彥聞聲微微一笑,「今天我與復甫一番長談卻是收穫良多,以復甫的才幹,只在國子監讀書,未免浪費人才,不如掛個幕府參贊的名號,一邊治學備考,一邊為本督出謀劃策。如何?」

  陳永華起身行禮,「晚生敢不從命!」

  王彥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吩咐外面的下人道:「且先將馮老他們帶到偏廳,本督隨後就來。」

  「復甫也隨我一同過去,聽一聽諸多商號的想法。」

  王彥手下如今也已經聚集了不少士人,但大都是傳統士大夫,其中就算身懷某一項特殊的才能,也不會與傳統士大夫的價值觀偏離太遠,他們有懂兵事,懂後勤,懂火器,懂製造,懂西學,但就是沒有懂經濟的存在。

  陳永華對於銀錢的作用,以及如何調節的見解,就使得王彥如獲至寶起來。

  他們離開書房,來到偏廳,早以有十多位商號的代表,坐在廳內。

  說是代表,其實都是商號的家主親自過來,畢竟是楚國公邀請,他們誰也不敢不給面子。

  「我等拜見國公~」

  一眾人見王彥進來,連忙行禮,王彥揮揮手,「都坐下吧。」

  這時王彥在正位坐定,又讓陳永華坐在左上首位,便笑著對諸人道:「今天本督將諸位請來,就是要跟你們說說,朝廷商稅改革的事情。之前本督已經寫信給靖遠商號的馮老,讓他給你們透露朝廷將要改革的消息,目的就是先給你們通一口氣,讓你們做好思想準備。眼下朝廷已經決定下來,明天陛下就要命朝廷制定策略,頒布施行。在此之前,本督想要聽聽你們的想法。你們誰先說?」

  說實話,諸多商人並不適應,現在說話的方式,一個個屁股都只敢坐半邊,與大臣被皇帝賜座了一個模樣。

  以前朝廷要施行什麼政策,豈會問商賈的意見,所有商賈才拼命在朝廷找代理人,為他們的利益發言,現在王彥直接找上門來,他們到有些不太適應。

  王彥問完,偏廳里卻是一片沉默,雖然這不是王彥第一次招見他們,一年前時他們與鄭氏暗通,也與王彥見過一面。

  商人大多知道,眼前的楚國公,與大明的絕大多數官僚不一樣,但士農工商,商人掉了千年的車尾,怎麼敢跟威嚴日重的楚國公提意見呢?

  眼看氣氛陷入沉默,王彥遂即向馮應昌看了一眼,老頭立刻會意,站起來說道:「朝廷改革商稅的策略,草民完全贊同,眼下貿易規模做的這麼大,朝廷又取消了眾多的關卡,使貨物運輸途中不被盤剝,三十稅一改十稅一,大夥賺的不比以前少。」

  一眾商號之人,見馮應昌站起來,就知道這老東西肯定提王彥說話,臉色都有些難看。

  王彥微微一笑,讚許的點了點頭,「馮老的話很有道理,江南士紳當初為了一點點小稅,就與朝廷鬧,現在朝廷敗了,他們討到好了嗎?兩個月前,清兵殺到廣州城下,你們也看見了,廣南的百姓死傷三十多萬,你們不交稅,朝廷就沒法招兵打仗。如果清兵打下廣州,你們就得步江南士紳的後塵,不僅家產被搶,連性命也會堪憂。清兵屠了多少城,你們商賈消息靈通,不用本督說出來,也該知道。眼下朝廷改為十稅一,你們只需要拿出一少部分,又不是不掙錢,目光應該放得長遠一點。本督已經建議廢除太祖時商人只能穿布衣的法令,雖說早就沒人遵循了,但這就是一個信號,今後本督還會有許多有利於商業的措施,你們如果想的長遠一點,就該明白怎麼做了!」

  第397章 擴軍備戰

  大明指揮統領軍隊的官屬是五軍都督府,不過現在基本已經名存實亡,朝廷禁軍損失殆盡,又沒有銀錢來重新招募,而地方督撫多自籌軍餉,自練新軍,已然各成一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