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說道家思想,無為而治,在春秋戰國時代,什麼是無為,什麼是有為,你無為就得被有為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兼併,諸侯們希望的是五霸那樣的有為。

  百年演進,儒法道墨,最終以秦行法家,一掃六合,而結束了天下的紛爭,看似法家成為了四家紛爭的贏家。

  秦以法家得天下,但卻也因法家二世而亡,只得一說的是,法家的以法「制」國,以法「制」民,與今天的強調的法治完全不同,現在是「治」,秦法是「制」,是要制你。

  秦的滅亡,證實了光靠法家,無法統治天下,所以漢初選擇了道家,無為而治,使天下修養生息,隨有文景之治。

  此時天下修養生息數十載,地方已經恢復過來,一個新的問題隨之出現,事實正明道家也不能維持一個國家的長期運轉。

  隨著天下經濟民生恢復過來,地方的實力逐漸強大,如果中央政府接著採取道家無為而治的態度,地方上的諸侯藩王們就要開始有所作為了。

  七國之亂,使道家也與法家一樣失敗。

  時間到了漢武帝時期,國家該選擇什麼樣的思想,除去根本不被統治者考慮的墨家之外,就只剩下儒家還為登上歷史的舞台。

  這時一個名叫董仲舒的男人出現了,向漢武帝提出被他改進過的儒家思想,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天人感應、三綱五常,君權神授,來迎合統治者,隨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

  此時儒法道墨四家之爭,雖然以儒家的獲勝而告終,但此儒以非彼儒,等發展到宋明時期,儒家仁者愛人,民貴君輕等思想,都被壓制。

  從春秋戰國,到董仲舒分流,再到南宋朱熹,儒家思想,也從一門學說,變成一種統治技術,最後成了一門宗教,其過程就是儒家-儒術-儒教。

  王彥聽了王夫之的問題,心裡一陣沉思,半晌之後,才站起身來,毅然道:「正本清源,存孔孟,斥儒術,滅理教,仁者愛人。」

  王彥的話語,王夫之並不吃驚,他本人也是反對理學的先鋒之一,此外浙東黃宗羲也有「天下為主,君為客。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等等言語。

  「士衡是要復興古儒,以春秋儒家的思想,來限制皇權嗎?」王夫之微笑道。

  王彥點點頭,「我是有這種想法,但自古改革,時間漫長,反覆極大,而要復興古儒,傳播思想,就更是難上加難。眼下我還是以抗清為第一要務,傳播思想,進行改革,只能先慢慢布局。」

  王朝聘聽了這麼久,已經完全明白,「打擊理學之事,並不簡單。自王守仁創立心學以來,我王門子弟,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粵閩、泰州等七個學派,先後與理學抗衡,等到泰州學派的李贄,自刎死於獄中之後,我心學更是日漸勢危矣。如今陽明心學已經有百年有餘,而我江右王門的心學卻始終沒有發展起來,可見理學的根深蒂固。」

  王夫之點點頭道:「父親說的不錯,理學有朝廷支持,其他學說很難發展,士衡現在就開始布局,是十分必要的。現在有士衡在朝中,想要傳播新學說,要比之前心學的傳播容易許多,士衡打算先從哪裡開始呢?」

  王彥坐下,看著王介之道:「我之前寫信給兄長,其實就是想讓兄長過來國子監教授心學。我王氏家學師承江右王門,乃心學一支,而心學出自孟子,符合我復興古儒之意。如今朝廷官員缺額嚴重,國子監的監生肯定會受到朝廷重用,如果他們都受到心學和古儒的影響,對於今後的改革,必然大有易處。」

  第389章 連接江南

  儒學發展到宋之後,理學開始盛行,等到明朝時推行八股文,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讀書人成了死記硬背的書呆子,而士大夫階層也多成了道貌岸然的理學衛士,使的整個社會受到壓制。

  明代工商業發展之後,興起的新興階層,迫切需要新的思想,來打破理學的禁錮,心學誕生之後,被給予厚望,心學七派之一的泰州李贄,便扛起對抗理學的大旗,批判重農抑商,讚揚商賈的功績,倡導功利價值,不過這雖然符合明代商業發展的要求,但也使得士紳重利輕義,給社會思想造成混亂,被溫和派批判,覺得他太過激進。

  眼下明朝最大的問題就是財政問題,弘光朝只剩下五百萬兩,現在就更不值一提,這與偏安一隅的南宋歲入一億,平均也有六千萬,簡直無法比較。

  任何一個改革,都至少需要一個階層的支持,要麼是百姓支持,要麼是皇帝支持,要麼是士紳支持,王彥要解決財政問題,看準的自然是新興的商人階層,以及與商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的大家族,大官紳的支持。

  中國在先秦時代,商人的地位,其實並不低,儒家在這個時候,並不壓低商人的地位,孔子有「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的主張,七十二賢之中的子貢,就是善於經商之人。

  商人地位真正被壓到最低,是在理學盛行之後,「存天理,滅人慾」,在理學家看來追逐財富的商人,顯然是人慾表現,所以商人被壓制。

  王彥不是書呆子,他要復興古儒,並不是要全盤照搬春秋儒家的思想,任何時代都有其特殊性,他要做的是從古儒的思想中提取有利於他對抗理學的部分,打破理學的精神禁錮,以推商業的發展,改革明朝的財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