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宗第與王士琇,縱馬進入一個小村落,整個村子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在村子中央的曬穀場上,還躺著幾具屍體。

  夏日天氣炎熱,這些百姓的屍體,顯然被殺已經有些時日,他們在烈日的暴曬下早以腐爛,令人作嘔的屍臭味,已及鑽滿了軀殼的蛆蟲,使得戰場老卒,也忍不住翻身下馬,跑到一邊狂嘔起來。

  袁宗第見此,眉頭緊皺,他吩咐士卒趕緊將屍體燒掉,防止發生瘟疫,然後與王士琇領著人退出村子,派遣哨騎四處出擊,往周圍查看。

  不多時,哨騎回來稟報,方圓二十里,幾乎所有的村子,都被洗劫一空,已經沒有了人的蹤跡。

  「看來揚彥昌說的是實情,清兵為了攻城,四處抓捕百姓做炮灰,只是沒想到清兵會跑這麼遠,盡然都劫到承天府了。」王士琇聞語,皺眉道。

  袁宗第臉上有些沉重道:「是啊~沒想到清軍騎兵的活動範圍居然這麼大,前面也不知有沒有清兵主力,我們是等國公到來,還是接著向襄陽挺進呢?」

  「末將以為還是穩妥一點為好,前面是承天府,我們進入府城等候國公到來,再作決斷,以免中了清軍埋伏,統制以為如何?」

  袁宗第雖是主將,但王士琇乃王彥心腹,所以他很在意王士琇的意見,於是點點頭道:「嗯,那便先去承天府。」

  承天府在漢水東面,一萬督標遂即調轉方向,尋一處水流平緩之處,搭橋過河。

  清軍騎兵肆虐江漢平原,雖說王彥下達了讓各州縣官員收百姓入城,堅守城池的命令,但袁宗第卻不敢確定,承天府是否還在明軍手中。

  在大軍搭設浮橋之時,袁總第便帶著三十名騎士,乘坐小船過河,然後往府城探查。

  按著古制,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唐宋時期文化鼎盛,長亭就成為送別之處的代名詞,基本每一座大城外都會有長亭。

  袁宗第領著三十名騎兵,打馬快行,很快就到了承天府外的十里長亭,他遠遠看見亭子,又見四周沒人,便領著眾騎士停下,準備歇息片刻,喝上一口水。

  眾人勒住韁繩,便翻身下馬,袁宗第大步走到亭子裡的石凳邊坐下,他接過士卒遞過來的水壺,剛準備喝上一口,心裡卻不禁升起一陣警覺,他凝神靜氣仔細傾聽,周圍除了知了昆蟲的叫聲之外,他分明感受到有許多人刻意壓制的呼吸聲,以及枯枝折斷的響動。

  難道有埋伏?這時他不禁猛然回頭,卻發現聲音並非從他手下那邊發來,於是他雙眼不禁一眯,立馬站起身來,便向戰馬走去。

  一眾剛準備坐下的明軍,見此立馬知道有問題,然而他們剛站起身來,長亭外的一片半人高的雜草里,就突然發出一聲喊叫,四周草從、道路兩旁的樹林裡,頓時站出來近百人,他們身上都插著樹枝茅草,握著長刀、弓箭,不知道在這裡潛伏了多久。

  袁總第見他們模樣,都是留著髮髻的漢人,但有穿明軍衣甲,也有清軍的盔甲,甚至還有大順軍的藍色衣甲,不過他們衣甲雖然混亂,卻顯然不是清兵,應該是承天府設在城外的潛伏哨。

  甲申年以來,鄂西北一會兒被順軍占領,一會兒又歸降清廷,現在又從新回到大明,形勢非常混亂。這些人穿各種各樣的衣甲,也就情有可原,只要沒有剃髮,就不是清兵斥候。

  袁宗第見此,遂即放下心來,他正要相問,對方之中卻走出一員小將,大聲喝罵道:「吳狗,放下兵器,小爺饒你們不死!」

  「吳狗?」袁宗第聞語,不禁一愣,但遂即反應過來,他們都頭戴高頂金屬缽盂頭盔,身上盔甲鏗鏘,腰間掛著長刀和弓箭,正宗的明朝正規軍打扮,但偏巧眼下攻打襄陽的吳三桂和他手下的關寧鐵騎,也是差不多著個模樣,所以對方將他們誤認為是漢奸部隊了。

  「呵呵~」袁宗第見此,不禁微微笑道:「這位小兄弟,本將乃~~~」

  袁宗第正要自報名號,那小將見他臉上露出微笑,而且並不丟棄兵器投降,便以為欺他年少,心頭頓時一陣鬧火,彎弓就射。

  袁宗第哪裡料到那小將一言不和,彎弓就射,他口中話語,立馬就被打斷,一旁衛士見此,紛紛大驚失色,但要救也來不及了。

  「當~」的一身響,那枚羽箭一下便射中袁宗第的頭盔,幸得他身為大將,有些功夫,避開了要害,但即便如此,他也驚出了一身冷汗。

  放箭就是信號,雙方立馬拔刀、彎弓,頓時就要幹起來,但宗總第頭盔一下被射落下來,剛剛暴起一眾暗哨,看著他頭上同樣的髮髻,卻全部愣了下來。

  第313章 高第攔路

  一眾暗哨發現袁宗第一行同樣是束髮的漢家兒郎,頓時便愣了下來,那放箭的小將,更是尷尬異常,不知道該如何面對袁宗第等人。

  看那小將自知犯錯,一副手足無措的模樣,袁宗第想要發火,卻發怎麼也不出來,不過他也沒給對方什麼好臉色看。

  畢竟身為大將,被一小兒無緣無故射了一箭,還將頭盔射落,怎麼看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而且事情傳回軍中,他肯定會被軍中將領調笑。

  此時,袁宗第心裡十分懊惱,想弄死那小將的心思都有,只是他身為大將卻須要有些氣量,而且他不明白對方的身份,王彥又軍紀嚴明,對方只是無心之過,他才不得不忍耐下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