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鄭成功隨與王威入殿拜見,而後便站到兩側。

  「諸卿都是朕的心腹之臣~」隆武帝見人到齊,目光掃視眾人一眼,開口道:「朕本沒有登臨大寶之心,因諸卿擁戴而在位。朕布袍蔬食,曉夜焦勞,有何人君之樂?只是上為祖宗,下為百姓,汲汲皇皇,不敢頃刻自安,唯恐負諸卿擁戴之初心。去歲鄭太師將朕與諸卿從溫州迎至福京,擁立朕為天子,朕本欲與鄭太師君臣同心,然今太師以非當初之意,似以下定決心,離朕而去也。」

  皇帝雖說得委婉,但在場之人都知皇帝所說何事,鄭成功聽了,便直接出來拜伏於地,「陛下,臣蒙陛下厚愛,賜國姓,改名成功,朝中上下,黎民百姓,皆呼臣為國姓爺,陛下之恩,臣無以為報,只能用盡畢生精力去保衛大明。臣今日向天起誓,必定忠於陛下,至死不渝,若鄭太師降清,臣便與其斷絕一切關係,為大明朝大義滅親!」

  鄭成功說完,便納頭便拜,隆武帝見此,連忙起身,親自將他扶起,感動道:「成功真朕之忠臣也!」

  「陛下~」這時大學士陳子壯出列道:「國姓爺忠心朝廷。福京有國姓爺和王將軍護衛,雖然暫時安全,但鄭太師既然似有二心,這仙霞關便不可不防啊~」

  隆武帝聞語,先讓鄭成功退到一旁,而後自己走回大寶之上,面色沉重地說道:「朕登大位以有一載,未光復祖宗之基業,亦未使百姓安樂。朕每思至此,常感天意使然。陳卿所憂之事,朕心中亦憂,今日朕招卿等前來,也就是想問問諸卿,若鄭太師降清,這福京還守的住嗎?」

  大臣們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仙霞關外,御林軍不僅沒能擊退清兵,還使得自身損失慘重,忠於隆武的軍隊一下減少了一小半,而手握大兵的鄭芝龍卻早已心懷二志,仙霞關的守軍也多聽鄭芝龍的號命。

  鄭成功摔軍同清兵血戰時,關內的鄭彩等部鄭軍,便都沒有派兵支援。

  現在隆武朝廷的命運,其實已經握在了鄭芝龍的手裡,他若不降清,清軍便輕易過不了仙霞關,隆武朝廷就還能在福京延續,但如果他決定降清,那令仙霞守將把關門一開,博洛所領的二十萬清兵,就能一涌而入,直接殺到福京城下。

  此時隆武帝與朝臣,可謂提心弔膽,完全不知道鄭芝龍什麼時候就會與清廷達成條件,然後把福京朝廷賣給清廷。

  「陛下~」左懋第聽完隆武的話,知道辛辛苦苦拉起來的御林軍一下損失過半,對皇帝打擊非常之大,而清兵大軍壓境,身為天子,自身安慰卻掌控在他人之手,亦使皇帝感到悲憤,所以他立馬出列道:「陛下楚國公在湖廣之地大破清兵,贛南的局勢也隨之有所好轉,臣以為陛下大可移駕湖廣,則朝廷之危可解,而陛下亦能一展心中之志,不受束縛也。」

  移駕之事,隆武帝早有籌劃,但卻一直沒有實行,現在左懋第重提,隆武帝卻有些猶豫起來。

  「當初朕欲移駕贛州,是因為東南之地魯藩與鄭氏可互為犄角,如今魯藩以折,閩地以危,朕若離閩,又無人守衛閩地,則八閩士氣盡喪也。」

  鄭成功見皇帝臉上猶豫,且福京確實已經不再安全,遂即再次出列道:「陛下,臣贊成左閣老之言,請陛下移駕湖廣,統籌大局,臣願領麾下兒郎,為陛下守衛八閩之地,必不使清兵占我閩地也。」

  第258章 鄭芝龍再會清使

  自去歲年底,鄭成功與王威發動兵變,攻擊了鄭芝龍的平國公府邸,鄭芝龍慌忙逃出福京之後,就一直待在鄭氏的老巢安平城。

  此間鄭芝龍雖將兵馬集結於安平,但並沒有殺回福京之意,隆武朝廷見此,連忙下詔安撫,加了幾個鄭氏小輩的官爵,又讓鄭芝龍做了太師,以此希望穩住鄭芝龍。

  三四月間,王彥在湖廣與清兵連連大戰的消息傳入閩中,明軍斬殺清偽王耿仲明、偽公爵沈志祥,奉國將軍愛新覺羅·巴布泰,貝子愛新覺羅·吞齊之事,使得天下震動,原本決定投清的鄭芝龍,不禁猶豫起來。

  鄭芝龍在明清之間左右搖擺,他既沒有倒向清廷,也沒有返回福京,參與朝局,而是駐在安平,擁兵自重,觀望時局。

  時間來到六月,清軍將浙東明軍掃蕩一空,魯監國入海,局勢再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鄭芝龍眼看清軍大兵壓境,心中天平隨之傾斜,再次與清廷聯絡起來。

  安平城內,博洛所派遣的清廷兵部右侍郎黃熙胤,帶著隨從蘇忠貴再次進入福建,尋鄭芝龍商談條件。

  在書房內,鄭芝龍再次與這位肥頭大耳的清使相談,黃熙胤滿臉微笑,使得那雙本來就小的綠豆小眼,完全被臉上的肥肉,擠壓成一條細線。

  這時他拱手作揖,便笑道:「一官兄,多日不見,我黃某人又不請自來矣~哈哈~」

  黃熙胤臉上的笑容帶著一股得意之色,如果說他第一次與鄭芝龍相見,是他求鄭芝龍投降大清,那麼這次相見,便成了他給鄭芝龍一個機會,可以為大清朝效命。

  鄭芝龍敏銳的感受到黃熙胤在態度上的變化,這讓他心裡一陣不快,臉上神情頓時一僵,但只是一瞬間,他便哈哈大笑的作揖回禮道:「熙胤兄,鄭某是歡迎之至啊~」

  兩人一番客套,各自坐下,黃熙胤便悠悠道:「黃某的來意,想必不用多說了吧~一官兄對於我聖朝所提的條件考慮的如何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