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明軍畢竟是殘兵敗將,而在清軍圍城半月時間後,堵胤錫內無糧草,外無援兵,明軍已經慢慢撐到了極限,騾馬早已宰殺殆盡,百姓的糧食也已經吃完,若再過幾日,便只有開始吃人了。

  這時明軍剛剛打退一次清兵的進攻,在城牆上,一隊明軍將校,護著一名四十來歲的中年男子,在炮火中,從城樓走到一段滿目瘡痍的城牆上,他們身上失去光澤的鎧甲,以及男子看不出顏色的官袍,都訴說著守軍的艱苦境地。

  「轟隆~」

  一枚炮彈砸在牆垛上,碎石飛濺,一名附近的明軍直接慘叫一聲,被轟下城強,而護著男子的將校見此,立馬舉著盾牌,將其保護起來。

  男子正是湖南巡撫堵胤錫,他揮了揮手,意示將士們不必緊張,「高將軍,是這裡嗎?」

  高一功有些疲憊的抬手指著城牆道:「撫台大人,且看,那裡已經出現一尺的裂縫,怕再轟上幾炮,就會全部垮塌,到時候~」

  堵胤錫向他指著的地方看去,不禁一聲長嘆,知道城破之日,就在眼前了。

  「何騰蛟遲遲不發兵馬救援,永定城本非大城,我等又全無準備,倉皇而至,能守至今日,全賴高將軍之能,與兒郎們死戰!」這時堵胤錫看著身邊的諸多將校,心中不禁一陣憂傷。

  半個月前,他們還意氣風發,近三十萬人馬圍困荊州,有氣吞荊楚之勢,但現在卻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荊州之役失敗,李過待著長江北岸近十萬主力,退入鄂西,而堵胤錫則收攏南岸的潰兵,一路敗退到湘西。

  當初他招降時,對順軍也許下了許多諾言,但如今一條都沒實現,反而把相信他的順軍,帶入了死地,所以堵胤錫心裡一陣愧疚。

  「高將軍,趁著城強未塌,今夜汝便帶著人馬突圍吧~」堵胤錫臉上滿是無奈,「從永定往西,地勢險峻無比,耿仲明的精騎無法發揮作用,本撫在城內拖延一日,汝當可以擺脫追殺,或北上於李將軍匯合,或南入辰州,此地西托雲貴,東控辰沅,北制川鄂,南扼桂邊,將軍用心經營,尚可一戰也!」

  高一功聞語,眼中不禁飽含熱淚,以前他們同官軍打,就算死傷在慘重他也沒一絲悲壯之感,可這次同清兵作戰,他心裡卻滿是悲傷,讓他喉頭一陣哽咽,「撫台~」

  堵胤錫卻立馬揮手打斷他的話語,「高將軍,不必多言,本撫心意以決,汝快去準備吧~」

  高一功聞言,只得悲憤的抱拳一禮,「諾~末將領命!」

  堵胤錫又轉回城樓,開始寫下絕筆,「臣不即死荊州,原欲南入常德,以湘北為基,重整旗鼓,不意虜追至常德,臣不敵,隨西入永定,然虜緊追不捨,圍臣於城中。今長沙諸鎮甘負國恩,擅自退兵在前,見危不救於後,使臣困於死地,臣唯有矢志文山之節,以一死報二祖列宗,報陛下之恩矣!」

  第203章 耿仲明回師東援

  是夜,永定城內,堵胤錫計點軍馬,兩萬敗軍,只剩八千餘人,哭曰,「李將軍,高夫人,以三十萬兒郎投本撫,當初江北二十萬攻荊州,江南十萬看守家眷輜重,但一敗下來,南岸十萬兒郎盡不滿萬矣!本撫愧對陛下,愧對為了大明戰死的萬萬英魂。」

  站立的士卒聞其聲,亦是滴哭一片,高一功見此只得勸曰:「今事如此,就算諸葛復生,亦無計可施也!況今時之敗,非在撫台,實乃督師之錯,撫台何苦自責焉!」

  堵胤錫勉強以袖拭淚,而後說道:「長沙救兵不至,乃何騰蛟、傅上瑞按兵不動之故。今孤城以不可守,汝等投本撫,本撫不能看汝等死絕,今欲讓高將軍帶汝等突圍,趁著夜色正濃,殺出城去!」

  「高一功何在?」

  「撫台~末將~」

  「高將軍勿多言,本撫早以寫好奏章上報朝廷,並寫信給左閣部,他為朝廷首輔大學士,即便本撫不在,汝等今後亦有依靠。」堵胤錫制住高一功的話語,而後肅然道:「現在諸將聽本撫號令,高一功、張能、楊彥昌,待本撫攻其東營,汝等便立馬出城西,破其營走小路,直赴辰州。」

  公隨與諸將泣別,率五百死士出東門,往清軍大營摸去,而高一功等將領則領著近八千人馬,守在西門,只等喊殺聲一起,就立馬突然出城。

  夜裡,清營一片漆黑,堵胤錫帶著死士,走到營塞百步開外,憤然而起,大呼「殺虜」,便一舉沖入清營。

  城西的高一功亦殺出東門,但他們很快發現,漆黑的營地里,一片寂靜,根本沒有一名清兵。

  堵胤錫亦發現他殺進的是一座空營,他立馬以為中計,但始終卻沒有清兵從黑暗中殺出來。

  一場決死衝鋒,居然一拳打到空處。

  堵胤錫只得帶著滿腦疑惑回到城中,高一功也帶著疑惑收兵回城,他們得出一個結論,清兵連夜退兵了。

  永定之圍以解,但清兵為什麼會突然退兵,而且還走的那麼急呢?難道是何騰蛟出兵呢?

  清兵眼看就要取勝,這時退兵的可能就只有後方發生了重大變故,使耿仲明不得不趕緊回援,但到底是何事,諸人卻百思不得其解。

  佟養和從張應祥處得到了消息,以為王彥攜大軍來攻,心裡十分惶恐。

  武昌城內駐軍不足七千,即便加上從岳州逃回來的綠營,也只有一萬兩千餘人,守城顯得特別單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