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威久在軍中,又隨王彥與清軍交手,只道清兵的厲害,而黃道周手下的兵馬,顯然不可能戰勝清軍,於是他在送別黃道周的時候,向他建議,遣散隊伍,只帶少數精銳,由小路直接進入贛州,以大學士督師的名義,節制和調動湖廣、西南等地的總督、巡撫、總兵,會師進取。

  只是黃道周卻捨不得手上的三千兵馬,認為有總比沒有好,便沒有採納王威的建議。

  王威見此,心中無奈,只得從忠義營中調撥精兵五百,讓為首的百戶,千萬護住閣老周全。

  九月底,黃道周,出仙霞關,欲先救出被清軍圍困在徽州山中的江天一,但大軍進入徽州後,卻矇頭轉向,直到江天一被清軍逼得遁走寧國府,去太湖投陳子龍,他才弄清楚,他的軍隊與江天一部,不過一山之隔。

  解救江天一的計劃失敗後,黃道周隨帶兵馬轉入江西,並一再寫信策反清廷的江西提督金聲恆,但被其置之不理。

  十月初抵達廣信,黃道周憑藉個人威望,募得三個月兵糧,隨分兵三路,向清兵發起進攻,一路向西攻撫州,另兩路北上分攻婺源、休寧,但三路皆敗。

  不久後,清軍寧國總兵胡茂禎,池州總兵於永綬,徽州總兵李仲興、蕪湖總兵卜從善,探聽道黃道周在婺源縣境明堂里下營,隨分三路圍攻,黃道周部下,損失數千人,餘眾星散,五百忠義營精兵,護著黃道周且戰且逃,但清兵早有準備,三面圍攻之下,五百士卒全部戰死,黃道周被清軍俘獲。

  隨後清軍將黃道周押送至南京獄中,他在獄中吟詠如故,有詩云,「六十年來事已非,翻翻復復少生機。老臣擠盡一腔血,會看中原萬里歸。」

  時清廷派使洪承疇勸降,黃道周又寫下這樣一副對聯:「史筆流芳,雖未成功終可法;洪恩浩蕩,不能報國反成仇。」將史可法與洪承疇對比。洪承疇又羞又愧,上疏請求免道周死刑,清廷不准。

  洪承疇隨殺黃道周,臨刑前,道周望南而拜,痛聲呼道:「臣黃道周拜別吾皇陛下。」他連拜九次後,痛涕道:「陛下啊~臣雖不能再馳騁疆場,為國立業,然忍恥被俘,也斷無再生之理,臣死而無怨,望陛下重整朝綱,力挽狂瀾,掃除奸雄,揮兵北進,聖朝安得無雪恥之日焉?願陛下聖意果決,戒之,慎之。」言罷,再拜,而後端坐受刑。

  觀刑百姓無不痛哭流涕,大呼,「黃大人。」

  同日其門人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同日被殺,人稱「黃門四君子」。

  訃訊傳至福建,隆武帝「震悼罷朝」,特賜諡「忠烈」,贈文明伯,並令在福州為黃道周立「閔忠」廟,樹「中興大功」坊;另在漳浦立「報忠」廟,樹「中興藎輔」坊,春秋奠祭。

  第172章 看西洋王彥思變

  澳門神學院,除了教授天主教義之外,也有一些自然科學,其中之人多是耶穌會派往中國的傳教士。

  王彥隨著柏應理,在神學院內參觀一日,覺得十分新奇,他發現西夷重於對事物的規律和本質的探索,而中華則善於總結經驗,兩者之間存在很大差別。

  不過王彥細想之下,其實中華也有類似的思想,《禮記·大學》中便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之言,只是自明以來重八股,加之理學思想被歪曲,才丟掉了許多原來的東西。

  神學院中,西夷在算學,航海方面的成績,以及柏應理描繪的西方諸夷於海上爭霸,四處開海吞地之事,讓王彥感到驚訝,而最讓他驚奇的則是西夷所繪製的一副萬國圖,此圖與萬曆年間,西儒利瑪竇所繪《坤輿萬國全圖》,有很大不同。

  在《坤輿萬國全圖》中,大明居世界中央,而眼前這幅圖,大明卻在地圖一角,這令隨行的陳邦彥等人時分不快,但王彥卻不知怎麼的,卻看得入神了。

  他心中沒有陳邦彥等人的憤怒,反而生起一股強大的危機之感,於是他提出想將眼前的萬國圖,帶回廣州,柏應理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一日看下來,王彥不得不承認,經過神學院培養出來的傳教士,每一個都是難得的人才,幾乎個個都涉獵鑄炮、航海、算學、水利等方面的知識。

  相比之下,大明的書院,卻只教授四書五經,對於雜學都很少涉獵,而教導出來的士子,也多是只能寫文章,卻既不懂農政、水利,也不懂管理地方的偏才。

  在朝廷運作之中,這些考上進士,得以做官的士人,往往要在地方上摸爬滾打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學會如何治理國家。

  對於國家大事,如治河,興修水利,築城,工部的官員也要進過摸索,才能勝任,其中對時間與資源的浪費可想而知。

  王彥看見神學院中,除了教授神學的課程之外,其他七成都是雜學,心裡有些驚訝,但又不得不承認,如果大明的各級書院中,也開設諸如算術,農政,水利,鑄炮等等雜學,那培養出來的士人,必然比只會文章詩詞的士人,要強上太多。

  其實中華在很久以前,也並非只重詩書經注,早在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時,孔聖人因材施教,弟子百人,士農工商,來自社會各個階層,但如今卻唯重士人,而古時六藝,今時也唯重書而已。

  王彥在看完神學院之後,心中不禁一陣感嘆,他驚嘆西夷成就之時,也發現中華原本也有這些思想,只是後來逐步被捨棄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