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在梧州,一邊等待丁魁楚攻下桂林的消息,一邊著手在軍中建立武院,而在此期間,陳邦彥又向他推薦了番禺舉人黎遂球、廣南名士鄺露等數位士大夫入幕侯府。

  王彥與諸位士人一一面談,發現都十分富有才學,其中黎遂球精於後勤,對於火器也多有涉獵,而鄺露工於詩詞,還通曉兵法、騎馬、擊劍、射箭,都是難得的人才,隨都被王彥聘為參贊。

  這些士人,不缺錢財,向黎遂球還曾經自費為朝廷鑄造鐵統五百門,支援朝廷抗清,他們之所以願意成為王彥的入幕之賓,自然是希望能通過他,來實現報國之志和自身的抱負與理想。

  王彥心中明白這一點,而且他也知道幕僚的重要性,隨除了重金禮聘之外,他還向朝廷討要官職,以此籠絡人心。

  對於幕僚,王彥也物盡其用,陳邦彥為他出謀劃策,黎遂球處理糧草物資,而鄺露則被他拉到武院教授將校識文斷字、兵書戰策。

  當然身為傳統士人的鄺露,自然對此不喜,心中輕視武人,但看見同樣是士大夫出身,而且身為侯爺的王彥,都與一群丘八在一起,便也不好多說,勉強應下。

  王彥在梧州城內,招募幕僚,培養軍官之時,丁魁楚的大軍也慢慢進達桂林城外。

  自楊國威敗回桂林之後,支持靖江王的官員便人心惶惶,他們中本來就多是投機之輩,見有利可圖,以為能混個擁立之功,好得一世的榮華富貴,就紛紛跑來獻媚歸附,但一旦局勢惡化,又立馬想要與靖江王斬斷關係,好保住身家性命。

  在大軍逼近桂林的情況下,桂林已經不戰自亂,人心渙散,不少官員紛紛掛印而去,就連靖江王親封的東閣大學士孫金鼎,也逃出桂林。

  他同陳邦傅是兒女親家,於是跑到陳邦傅軍中躲避,但陳邦傅剛被王彥從獄中放出來,哪裡敢收他。

  孫金鼎隨欲再逃,但卻被陳邦傅士卒攔下,只聽其對手下人言:「靖江王敗亡在即,某正欲與其劃清界限,以免王彥抓某把柄不放,今幸得金鼎自來送死,某當趁此擒戮,以邀大功,表明立場也!」

  孫金鼎隨被陳邦傅所殺,首級擦灰包紮,快馬送往梧州。

  桂林城內,楊國威知道一旦城破,他作為最初擁立靖江王的魁首之一,必然難逃一死,所以他散盡家財,再次招募了一萬人馬,準備拼死一搏,但他手下旗鼓焦璉等人卻不想陪著靖江王殉葬。

  時,隨著官軍在戰場上的勝利,被軟禁在桂林城內的瞿式耜,行動越來越自由,不少城中官員,都已經暗中投靠於他,以希望官軍入城後,能對他們從輕發落。

  瞿式耜隨利用這些官員,了解城外局勢,並聯絡楊國威屬下焦璉,於夜間大開城門,放丁魁楚部入城,楊國威、顧奕等人紛紛被官軍擒獲。

  九月二十五日,瞿式耜同丁魁楚發兵攻打靖江王府邸,監國不到兩月的朱亨嘉被官軍生擒。

  十月初,朱亨嘉和同謀文武二十餘人,被王彥派人押往福京,隆武帝大喜,命錦衣衛王子龍,用心防護,並讓刑部侍郎馬思理從速審判。

  靖江王迅速失敗,使得隆武皇帝的地位得到一絲鞏固,在閩的親王、郡王,紛紛寫表上奏,承認隆武帝乃大明天子。

  隆武二年四月,刑部正是判定《靖案》,殺楊國威、顧奕、史其文等於市。廢除靖江王爵位,貶為庶人,命人安置於連江,不許見一人,說一語。

  同年又命錦衣衛王子龍,縊殺之,託言暴斃而死。

  在平定朱亨嘉叛亂之後,桂林城內,丁魁楚與瞿式耜的矛盾,隨慢慢顯現出來,但丁魁楚憑藉四將兵馬,穩壓瞿式耜一頭,瞿式耜無奈,只得離開桂林,前往南寧,廣西勢力隨一分為二。

  王彥從梧州回到廣州之後,隆武帝的加封旨意正好到來,他擺下香案接旨,便聽內侍宣旨道:「卿有擁戴之功,又有速平逆寇之巨績,今加封為楚國公,當精忠朝廷,不負恩德。」

  王彥隨領旨謝恩,又命人帶內侍下去歇息,但內侍卻言:「還需去桂林宣旨。」便匆匆離開。

  王彥被封為楚國公,手下之人也都得到相應的封賞,但他心中卻並不歡喜,反而存在一絲疑惑,平定靖江王之亂,只能算是小功,無論如何,也換不來國公的爵位哩。

  「這是陛下急需廣東和公爺支持,才如此過譽封賞也!」陳邦彥見王彥憂心,隨笑道。

  王彥聞言,覺得有理,但他知道還有一層意思,是陳邦彥沒有說的,那便是隨著他遠離福京,與陛下缺乏交流,君臣之間的信任,已經大不如前矣。

  第155章 後院裡王彥唱曲

  丁魁楚移駐桂林,留在廣州的總督府就空了下來,王彥隨毫不猶豫的進駐其中,下屬則立馬取下總督府的匾額,掛上鍍金的楚國公府的牌匾。

  王彥走進府中,看屬下之人如此鋪張浪費,不禁微微皺眉,但他見眾人興致甚高,便也沒有出言責怪,只是在心中提醒著,北虜未滅,卻不可被眼前的福貴融化腐蝕了心志。

  總督府很大,足夠數百人居住,王彥便將前院分出去,讓予幕僚和用做辦公之所,而他則同許嫣嫣等人住在後院。

  三女如今只有許嫣嫣和李香君住在總督府內,值得一說的是李貞麗,卻不知何時與劉順混在了一起。

  當劉順有些不好意思的找王彥言明此事之時,令他一陣驚訝,但後來一想,李貞麗已經將近三十,而劉順又對她有意,自然不會拒絕。她一個青樓女子,能有這樣的歸宿,也算是福氣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