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知曉!」王之龍接過書信,再次行禮道:「臣必不負陛下之託!」

  「嗯。」隆武點點頭道:「卿去辦吧!」

  當下王之龍便後退幾步,而後轉身出了書房,奔往城外王彥駐兵之處。

  次日早朝,百官朝見。

  鄭芝龍立於武將之首,左懋第立於文官之首,隆武帝端坐大寶之上,一旁的內侍高聲唱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臣有本上奏!」大學士黃道周從袖中拿出一本奏報,出列行禮道:「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金聲起義兵光復徽州府,現於叢山關與虜兵激戰,雖數次擊退虜兵,然其既無精兵又無糧草,全靠幾千義兵的一腔熱血,才勉強保住叢山關,今有求援奏報,請陛下速發大兵支援!」

  「臣有本上奏!」大學士蘇觀生出列道:「江西巡撫李永茂與武英殿大學士揚廷麟,同清將金聲恆激戰于吉安,兵餉無以為續,奏請朝廷支援!」

  「臣有本上奏!崑山、嘉興先後被虜兵攻破,義民被屠者無以計數,現今南直隸義師,情事危機,臣請朝廷速發援兵,救遺民於水火!」黃鳴俊亦出列道。

  一年三位大學士出列奏報,所言不是要兵,就是要錢,使得立於武將首位的鄭芝龍,心中頓生一絲不妙之感。

  「三位愛卿所奏,皆乃大急之事。徽州與江南義師,關係我朝能否光復南都,而贛南之地,乃閩地屏障,萬不能有失!」隆武帝肅然道:「朕決議准三位卿家之奏,發大兵出仙霞關,進兵江南!諸卿!誰人敢為先鋒?助朕復萬里河山!」

  「臣御林軍左都督朱成功,願領麾下健兒,為陛下效命,為朝廷精忠,出兵北伐!」鄭森聞皇帝之言,隨出列拜道。

  鄭芝龍聞言,臉色不禁大變,他讓鄭森從鄭氏私兵中挑選五千精銳,是用來控制皇帝的,可不是讓他北上同清軍消耗。

  一時間,鄭芝龍不禁怒上心頭,狠瞪鄭森,他正欲出言反對,心裡卻忽然一驚,這時他環視朝堂,卻忽然發現,鄭氏之人居然多不在列,文臣多是左懋第一黨,而武將中,原本占據絕對優勢的鄭氏,卻因鄭之豹、鄭彩、鄭聯等人先後領兵出了福京,而無法壓制王彥,再加上逆子鄭森,鄭芝龍已然落了下風。

  第124章 收海權,君臣同心

  隆武帝聞鄭森之言,立馬喜道:「卿家忠於國事,朕心甚慰,先鋒之任非卿不能勝任也!」

  鄭芝龍微微愣神之間,皇帝已然允下鄭森之請,這讓鄭芝龍臉色不禁一寒,他心中雖然惱怒鄭森不同他一條心,但鄭森畢竟是他疼愛的兒子,他於朝中爭權奪利,還不為了鄭氏的後世子孫,能夠因為他打下的基礎,而建功立業。

  這時鄭芝龍見鄭森真要帶兵北上,同清兵做戰,他再也站立不住,抱著象牙笏出列奏道:「陛下,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今國庫空虛,錢糧無以為續,臣以為出兵之事,萬不能草率行事,還需多多商議!」

  隆武帝聞言,見鄭芝龍果然又拿錢糧說事,隨開口道:「老世卿所言亦有道理,只是這錢糧之事,屢屢掣肘朝廷之大事,卻也不是辦法。老世卿既然提出此問,或有言可以教朕!」

  「這~」鄭之龍聞隆武之言,表情不禁一僵,他自然不可能真的為隆武出謀劃策,但皇帝相問,他又不能不答,因而一番思慮後道:「啟稟陛下,臣有四策可以濟困!」

  「哦~」隆武帝以為鄭芝龍會直接以言辭推脫,沒想到他還真有四策,當下不禁正了正身子道:「老世卿,盡可言之!」

  鄭芝龍要阻止皇帝派鄭森出征,所見言之策,必然是皇帝與朝臣都無法接受之策,他臉上微微一冷笑,便對奏道:「稟陛下,臣之四策,其一曰,朝中百官折俸助餉。其二曰,士紳大夫捐餉,其三曰,預借下年錢糧以助兵餉,其四嗎?便是賣官鬻爵以籌兵餉!」

  隆武同朝臣聞言,不禁統統皺起眉來。

  「陛下!」戶部尚書何楷一臉怒氣,抱著象牙笏出列奏道:「平國公此四策,乃亡國之策,臣以為萬不可納!」

  戶部尚書何楷與鄭芝龍多有衝突,每次出言必是與他作對,令他十分不喜,但此時見何楷反對,他心中卻不禁有些得意。

  「卿家四策,以朕看來,稍欠妥當!」隆武帝這時看著鄭芝龍道:「何卿之言,太過激烈,但行此四策,確實如飲鴆止渴,後患無窮,當從長計議也!」

  「陛下聖明!是臣稍欠考慮了!」鄭芝龍先向皇帝拱了拱手,而後故作無奈的嘆氣道:「不過這糧餉之事不解決,卻調不動大軍呀!」

  朝廷新立於福京,雖說鄭芝龍以將福建一省的田賦移交朝廷,但福建三面環山,多是山林之地,良田甚少,朝廷能收上來的田賦不過幾十萬兩,還不夠朝廷日常之運作,因此鄭芝龍以為不用他方才四法,朝廷便再難獲得錢糧,而出兵之事也自然作廢。

  一時間,鄭芝龍心中不禁有些得意,無論皇帝與朝臣想出什麼對策,他只需咬定無錢無糧便可,真可謂以不變應萬變也。

  正當鄭芝龍暗自得意之時,立於他身後,一直眼觀鼻鼻觀心,不發一言的王彥,卻突然抱著象牙笏出列奏道:「啟稟陛下,臣有一策,可濟朝廷之困,若陛下納臣之言,必然使朝廷稅賦充裕,不再捉襟見肘。」

  王彥之言,使得朝堂為之一靜,鄭芝龍原本以為隆武君臣,翻不起什麼大浪,但這時心中卻不禁一顫,他才發現,方才朝堂上,隆武帝最為倚靠的左懋第、王彥都未發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