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彥六人雖一擊得手,但清軍畢竟人多,當他們發現突襲的明人,不過六人之時,居然從最初的慌亂中慢慢穩住了陣型,並以戰陣配合之法,在爭鬥中不落下風。

  破廟內,唐王一行正無比絕望之間,外面突然傳來王彥的呼喊之聲,這頓時使得諸人為之一愣,但又不敢相信,「王士衡不是引軍民,沿海岸而進嗎?怎會出現在這裡?」

  左懋第與王彥交往頗多,識得其聲,一時間不禁喜極而泣,謂唐王道:「殿下,真是忠勇侯來援!此天佑大明也!」

  鄭森守在廟門處,這時也從門縫中看見,幾人正與清軍戰作一團,其中一持刀男子,刀法精湛,獨抗數名清軍的圍攻,而五名小和尚,則結成棍陣,將另一持刀青年護在中間,同十多名清軍對攻而不落下風。

  「殿下,真是救兵也!」鄭森不識王彥,但他自身武藝不凡,看得出外面的戰鬥,刀刀兇狠,棍棍不留情,絕非作假,隨驚喜的呼道。

  唐王聞言,臉色不禁一陣潮紅,他本在絕望中尋死,不想峰迴路轉,柳暗花明,頓時喜道:「真太祖顯聖,祖宗庇護,使忠勇侯助本王脫困!」

  破廟內原本伏地痛哭的諸大臣,紛紛站起身來,心中滿是得救的興奮,「殿下天命所歸,自有大將相護!」

  這時大火已經向廟內蔓延,破廟已經無法再待下去,而唐王心中之火,也如那升騰的火焰,使他重拾求生之信念。

  一時間,廟內諸臣只見他臉上堅毅之色,一掃之前的絕望頹然。

  「存亡之際,眾卿!」

  唐王忽然一把抽出腰間長劍,握劍在手,徐步走道廟門之前,回身環視眾臣,眾臣見此,聽他之言,齊齊一禮,肅然應道:「臣在!」

  「忠勇侯以到廟外,眾卿與本王,同力殺虜啊!」

  唐王揮劍往面門外一指,口中決然大呼。

  「噌~噌~」一陣拔劍出鞘的聲音在廟內響起,諸臣紛紛握劍在手,滿臉肅殺,「願隨殿下死戰!」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唐王環視這些滿臉毅然的老文臣,眼中不禁有些濕潤,胸中湧起的波瀾,化作一聲急呼:「殺虜!」

  鄭森一馬當下,踹到燃燒的廟門,提劍殺入戰團,他的身後唐王殿下會同諸多大臣,一涌而出,口中俱是高呼,「殺虜!」

  王彥於戰團中,見其中多是年過半百的老文臣,朝廷禮部尚書左懋第,禮部侍郎黃道周,右僉都副御史黃鳴俊,戶部主事蘇觀生等等大臣,不禁熱淚盈眶,「國朝之危,以至於親王殿下,閣老大臣,親提長劍,以命相搏矣!」

  第115章 拜唐王,決心擁護

  廟外的清軍正與王彥六人斗得旗鼓相當,廟內唐王一行又忽然殺出,雖說諸多大臣基本毫無戰力可言,但其等於戰陣之外遊走,不時偷襲,加之鄭森極為能戰,使得清軍士氣一泄,戰鬥頓失章法。

  清兵個人武力不及胡為宗等人多矣,全憑戰陣配合,才不落下風,現在被唐王一行打亂陣腳,胡為宗立馬尋得機會,長刀舞動,瞬間砍翻一人,另一邊小師傅們也長棍猛擊,打飛數人。

  清軍小校見此,知道大勢已去,隨匆忙脫離戰鬥,欲反身往山下而逃。

  鄭森衝出來後,雖也不時提劍出擊,但他更多卻是護在唐王左右,以防萬一,這時他見那小校欲逃,立馬以劍投之,直入其背,將其殺死。

  頭領以死,剩下的清軍見此,哪裡還敢再戰,頓時一鬨而散,王彥等人則趁勢追殺,沿途斬殺十多名清軍,追至山角時,只有三名真滿州奪馬而逃。

  王彥一行,人手不夠,且北虜騎術精湛,王彥追之不及,只得任其逃脫。

  清軍派出多少人馬追殺唐王,王彥全然不知,如今三名清軍逃脫,極有可能引兵復來,因而王彥不敢讓唐王停留於此,隨讓胡為宗去接三女,又讓幾位小師傅看管剩下的二十多匹戰馬,他便急匆匆的往山頂而去。

  這時破廟已經被大火吞噬,唐王正於諸臣座於廟外山石上休息,剛才的決然和興奮過後,眾人頓感一陣疲乏。

  殿下和文臣們,不可能和戰陣之士相比,隨著戰鬥結束,胸中的那一口氣隨之消散,眾人頓時仿佛如同虛脫一般,但諸臣身體雖然疲乏,臉上卻多是喜色,更對方才一戰多又回味。

  這時左懋第正與黃道周相談,卻見王彥來到山頂,於是連忙撐起身體相迎,輕聲謂道:「吾等以擁立唐王監國,士衡莫失禮數。」

  王彥聞言不禁停下腳步,心中約微思索,便點點頭道:「唐王愛民,且有恢復之志,理當為吾等之主!」

  左懋第見王彥並未反對,滿意的點了點頭,隨領著王彥看,隨疾步走到唐王身前,王彥則立馬拜服於地,「殿下受苦,臣來遲矣!」

  唐王見王彥行大禮,心中甚喜,連忙起身相扶,親執其手,「杭州一別,今日再與卿家相會,此天意使然,令卿家助本王脫困也!卿家乃天賜本王之棟樑,何有來遲之說!」

  唐王的言語之間,滿是對王彥的恩寵與倚靠,令王彥心中為其所動,當下欲再行拜禮,卻被唐王拖住,王彥隨只得真誠的謂唐王道:「殿下厚愛,臣定當揭忠死事,與國休戚,不負恩德!」

  「真忠臣也!如大明之臣,皆如卿等,社稷何至於此!」唐王心中感慨,「惜本王膝下無女,不然定當配卿也!」




章節目錄